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分
這部短片的導演是專門創作實驗動畫的,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實驗性以及音樂性。“實驗性”的電影本就不是為了讓觀衆看明白才拍攝的,它更多的是對當下電影的一種挑戰,發掘更多的可能性,給予觀衆更多的思考空間,也有很多人覺得這種類型的電影純粹是炫技,不是在好好講故事。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時不時就會看一下超現實主義電影或者實驗性電影,一來是因為電影行業還有80%等待大家去開發。二來是因為具體化的電影,如同上學時教科書的标準答案一樣,太循規蹈矩,枯燥乏味,此時如果有人提出其他解題方法時,那個人在我眼中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啊!

賦格,從音樂角度來說,是盛行于巴洛克時期的一種複調音樂題材,又稱“遁走曲”,節奏寫法比較規範。樂曲開始時,以單聲部形式貫穿全曲的主要音樂素材稱之為“主題”,與主題形成對位關系的稱之為“對題”,之後,“主題”及“對題”在不同分部輪流出現。這種風格的音樂,以巴赫最為著名。
電影裡的畫面按照賦格的形式進行,一直在重複元素,畫面采用三原色和灰白色調,符合音樂的特點。

從個人理解角度來說,重複的男女主鏡頭的層層轉化,由男子寫作轉為女子拿照片深思,再轉為兩人一起看河水倒影,男人不斷爬樓梯,三維世界和二維空間交替,暗指時間的流動性。
是否可以解讀為:兩個人在不同的空間裡,彼此懷念對方,男人所在的房間是曾經倆人待過的地方,他試圖把對她的想念通過文字記錄下來,桌前放着的行李箱,是男主寫完後準備離開此地的預示,盡管眼前一幕幕都是曾經兩個人在這裡幸福快樂的證據,但是現在沒有她,世界都是茫然的。
女孩子拿着男人照片發呆,她或許認為他并不在乎自己,那些兩人共同分享的情感隻是一個人的獨角戲,鏡頭中有兩個小朋友蕩秋千,暗示着兩個人曾經純真的内心交流,就像兒時夥伴那樣,彼此不設防,那些一起交流分享的日子如同鏡花水月一般,不知是夢境還是現實,讓她分不清自己在他心中的位置。
男人一直在樓梯上走啊走啊走,意味着糾結、彷徨、無法溝通,說不清的内心掙紮。
女人一直在鏡子面前(隻有這個鏡頭是黑白色),意味着女人的不自信,不敢突破現在的瓶頸,隻是一味地等待他走向自己,等他開口改變目前死循環狀态。
三維二維交替,兩人肩并肩走路,代表他們走着相同的道路,做着同樣的事情,有着相同的目标,隻是彼此在不同地點,無法見證他們的默契,隻要其中一個人主動開口,這份愛就會開花結果,最後一個鏡頭終于定格了,預示着男人決定先走出第一步(寫信),也意味着舊循環的結束,開始新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