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感受】

和禁閉島很像(不過這個是早于禁閉島的哦,所以也隻能說是禁閉島借鑒諾蘭),但是沒有禁閉島給我帶來那麼大的震撼(被騙得沒有那麼全面徹底),主要上了一次禁閉島的當之後學聰明了一點,至少全程都抱着什麼都可能是假象、我肯定猜不到結局的心态看,不過最後五分鐘還是下巴沒合起來過。

(本來隻想寫個短評,結果越寫越嗨)

【比較酷的幾個點】

1、雖然之前就知道彩色和黑白是一個正序一個倒叙,但思維定式地把它想成了會在最後交彙,而我們的時間大師諾蘭沒那麼簡單,把它們定在男主知道(短暫知道)真相的時候交彙,其實是時間線上的中間;

2、拍立得可以塗改或燒毀,紋身也可以不是事實,腦海中僅存的記憶也可以被扭曲或編造,一切都是男主自己構建的“真相”,是他自己為了創造活下去的意義編織的謊言,隻要自己深信不疑(這對沒有新記憶的他很容易做到),這個故事就可以繼續;

3、mark一些自己在看的過程中發現的名字小心思:Natalie的名字很像not a lie,很有諷刺意味(到底什麼是謊言);John G的名字簡寫也可以和很多名字對上(Jimmy Grant,John Gammel,結尾的時候Teddy也點出了這個用意)

【Final Thoughts】

注意到自己看電影時會快速判斷這個人是好是壞,說的是真是假,這個判斷通常是代入主角當下的視角得出的,因此當導演讓主角這杆天平翻轉時,就很容易給觀衆帶來震驚感。

———

更新标題

(原标題叫 真假翻轉,看完解說之後發現自己還是想簡單了,或者說還是被二元對立深深影響,所以換了标題,順便小小升華一下主題)

看完了解說,發現自己在final thoughts裡提到的問題真滴很難改:由于電影最後的“真相”是警察講述的,我輕而易舉地就把它label為了“真”,但被解說提醒才意識到,其實除了一些(極少數)的common facts外,剩下的是劇中人自己的story version。——anti-thinking-dualism真滴要經常practice!!

———

番外

男主在屏幕上take notes,我在下面take no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