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春的遭遇,核心原因在于她作為“妾”的身份,在當時的社會結構下,本質上是一件可以被交易和處置的“物品”,而非真正的家族成員。她的悲劇是江戶時代嚴酷社會規則的寫照。

妾室的工具性地位:阿春被選為領主妾室,核心任務是延續子嗣。一旦任務完成(生下兒子),她的價值就大幅降低。領主正妻的嫉妒成為驅逐阿春的導火索,這背後也反映了維護正妻及其嫡出子女的地位的考量。

森嚴的階級與連坐制度:阿春原是女傭,與下等武士戀愛觸犯了嚴格的階級禁忌。這不僅導緻戀人被處死,她和家人也被驅逐。江戶時代法律嚴酷,連坐制度使得個人犯罪可能殃及親族乃至主家。阿春的“污點”背景,可能讓領主家族認為留下她是隐患,斷絕關系是劃清界限、保護家族利益的手段。

江戶時代的社會等級森嚴,不同階層間流動極其困難。阿春原本是貴族家的女傭,出身低微。即便她為領主生下兒子,其卑微的出身在重視門第的貴族家庭中,依然是一個難以抹去的“污點”。母憑子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她的身份本質上仍是領主家族的“附屬品”,而非被家族完全接納的成員。


被領主家族驅逐後,阿春的淪落幾乎是必然的:

父權與家庭利益的犧牲品:回到娘家後,父親為了償還債務将她賣到妓院。在當時的家庭結構中,女兒(尤其是身份已有“污點”的女兒)的權益,常常需要為家庭整體利益讓路。

女性缺乏獨立生存空間:江戶時代的女性,缺乏獨立的經濟來源和社會身份。像阿春這樣失去家庭庇護、名聲有損的女性,謀生手段極其有限。妓院成為了她們不幸的常見歸宿。

電影改編自井原西鶴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女》。這類文學作品常通過描繪人物命運來反映世情。是藝術化的集中。阿春的故事集中展現了當時底層女性可能遭遇的多種不幸,如階級壓迫、性别歧視、家庭剝削等,是藝術化的典型悲劇。

阿春的悲劇并非偶然。她如同一件為父權、貴族利益服務的工具,價值被利用完後便被無情抛棄。這部電影深刻地揭示了江戶時代底層女性在封建制度下的悲慘命運。


喜歡這個短評(原作者:荒也)

...

主題:真愛她的男人都是底層階級、都最終不幸。占有她的男人無一不高官權貴、都選擇抛棄。空間:通過台階、樓梯等調度,實現階級的僭越和權力的反轉。聲效:寺廟的鼓聲,三味線的弦音分别引出,過往回憶和未來昭示。遇見兒子那一段的無聲處理,簡直高明。身體:直立、蹲坐、蹒跚、佝偻、和不斷跌倒。


再講講我的觀影體驗:

劇情發展的太巧了,什麼都剛好趕上,來不及進入一個階段,又開始下滑到更慘的地步。女主生下了未來的領主,這個貴族再怎麼樣也不至于讓她去妓院吧,從貴族視角來看,這不是損壞自己家族的聲譽嗎?領主母親是妓女,這肯定比“母親是底層出生、亂了階級和更底層的男人相愛”更加丢人啊。雖然本故事是藝術的集中表達,但是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