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好看的院線電影top3
以非常工整的公路片的形式,寫了四名戰地記者奔赴前線的故事,基本上可以通過一段戰争➕一段複盤把影片切割成幾部分,但每一部分的戰争高潮都在把試圖成為“旁觀者”的戰地記者卷入戰争——戰争中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美國内戰》的名字讓很多慕名而來的觀衆失望了,但這部影片并不需要剖析美國内戰發生的原因——許多國際關系專家可以寫出更精彩和真實的劇本。而加蘭選擇從戰地記者,從職業的矛盾入手——選擇新聞還是人性?

作為記者,真實地不帶評價地記錄新聞事件是本職工作。拍攝越戰的記者沒有選擇救着火的小孩,而是選擇了新聞;Lee沒有選擇救被活活燒死的黑人,而是選擇了新聞。真實至上,這是許多新聞人的信仰,也曾是Lee的信仰“我們記錄答案,把問題留給别人”。但記者不是機器,記者也是人。記者真的能夠絕對公正客觀,不自帶情感立場價值觀嗎?随着旅途的進行,Lee也發現了這樣的矛盾,曾經的新聞理想好像被一點點消磨。就算自認為做到了公正客觀,别人也這麼覺得嗎?

在影片開頭,盡管Lee信誓旦旦地要直入華盛頓,采訪總統;面對加油站洗車房裡遭受酷刑的兩個男人和施刑的男人,她波瀾不驚地拍下照片。但Lee對以往工作經曆的閃回,說明她已經陷入了這樣的存在主義困境,是Jessie給她拍裙子,Sammy冒死救他們于水火之中甚至犧牲,才讓她在華盛頓之戰中流下恐懼的眼淚。更具體的體現是作為記者的Lee拍下了Sammy去世的照片,而作為朋友又再删去了導師的遺照。

作為Lee,她憑記者的直覺帶領叛軍直入白宮,找到總統真正的藏身之處。當Lee為豁出命去搶新聞的Jessie擋下子彈,選擇了人性而不是新聞,她便成為了第二個Sammy;而被Lee撲倒的Jessie,選擇離開中彈的Lee,立刻沖進總統辦公室,在總統生命的最後一刻拍下新聞照片,此時的Jessie俨然成為下一個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