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具下面不隻是血肉之軀,而是一種思想。思想是不怕子彈的。

——《V字仇殺隊》台詞。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也是一個發人深省、意味深長的故事。

在未來世界,英國成了獨裁者蘇特勒統治的極權主義國家。人民生活在殘暴的統治下,疾病、饑荒、灰暗,晚上實行宵禁,秘密警察無處不在。

真相,在這個國度是一種稀缺品。電視台播出的新聞,并不是事實,而是經過粉飾或者篡改後的内容。

艾薇(娜塔莉·波特曼飾)因違反宵禁,而被秘密警察抓捕,在即将被蹂躏的緊急關頭,一個帶着面具、身穿鬥篷的人救了她,并帶她到樓頂聽音樂。他的名字叫V。


...

伴随着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老巴裡街正義女神紀念碑被炸毀,這是V複仇的開始。不過,第二天的電視台新聞中,卻說這是爆破隊造成的。

V襲擊了電視台,播放了自己錄制的正義女神紀念碑被炸的實況,并承認是自己所為,并宣布要在當年的11月5日炸毀國會大廈。從電視台抽身逃離時,他得到了在電視台工作的艾薇的幫助。不幸的是艾薇暈倒了,V隻好将她帶回了自己的住處,一處非常隐蔽的所在。

此後,V繼續出沒于夜間,刺殺一些政客及一些需要為當年聖瑪麗中毒事件負責的人的性命。原來V是聖瑪麗中毒事件的唯一幸存者,他為複仇籌備了多年,當年與此事相關的人相繼死于他手。為了11月5日炸毀國會大廈的行動不出意外,艾薇則不得不與V一起居住在城市地下的隐蔽所。其間,艾薇還幫助V做了一些事。

秘密警察頭子克裡蒂因屢屢抓不到V而被蘇特勒斥責,并揚言再抓不到V就将克裡蒂免職。自身難保的克裡蒂在辦公室遭到來刺殺他的V,但V沒有殺他,而是與克裡蒂達成一項交易:合作将蘇特勒殺死。


...

11月5日夜,V應約趕來,克裡蒂帶着自己的黨羽已将蘇特勒抓獲,之後蘇特勒被槍決。但接下來,隻身犯險的V卻早克裡蒂及其黨羽的圍攻,V身上穿了能擋子彈的重甲,奮力沖殺,終于将敵人全部殲滅,但他也深受重傷。

V踉跄地回到廢棄的地鐵站,見到了在等他歸來的艾薇,并在艾薇的懷中死去。臨死前,他對艾薇說:是你改變了我,我愛上你了,我想不到我還能愛上一個人。

滿腹仇恨,一心隻想複仇的V最後将是否炸掉國會大廈的決定權交于了艾薇。零點鐘聲敲響,艾薇啟動了載有滿滿炸藥的地鐵列車,駛向國會大廈,在巨大的轟鳴聲中,國會大廈分崩離析。

環繞着國會大廈,全是警察部隊,他們對面滿滿的全是人,都戴着蓋伊·福克斯面具,也就是V所戴的面具。


...

蓋伊·福克斯,就是影片開頭那個企圖炸毀國會大廈的人,17世紀英國的曆史人物。生于英格蘭城市約克的蓋伊·福克斯不滿當時的英國皇權統治,在1605年的11月5日,他和同夥在倫敦國會大樓的磚石下面埋了36桶炸藥,企圖炸死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就在議會召開前的幾個小時,詹姆士一世的衛兵發現了看守地窖入口的蓋伊·福克斯和炸藥,破獲了這起英國曆史上著名的“火藥陰謀案”。蓋伊·福克斯雖算不上是事件的主謀,但卻是負責點燃火藥引信的關鍵人物。1606年他被處以叛國罪中的極刑。

蓋伊·福克斯面具,在電影《V字仇殺隊》大火之後,被賦予反抗的含義,從而成為反抗運動中最受歡迎的裝扮。

有人說《V字仇殺隊》融合了《1984》《歌劇魅影》《黑客帝國》,誠如斯言。看下面這張劇照,你馬上就會想到《1984》,老大哥在看着你,無處不在。

蓋伊·福克斯面具和蘇特勒這張巨大的臉,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具有同一種共性,那就是掩蓋。如果說蘇特勒用謊言掩蓋了真相,那蓋伊·福克斯面具呢?用恐怖的詭笑掩蓋了仇恨和暴力,抑或正義和善良?

其實,二者皆令人擔憂,主觀遮蔽和肆意掩蓋其實異曲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