...

叛逆者有一個鮮明的特色,就是不回避死亡,也不過分的去渲染犧牲。

在殘酷,真實與浪漫間平衡的非常好。

林楠笙是走到最後的那個人,作為戰士他看到了紅旗漫卷,黎明破曉。在安定、獨立、有尊嚴的時代前奏裡,他踐行個人理想當了老師,教書育人,與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處;國家需要他的力量他又前去赴任——國家有召,則必速應:這是“臨難生”的一個前後形成回環的呼應诠釋。

林楠笙太清楚活着的可貴,更會替死去的人好好活着,他将那些死去的人記在了心中,也必然會珍惜的去感受和平與安甯,奔赴另一段新開始的人生——這是一個圓滿,隽永,帶着一絲惆怅卻飽含希望的結局,與這部劇的總體基調相契合。

在《叛逆者》中,哪怕是戲份吃重的角色,也可能離别的倉促或是悄然,他們的死亡,最終也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到達了林楠笙的面前,這也印證了多次。

林楠笙一一告别他所愛的人們:這讓他痛苦留戀、也讓他堅強向前。

自始至終,他從未止步。

那是一個猙獰的死亡随時會碾碎每一段人生的時代,也是一個因為深刻的愛與眷戀讓情感與精神得以永恒的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對“同志”的描述做了一些延伸,更接近于“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德行與志向相同者,互相傳遞着手臂和力量。

所以小左犧牲時,哪怕林楠笙與他立場不同他卻敢于選擇托付;老顧犧牲時,林楠笙剛剛才喊出一聲“郵差同志”;藍小姐的想法很樸素,“我是中國人,為你們做的那些事,我不後悔”;老紀将不顧自身生死,把最後的任務交給林楠笙,安排他從五号線撤退,欣慰的說“郵差同志,我和老顧都沒有看錯人”;女主兌現了“用生命保護同志”……再往前數,“革命一定會成功的”的阿木,最後也不肯吐露一字的小裁縫,站出來開槍的雲偉——他們總知道,這是責任,這是道義,他們笃定,他們就是知道,身後還會有無數的“接棒”者。

死亡,在燦金色的希望與信仰面前,僅僅是并不可怕的一瞬間。

前仆而後繼。是綿延而來,綿延而去的信仰傳承。

...

...

...

之前寫的一篇分析裡有一個細節,林楠笙帶着紀中原托付的重大任務,對“桦樹同志”說出“一定要先保證您的安全”時,榮将軍的表情變化了,因為這句“保護”,他最終完全信任了林楠笙,交出了至關重要的情報。

...

...

...

還有刑訊室見面,林楠笙敲出暗号“301同志,代表漁夫向你問好”的一瞬間,如見親人般無聲恸哭的老蕭。

...

無需多言,愛護、信任、依靠遞送着愛護與信任與依靠,這就是彙集傳遞的另一種永恒。

叛逆者告訴你戰争的殘酷的同時,也在諄諄溫柔的告訴你,閃着光輝的愛與人性之美便是永恒的延續。

“希望”和“愛”這兩個關鍵詞,也一直溫情的貫穿在整部劇偏冷偏真實的基調之中。

這種愛,是親情友情愛情,也是人性之愛,同心之愛。

它堅韌,廣博,隽永,生生不息。

有些事,你也不用都自己擔着。

很多時候你是一個人,但更多的時候,你還有“我們”。

...

死亡不是結束,愛才是永恒。

故事的最後,林楠笙會代替所有人活下去。他這坎坷的一路被珍惜的愛着,也慷慨的饋贈着愛,這許多的愛于他身上凝聚,這讓他在結局裡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有了些許慰藉的意味。

故事的結尾是一個閃亮的起始符,林楠笙去新地赴任,他一定要去勇敢、滿懷希望的去體驗那些愛過的人們未曾體驗、無法經曆的人生——因為戰亂而斷裂的那些尋常的人生,偉大的人生,有無限可能的人生。

“給那些 愛過的人啊 一些力量/在新的篇章中 奮力起航 給那些 勇敢的人啊 多些不朽/在無悔的路上 點燃理想。”

新時代,我們看到了,他們也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