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yourself——觀《82年生的金智英》有感

      周末最放松的方式之一就是窩在家裡看上一部不錯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因為它的飽受争議,所以決定一睹為快。

      電影由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直擊家庭和社會上的性别不公議題。金智英一直按照社會規範下的女性身份生活,成為父母所期待的「好女兒」,職場上溫順隐忍的「好職員」,以家庭為重的「好妻子」。直到一天被家庭瑣事環繞着的她好似被“附身”一樣,言行如同自己的母親、外婆一般,丈夫決定帶她接受心理咨詢,兩個人一同重新面對她的人生傷痛。如此簡單的故事情節,為何幾度讓人潸然淚下?充滿力量?我想是因為它從某個側面道出了許多安分守己,努力平凡生活着的女人們心聲。

      電影中金智英從孩童時期,就被奶奶教育“女孩子,就應該文靜一些”;爸爸出差後,會為兒子帶回精心挑選的昂貴禮物---鋼筆,而給她和姐姐帶回一人一個随手買的筆記本;爸爸會在她下晚自習的夜晚,因差一點被性情後的求救,而責備她的校裙太短;爸爸會在得知她已有産後抑郁後,在弟弟的詢問下,告訴弟弟她最愛吃“紅豆面包”,實際上她最愛吃的是“奶油面包”,“紅豆”壓根兒就是她一點也不喜歡的食物;她會在成年後,進入職場後,努力奮鬥,傾注自己的用心和熱情将工作做到自己能力範圍内的極緻,而僅僅隻是獲得領導的口頭認可,沒有升職的機會.....

    金智英在精神崩塌的邊緣持續掙紮着,努力地去迎合身邊的人“以愛的名義”提出的種種要求.....因為她深信,這是好女人應該有的模樣,更是一種回饋愛的姿态,就這樣被動接受着屬于“自己的命運”,直至有一天,稻草壓死奔赴在思維邊緣的那頭駱駝。

      也有人提出觀點說,其實金智英是這個男權社會中拿到了上上簽的女性,因為她畢竟還有一個敢于站出來保護和支持她的丈夫,一個愛她一如既往的堅強媽媽,一個女性主義的姐姐,一個明事理的弟弟、一個乖巧的女兒和一個懂她并且願意給她重新回歸職場機會的女性領導。她不用因為礙于婆家的逼迫為了生兒子而看盡臉色,也不用因為生活拮據而被迫和婆婆住在一起,更不用在婚姻中遭受丈夫的婚内出軌和家暴... ...一切看似幸福合理,但這樣的觀點卻又真的讓我無法忍受。

      之前暑假裡在讀李銀河的《女性主義》,裡面有一個觀點,我覺得非常可以解釋這樣一部作品對于當今的意義:我們的目的是讓男女都在保留個性差異的前提下,使性别不再成為一個凡事首先被考慮到的因素,而是作為一個人的其他本質因素,使男男女女都掙脫性别枷鎖,充分挖掘和發揮自己的潛力,享受生命本真。而作品中的金智英恰好是那個沒有“自我”的人。她在前一輩人的努力下(準确說是自己媽媽的支持下)畢業于韓國著名的“梨花大學”,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她從來一絲不苟,沒有停止過争取和努力,但是不管怎麼進取,社會對女性的評價永遠都隻停留在“她是否擁有一個好的家庭”上。所以當她成家之後,生活重心自然轉向了家庭生活。電影中還曾提及過,哪怕她的職位持續提升,但她也不可能會比丈夫掙得多。權衡之下, 離開職場,回歸家庭成了她的唯一所選。

      《廊橋遺夢》中的女主Francesca曾在一開始寫給孩子們的遺言中就表達她已将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自己的家庭,餘下的所有(意指自己的骨灰)她想要給深愛的Robert,所以她懇請孩子們将她與Robert同葬。

...

截圖選自電影《廊橋遺夢》

      如此雷同的橋段,卻又讓人無比唏噓。無論文化差異,無論年代變遷,性别差異在我們的身邊周而複始的上演。如何讓這些看似平常的“悲劇”不要在我們身邊上演?這當然是值得當今社會的每一個文明人認真思考的問題。我挺喜歡電影中金智英原生家庭中的媽媽:吳美淑。她明明是兄妹中成績最好的那位,但是讀完小學後因為要賺錢供養家裡的哥哥弟弟讀書,被迫辍學,到城裡打工,白天做工,晚上學習,不斷苦讀,最後拿到了高中文憑... ...她在供養原生家庭中弟兄的時候,她自覺作為一個女性的艱辛,所以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活出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生。(真的好希望她能夠繼續讀下去,成就自己的夢想和人生。)但電影如人生,隻有不完美的存在,才有可能成就對完美的憧憬。最後,她也組建了屬于自己的家庭。并為這個家奉獻到老。她希望女兒不要活成自己的模樣,大女兒金恩英做到了,典型的女性主義者,而小女兒金智英卻活成了媽媽的模樣。

...

吳美淑說給金智英聽的話

      那麼排除性格因素不談,當我們意識到大環境是無法被改變的時候,我們還能夠做一些什麼思考呢?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忍不住地聯想到2018年被網絡炒得沸沸揚揚的“Me too”運動。雷蒙·阿隆在《知識分子的鴉片》中曾提出過“無産階級的神話”,其中最為重要的立論就是所有非無産階級的人都因不同程度上地參與到帝國主義的擴張,而淪為無産階級受害群體的幫兇。我們不難看出,其實将女性放到了“弱勢群體”歸類中的除了男權主義者之外,還有女性自己。20世紀60年代以來,對女性地位改善貢獻最大的恐怕是“口服避孕藥”。城市化、傳統工業相對于腦力勞動産業的衰落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女性有了更多的社會選擇。金智英在面對看似無法選擇的人生中,她是否又真的做過一些選擇呢?

    當父親在責備她因為校裙太短差點被性侵時,她是否可以反問道:“難道這就真的是我的錯?”當丈夫在“邀請”她響應長輩渴望,生育小孩的時候,她是否可以正确地表達:“眼下還不是生育的時候,因為我還向往着實現自我。”當聽到路人耳語自己是“媽蟲”的時候,像她丈夫一樣,把手中的咖啡給丫的潑上去......金智英的難在于她從來都是小心翼翼地乖巧,做他人眼中的完美自己。如果可以,我重新願抛開“性别差異”去看這樣一部作品。


...

      什麼是人性的光芒?我喜歡“肖申克救贖”上的那段描述:“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輝,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獄,也無法長久地将他圍困!”所以,如果要求一個屬于既得利益群體的成員能夠意識到邊緣群體的利益和要求,那是過高的奢望。倒不如修煉自己成為那個更懂得尊重自己的人。這部作品的作者在書的開頭寫下:“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我感激這部作品,讓我可以站在一個“人”的角度(而非僅僅隻是女性的角度),用更廣的心胸和更全面的視野去理解這個世界。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