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以一個清晨時刻一對兄弟的賴床開始,到最後無言的結束,難以想象每一分鐘都是如此直指人心,忠于生活。電影中主角的故事非常簡單,面臨的困境也早早呈現清楚,但其中強烈的現實感卻可謂恐怖,因為我幾乎能感到導演也窺看了我的童年往事。

通常以紀實的手法描繪現實題材,題材本身的價值已足夠有力,無須畫蛇添足,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卻往往顯得嚴肅甚至幹燥。而在Kes中最大的驚喜是我覺得它簡直妙趣橫生,但同時卻又能令人像呵護瓷器般提心吊膽,多麼奇怪!上一部能令我如此着迷的電影還是《美國往事》,我認為這種魔力來源于導演對于現實世界無比透徹的挖掘和童年經曆的精準回憶。我并不了解60年代的英國社會,但對于主角Casper的遭遇卻感同身受。無論是來自親人的冷暴力,還是在學校内的鉗制,Casper早已習慣、漠視,不管不顧。從他的話語中可以感受到成年人般的堅毅,感受到童真的單純,卻聽不到他内心的痛苦(除了結尾),因為他也早已習慣,照單全收。所幸在一個粗暴、冷漠的環境下,他還有一片角落能找到唯一“在乎”的Kes。

Casper與Kes的關系基本上就是主角與所處環境關系的巧妙對照。最有靈性的時刻無疑是對一人一鷹于戶外的跟拍,本應歸屬野外的生物被主角所馴服,而本應有正常生活的主角卻失去應得的愛。肯·洛奇将這種苦澀以舒緩得當的步調展開,無意之間就連最細微的表情變化都能深深刺痛觀衆。雖然中文譯名是《小孩與鷹》,但實際上隻有小孩才是唯一主角。

電影的結尾無疑冷靜克制而悲痛至極,Kes被殘忍扼殺在哥哥的手中,Casper找到屍體後埋葬于泥土之中,電影就此結束,仿佛發生的一切都微不足道。讓現實歸于平常,但所有痛惜、哀傷、空虛的情緒都已經永久被記錄下來,回味之下這部五十年前的電影——肯·洛奇的第二部長片作品,是如此樸實無華,靜水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