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一部不以人類為中心的劇,電影誕生的目的在于通過多重影視化手段突破人類的想象,結果基于各種商業考量,往往螺獅殼裡做道場,還是在講人類之間相互傾軋和幫助的故事,終于有一部可以抛棄人類,以小黑貓為視點展開。變成貓才發現,原來離開了武器傍身,完全依靠體型和力量,狗可以欺負貓,遇上蛇鹫,張開一米三的翅膀,壓迫感極強。本片連拟人化都不要有,貓就是貓,天性怕狗,跑起來感覺沒有狗快,有點吃力,可以靈巧地鑽過倒下的樹幹,狗被攔在原地,還能輕松爬上高台,鑽進破碎的圓形玻璃,躺在床上休息。

大洪水一來,晃動的鏡頭,在水裡飄搖的小貓,外面的觀衆似乎和它共振,同樣感受到水漫過胸腔,無法呼吸的掙紮感。雖然主角沒有人,在沒有人存在的世界裡,仍然可以找尋到某種人類蹤迹,誰修建精巧的房子,貓咪神的塑像,沒有完工的階梯,路過一隻人類的手和一張嚴肅的臉安在一個碩大的頭上,到達天柱前,拐過驚險的彎,兩旁是和威尼斯一樣繁複華麗的水上建築,誰修建了它們。水豚是最先上船的動物,他充當船長的角色,也許到了大洪水的末世,能夠生存下來的是心寬能睡的人,無論前方有多大險阻,它都能保證充足的休息。這艘諾亞方舟的第二個船員是小黑貓,它膽小又敏感。水豚邀請了第三個船員,一隻貪戀珍寶的狐猴。等船駛到一處岸邊,金毛不請自來,它以黑貓的朋友自居。蛇鹫是被迫上船的,它在本族首領面前保護了黑貓,被同伴踩斷了一邊翅膀,被迫離開群體,成為船員。

動畫片情節雖然有點平,但其中有微小波動,小貓被狗追逐,掉入水中,被蛇鹫抓到空中,蛇鹫之間的打鬥,都會配上律動的鼓點,急促的音樂,加重故事性。黑貓多次掉入水中,除開一次是被鲸魚救起來,其他時候都是自己掙紮着爬回船上或者爬到岸上,故事情節自然而然發生,沒有刻意的被營救與感激,不同種類動物之間的關系淡淡的,好像人與人之間真實的關系,不是一般的末世片,手拉手福禍相依。就像因為她們一意孤行,非要救下四隻狗,蛇鹫生氣,離開她們,也是淡淡的,沒有萬千不舍的别離,或許無論是災禍當前,還是人生旅途上,其他動物本就是陪伴者,那些花兒慢慢就走散了。

但是它同樣說明,完全不同的物種,水豚、貓、狗、狐猴、蛇鹫是可以共存,甚至互相幫助的。小貓從接受蛇鹫贈予的魚,到自己逐漸學會捕魚,将捕到的魚分享給朋友,是一個逐漸将彼此納入朋友範圍,逐漸熟悉的過程。裡面還探讨了一個人性命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在漂泊的大海上,遇到求救的同類,救還是不救,這一問題在喪屍片裡經常出現。救下來以後,發現彼此對友善的理念完全不同,有沖突,沒有激烈的對抗,它們最終在旅途的岔路口追逐兔子走掉了。留下來的還是這幾種動物,除了蛇鹫,在形似八卦的陣上涅槃,貓遇上了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對象,一隻在大洪水退卻後擱淺的鲸魚。在洪水時代,它是絕對的強者,離開水,它就是一尾即将窒息的鲸魚。鬥轉星移,強者不會永遠成為強者,總有體力和智力變弱的一天。之後就該叫做,貓的報恩。

小行星撞擊地球,樹木的根莖破壞地下鐵,高樓大廈被風蝕倒塌,動物入侵城市,洪水和火災交替,重回沒有人類的世界,動物一派生機。裡面的家貓都會下海捕魚了,狗還是示好的一臉狗像,因為狗比貓的馴化時間長一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