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8/7.9
由于預期偏高,着實有些失望,隻能算還不錯的紀錄片而已。相比豆瓣9.5的高分,還是友鄰的8.4更靠譜些。
影片和人物的生平事迹都沒有想象中的恢弘和沉重,而是相對輕松诙諧的表達,流水賬的叙事手法和碎片化的視聽語言,場内不時有笑聲。
初次了解這位偉大的女士,對她尊敬和贊賞,但論傳奇性與人格魅力和薇伊等人還有差距。至于能被今日國民愛戴,除了女性身份外,大緻是社會成功人士的頭銜和其犀利诙諧的性格特點所緻吧。作為女權主義者,沒有想象中教主或鬥士的形象,和戴錦華相似的理智和精明-甚至冷血,但又親切平易,沒有霸氣側露。不過我認為選材不夠全面深入,對其了解也十分有限。可以增加一些個人自述或負面評價。
不過,依舊要發問-少數的社會精英、女強人可以代表廣大的女性大衆嗎?這樣事業上成功的個例除了貴人相助還有美國國情下的機會。當然,女性的自覺和才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她們的社會地位、人設和宣揚的口号掩飾了什麼?經過祛魅再認識,我想女性主義者無非是面對現實問題的理想主義者而已。
因此,部分女性成為異見者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女權主義者一輩子抗争的對象和目的是什麼就清晰一些了,男性怎麼能不感到被威脅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過,就本片的夫婦而言,這樣的理智且内斂的女人,是否必須要一個積極外向而且能主持内務的丈夫支撐,這是否還停留在原先的性别二元結構中?隻是反面的特例而已。
法律方面,澄清道德和法律根深蒂固的偏見自然是必要且正确的。然而,所謂權利,不過是欲望、需求同現實的鴻溝罷了,是否值得用一生追求這個“渺茫”的概念?
維度 ★(1-10) 級别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7.9 B+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2 B+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7.6 B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7.7 B
ps.來晚了半個多小時!
25.6.29小西天
RBG和女性主義小談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前言:說來坂本龍一,耳熟能詳卻從未了解過其人。在他辭世後兩年,那股崇拜和悼念的風浪漸退,我找來四部影片觀看。其中兩部是他的音樂會現場-《異步》、《傑作》,另外兩部是紀錄片《最後的日子》、《終曲》,在此整合。1️⃣坂本龍一:傑作B7. ...
劄記
B7.4繼續戈達爾,就要創新就要叛逆!叙事方面,大體和《随心所欲》一樣是分幕的。而又以段落織就如波浪般起伏、碎片化的,一幕幕交叠。依舊是散文電影,風格已經融入了内容,雖不乏有負片等實驗(戈達爾何時不在創新呢?),但風格已經趨于成熟了 ...
第一部蔡明亮
B+8.1第一部蔡明亮,也是其處女作。沒想象得那麼神和邪乎,算是守正出奇的作品。叙事風格是散文化的,注重神韻和氣氛,情節基本是一些小事的積累。風格并不前衛也不算驚豔-因為缺乏叙事的鋪墊,沖擊力并不猛烈。反倒是視聽上嚴密精準的匠師把持 ...
觀感劄記
B+8.2從憔悴的面容開始,令人不忍。最後三年的曆程,平靜而悲戚,透過日記和相片記錄下輝煌人生淡出的過程。我有些好奇。當一位如此莊重和從容的人遇到死亡的判決時是什麼反應。一位業已功成名就,衣食無憂的成功藝術家,在面臨要喪失一切的情況 ...
100年的邂逅-《淘金記》大銀幕重溫/賈樟柯映後
B+8.1前言絮叨:年初曾初看,今天恰逢活動場再看,看前略讀了巴贊的文章。正值影片100周年紀念、電影130周年,重溫百年前的迷影夢。卓别林-夏爾洛是永遠鮮活的銀幕形象,百看不厭的神話。中途小困,幾次打盹。台下笑聲叠起。ps.修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