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論事的說,畫面的精細程度和配樂是滿分的,舞獅的内核讓人眼前一亮,這是表面的皮。往深裡扒的話,整個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割裂,鄉村城市大賽三大幕,好的極好,差的極差。

鄉村篇唯一的優點是我主觀上很喜歡鄉村的風光,整篇人物動機不足,笑點尴尬(全片笑點都很尴尬),套路老套全員主角工具人,再加上最令人诟病的呐喊,為了呼應主題用着不能令人共情的語言和劇情發出的呐喊沒有一絲的力量,又臭又長,到本段結束,整片的基調看上去都會都是個老套無聊的故事。

然而到了城市幕,轉折開始了,溫暖亮麗的田園急轉至陰冷急速的城市,殘酷的現狀輔以輕柔的配樂,營造了完美的氣氛,再墊到到天台獨舞爆發,前面大量的喊詞呐喊固然尴尬,但情緒好說歹說是烘上去了,全部的情感都是為了聚焦在阿娟獨舞那一刻,同時,本片的套路之中的反套路也顯露出來,在全片看起來最該呐喊最該咆哮的時候,阿娟隻是安靜的張開了雙臂,迎着狹隘的日出獨立,這一刻,完成了整段的升華。

最後的大賽幕有強有弱,弱的地方太多了,香港腳垃圾讨喜的設置,直接導緻師傅最後的立人設機會崩塌,反派沒有亮點,碰瓷流行馬老師的惡俗流行梗令人惡心(絕對讨厭一切電影裡碰瓷低俗流行文化梗),同村工具舞獅人轉變的讓人奇怪且完全沒有意義,而在強的地方一個還是畫面表現力和配樂的使用,怎麼吹都不為過,該流暢的流暢,該大氣的大氣,全員戰鼓的場面無新意但确實能燃,然後是最重要的情節的設置,很喜歡的一點,阿娟舞獅的初動力是見父母見心上人,然而父母因傷回家相見,心上人碰見卻出現了男朋友,按理說男朋友的出現完全沒有必要,這麼設置讓阿娟兩個初始的動力和夢想都以意想不到的失敗方式告終,讓他的努力舞獅失去了意義,但也因此阿娟仍然套上獅頭的那一刻,簡簡單單的一刻,将熱愛和夢想,這兩個一直強調卻不甚動心的主題真正擺上了台面,全片的努力踩上了更高的階梯,而他孤身躍擎天柱的身姿更是顯了一分悲壯色彩,他沒有打敗生活,他注定要和夢想和解,但這并不妨礙他在這一刻,超脫現實,用熱烈的,瘋狂的,華麗的一躍,發出自己的怒吼。至此,本片也完成了套路中反套路的升華。結尾的雄獅,俯身走過了大佛,沒有擡頭,沒有咆哮,因為雄獅不需仰賴神明,他能走好自己的路,因為雄獅根本無需證明什麼,我是雄獅,不是喊出來的,貓還是獅子,我走到你面前,你自然能分辨。

所以抛開一切而言,我認為這部電影是瑕不掩瑜甚至于我很喜歡的一部片子,割裂的觀感我理解為是導演在一味取悅觀衆的死胡同上走得太深而少了細緻的打磨。但是,有些東西抛開了還得撿回來,宣發的強調的現實主義純瞎扯,舞獅行業,打工人等現實情況哪一個都不符。宣發的中華傳統文化,開篇一個水墨就叫中國風騙誰都不信,所謂的李白竟然是靠踏馬的喊出來的,純粹瞎扯,然後是眯眯眼問題,不得不說完全難以理解,對劇情沒有任何有意義的推動作用卻仍然設置,還是全員設置,難免會讓人聯想。不管有心無心,敢這麼做,就注定要承受大家對乳化的質疑,而當涉及到這一切,它就不隻是單純的一部電影那麼簡單了,

它榻瑪的什麼都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