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創造了中國動畫電影的新紀錄,累計票房超過42億,而在40年前有另一部作品,同樣驚豔世界,那就是制作于40年前的《哪吒鬧海》。

...

商末時期,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夫人懷胎3年6個月,最終生下一個肉球,肉球中跳出一個伶俐可愛的男孩。
...

李靖原當他是妖孽欲殺之而後快,幸虧太乙真人前來收之為徒,賜名哪吒,并賜以乾坤圈和混天绫兩件寶貝。
...

某年,天下大旱,甘露未降。陳塘關百姓向東海龍王送去貢品,祈求雨水,東海龍王非但不接受還要讓人們送來童男童女。
...

哪吒和家将到東海洗澡玩耍,巡海夜叉李艮捉走了小妹想要獻祭給龍王,哪吒趕到打跑了李艮,他用混天绫攪動海水,撼動龍宮,惹出了龍王三太子敖丙。
...


幾番言語不和,哪吒打暈敖丙,抽其龍筋,由此闖下通天大禍。

...


龍王欲狀告天庭,哪吒中途攔下,制服了龍王并要他保證不再鬧事,龍王豈肯善罷甘休,四海龍王齊聚陳塘關索命,不交出哪吒便要水淹陳塘關。
李靖又一次劍指哪吒,最終不忍下手。

...


哪吒為救一方百姓,為了不連累爹爹,決定交出生命,拔劍自刎!

...


哪吒的靈魂被仙鶴送到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用蓮藕、荷葉重塑了哪吒的肉身,哪吒複活。

...

太乙真人又送火尖槍、風火輪兩樣法寶,傳授哪吒三頭六臂的化身。
哪吒殺回東海,戰敗四海龍王,從此龍王不再為害世人,人間風調雨順。
...

《哪吒鬧海》根據《封神演義》故事改編。
影片榮獲1980年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1983年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别獎;1988年法國布爾波拉斯文化俱樂部青年國際動畫電影節評委獎和寬銀幕長動畫片獎。
《哪吒鬧海》在人物的動作設計上很大程度借鑒了京劇、雜耍乃至藝術體操。
...


哪吒重生時有一套動作,你甚至可以從幾個簡簡單單的動作中看到一種佛性。

...


畫面的配色,色彩運用的美學,這種美是獨屬于中國的,和諧的配色,敦煌式的美麗。

...


哪吒自刎後有一段是龍王在龍宮大擺筵席,想象力和配樂在這一段的結合,令人印象深刻。

...

恰到好處的配樂加上京劇的鑼鼓點,看完你會有一種,中國動畫就應該是這樣的感覺,國産動畫他應該是要有中國特色的。


尤其是哪吒自刎時的配樂,凄涼悲怆,是無論看多少次的都會鼻酸的一段。
《哪吒鬧海》》完美地刻畫了哪吒這個人物的悲情、反叛色彩。

...

不同于《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直接的觀念輸出,《哪吒鬧海》的思想表達方式是隐晦的。
《哪吒鬧海》表達情感的手段是婉轉的,表達的感情卻是強烈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盡管李靖夫婦二人得知哪吒已被魔丸脫身,但仍要保護自己的孩兒,《哪吒鬧海》中,如若不是太乙真人及時趕到,哪吒怕是已經死在李靖的劍下。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盡管哪吒調皮搗蛋、闖了不少禍,但李靖夫婦依然相信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哪吒;《哪吒鬧海》中,哪吒殺了吃了小妹的敖丙,打抱不平,龍王前來索命時,李靖又一次舉劍對之。
這時的哪吒可不再是一個不記事的小娃娃。
...

親身父親舉劍對之,哪吒選擇了什麼?

“老妖龍,你們聽着,我一人做事一人當,不許你們禍害别人”“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

 割骨還父,割肉還母


身體發膚、父精母血,你們給我的,也是束縛我的,今日揮劍自刎,我還給你血肉、你還給我自由。
哪吒揮劍自刎,從此無牽挂。

...


李靖總領陳塘關自有他要肩負的責任,這種責任應該是理智的;李靖為父自有他作為父親的責任,這種責任應該是感性的。
當感性和理想碰撞,當四海龍王以陳塘關要挾李靖來索哪吒命時,我不知道李靖經曆了怎樣的思想鬥争,
我隻知道,當哪吒倒在血泊中 ,隻有那隻小鹿伏在他身邊,帶着被李靖沒收的混天绫和乾坤圈,落着淚舔舐着他的手心,李靖卻抱着柱子躲在一旁。
...

李靖總領陳塘關,陳塘關滴雨未降,你毫無作為!


夜叉擄走孩童,你不以為然!


妖龍前來威脅,你唯唯諾諾!


李靖一生唯一的威嚴、唯一的嚴厲都用在了自己孩子身上。


面對外人“低三下四”,面對家人“雷厲風行”。
李靖多像我們身邊那些所謂的“大家長”啊,老子的命令就是老天爺的命令,不去做就是不孝,就是反叛。
哪吒打破了陳塘關多年來的“潛規則”——龍王可以為非作歹,百姓要獻上貢品,李靖則要默默允許。

...


陳塘關的平靜莫非就是建立在這樣一種扭曲的體制之下?
陳塘關有難,哪吒怎能不救,可哪吒有難,又有誰救了他?

...

哪吒死于自刎嗎?不是。


哪吒死于這畸形的父權和神權,拔出劍的小人兒也許有一瞬間在幻想自己的爹爹會飛奔過來攔住他,可惜并沒有。
殺死哪吒的是李靖、是封建的父權主義。

...

縱使有神助,哪吒肉身得以重塑。


哪吒用自刎換來了片刻的自由,重生之後痛快複了仇,最終也還是淪落為天庭的工具。


重生之後大概再無哪吒。
血緣關系、家庭關系對于中國人大抵是敏感的,一切關于血緣關系的探讨似乎都要遵循某種規則——否認血緣關系、否認家庭關系就是罪人。
美劇《基本演繹法》中福爾摩斯這樣描述家庭關系:
家庭像是捆綁的繩子,一段支撐着人類文明,另一端卻是套索,窒息了我們的個性化。

...

《哪吒鬧海》在40年前就把這個問題抛給了觀衆,這條繩子,我們到底能割不能割?
這種關系就像你被繩子吊在距離地面隻有3厘米的地方,使使勁,也能站在地面上,但是一使勁,系在脖子上的繩索就會告訴你,别掙紮,會死的。

我們急于擺脫,卻又無法掙紮,套在脖子上的繩索,越掙紮越痛苦,大多數人選擇用自己的一生去等這條繩子自己腐爛。
其實在内心深處,我們都知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把利刃,隔斷繩子,摔下來的那一瞬間很疼,但至少自由了。
利刃在手,卻下不了手。
時至今日,我看過許多或是令人會心一笑或是令人深思的動畫作品,卻再也找不到一部像《哪吒鬧海》這樣令人痛徹心扉的作品了。
...

那根繩子,看來隻能繼續在我們心裡似割非割了。


 

...


長按二維碼 關注:十點的電影不見不散


see 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