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是導演Alfonso這段童年的回憶發生的容器。西語片的性質也賦予這個名字另一層内涵,這是一份關于愛的記憶。【ROMA|AMOR】

...
導演Alfonso來自墨西哥市西側的一個名為Colonia Roma的小城,人口多由社會階級較高的白人和他們的傭人們構成。

生活本不就不疾不徐,再波瀾壯闊,也分分秒秒,緩緩穿行,無法快進,無法暫停。這是這段兩小時的黑白回憶錄給我的感覺。它的畫面由黑白和灰度的變化組成,如讀一本書,一篇文字,樸素的白描,留下你很多也很少。沒有太多色彩,卻可以是所有你能所想的回憶中的色彩和組合,勾起觀者共鳴、共情和思考。所以回憶是有顔色的嗎?或許個人視角的回憶是有顔色的。但色調傳達了太确定的情緒,可如果這段回憶包含着不止一位參與者複雜而瞬息萬變的情感起伏,所以色彩代表的情感的疊加也就是黑色的,那黑白灰或許是最精準的着色。

...
這段回憶中的每個人的情感都是畫面情緒的構建者。

劇組透露,這部電影的演員在當天開拍前是沒有劇本的,正如同生活本就沒有劇本。這部電影更是這份回憶裡每一個主體的關于時光的記憶的群像。新年盛宴的茶幾一角,有奶瓶,有玩具,有酒,有煙,有茶,代表群像中的幼兒,青少年,成人,女人,男人,老人,不同對象之間催生不同的矛盾,關系為愛,它由對象的言辭舉動的變化而瞬息萬變,也反向塑造着對象,打磨着關系和愛自身。

新年盛宴一角,有奶瓶,有玩具,有酒,有煙,有茶,有食物,代表回憶群像中的幼兒,青少年,成人,女人,男人,老人,

電影表面的樸素平淡卻傳達着導演表達的野心,一即為萬物,簡單最是複雜。這裡我隻想把目光聚焦男人女人關系和“愛情”之中的女性,談談我的所感所想。

Cleo與Fermín十指交握

我一直想傳達的一個觀點是,我們是否一直高估了愛情。

我們的文化賦予愛情神性,因而我們瘋狂追求愛情。就像曆史滾滾進程中人類不斷武裝自己,想要更快更強更永生不滅。對神性的迷戀,是刻在我們基因之中的。男性和女性在這次神性追逐中的動作卻截然不同。

男性是結果導向的動物,愛情之于男性,更像是在追求神性時的橋梁,他們運用愛情的神性,溝通女性,産生共鳴,建立信任(家庭)。而男人真正追求的是自我的神性。他們通過愛情獲得繁衍子嗣的機會,獲得不滅性,生命的延續,這是神性之一;家庭是他托付的載體,托付自我之外的責任于家庭,以保全獨立性以便追求社會/精神意義的不滅性,這是神性之二。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女人抱怨男人善變的原因。他們的目的從來不在于愛情,又怎麼會在愛情上逗留太久,荒廢時間呢?

而女人則是頭腦構造皆然不同的一種動物,她們是過程導向的。注重體驗,因而執着于愛情初期對方營造的生物化學信号所催生的美好感覺,并期待這樣的感情可以延續一生。很大一部分的她們追求的神性就是愛情的神性之本身。這種神情像一塊幕布遮在我們眼前,幕布上播放的盡是”愛情“的贊歌,阻擋我們看到其他的人生選項,更多神性的選項。

追逐

淪陷

離開

所以我質疑,愛情隻是一場社會性的一場構陷。

遠古的女性,或迫于生活,甚至迫于生存,在力所不能及的高危險性的捕獵,在繁重的勞動面前,被自然選擇而安于這一構陷,接受愛情作為這場自我妥協美麗的外衣。但今時往日,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從這樣的自然選擇中解放了出來,但是女性的心智我認為還沒有。時代的變化太快,我們的心智快要跟不上。現在的這種社會性的進步是賦予所有人類向神性跨越的一步,這件美麗外衣外的神性求索是未知的,但未知不僅可怖而可愛。我願每個人,放在性别之分,先認知自己的人性,在區分自己的性别性。我希望女孩們,先執着自己作為人的價值,再仔細探求性别賦予我們的可能性。我們或唯物或唯心的世界觀已經把我們看世界的視角縮到一個極小的機位,别再用性别束縛自己,僅剩一孔來窺視自己的生命潛在的神性。

我不否認愛的神聖,但我質疑是否愛的概念在社會的行進中被偷換,但能指的愛與所指的愛永遠無法對标。我在大多數稱之為”愛情“的情感很多時候隻是我們身上的另一副鐐铐。愛情更多是情(情緒),愛卻太少。

我認為的愛,借一句佛理,即是不住相于布施。愛是給予,不在意何去何從,并且在給予後忘記給予的動作。

我永遠渴望真正的愛,也在練習自己真正愛的能力。而我的方式,就是從愛這個世間我們最了解的人:“我”開始。愛自己,與自己相處相守,維持一個人的平靜,求索個人的神性。這一切,都該在我短暫人生的第一順位。渡人先渡己。

Shantih Shantih Shant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