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寫愛情呢?除了因為自己最近工作方面實在太閑了隻能看這些“邊角料”,算塔羅的經曆也給了我很多啟發。雖然之前也調侃“戀愛腦養活半個玄學圈”,但是在面對每一個來求助的人的時候,我都是抱有百分百的鄭重和誠意的。二十多歲的年紀,努力工作學習、為人生打好根基固然重要,同時經曆感情、探索理性和情感的邊界也是不可避免的課題,我尊重每一個同齡人洶湧的愛意,也贊美大家負重而來的成長。所以,在我暫時無法在升職賺錢這些話題上有一些高價值的産出的階段,能把邊角料先升級一下,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啦。

首先是男主和黑皮女孩的愛情,真的就是最簡單理想的純愛了,一個人面對另一個人的善意,萌生貼近的欲望,在探索欲的驅動下了解對方,最終把另一個努力生活的人看成自己人生的鏡像,主動交彙。我非常下頭地給這段定義為價值互換,價值互換沒什麼不好的,如果交換的是金錢那就是愛情落于世俗明珠蒙塵,但是他們交換的是目光,是生活的能量。愛情的互動就是在交換注意力,并且不問前程。

然後是兩個大反派,女壞蛋和男壞蛋之間的關系,他們這種情況我甚至羞于定義為愛情,但是我相信他們之間存在不為世俗容忍的愛情的可能性。從前半段的雙雙婚内出軌,到後面的“一條繩上的螞蚱”,再到最後的兔死狗烹,我相信他們之間是有過悸動的,哪怕是基于成年人的激素驅動。但是這樣的感情實在是單薄到風一吹就走了,它脆弱到男壞蛋被發現時,哪怕得知女壞蛋被殺,他也可以為了自己的生活可控,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然後抱着他原配發誓隻愛過她一個人,仿佛不承認“愛”的存在就可以消除一部分自己的罪孽。實際上他的愛有多值錢?這個男人愛的是擁有伴侶、構建穩定家庭、獲得性價值、獲得生活搭子的可能性,而不是具體的人。與其把這樣的選擇歸因于自私,我更傾向于認為愛情本身本就脆弱,生理基礎上激素總會停止分泌,心理上所有人都會對喪失神秘感的東西失去注意力,而愛情的互動本就是在交換注意力。

所以,我現在覺得,愛情就是要落于世俗的。不是明珠蒙塵,而是落地生根。如果因為它對另一個人産生了期望,那麼就一定要探索世俗這條道路。想想覺得戛然而止也挺好,畢竟愛的時候渴求的永遠很多時候都是僞需求,它的作用是表達而非許諾。“我們恐懼離散,卻用追問永恒來确認此刻真實。”

感慨一下自己的“感性至上”主義已經改了一大半了,之前看這種夭折的愛情會哭得很慘,現在會滿足于每個人最終都有自己的歸宿,就像《機器人之夢》裡的小狗和機器人,某段時間的陪伴無比珍貴,但是人總要向前看,珍貴的東西會照亮前路,而不是讓我們止步不前。

另外,本來想讨論一下人性的話題的,畢竟這是一個攻擊力極度外放的犯罪懸疑故事。但是電影的最後男主實際上還是擁有了女壞蛋的角膜,他從頭到尾都在遵從求生本能,女壞蛋也是從頭自私到尾。這個結局讓電影的故事性被拉滿,女壞蛋的形象層次卻變薄了,所以對于這些純粹的壞人,我不打算再去探究他們的靈魂善意有多少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