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列侬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于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每個人都想被生活溫柔相待,但生活卻總在刁難我們,讓我們憂慮重重。煩惱層出不窮,按下了葫蘆起來瓢,解決一個問題又出現另一個,讓人有些應接不暇,力不從心。這是大多數人生活裡的常态。

        生活不易,人生實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我們被生活推着走,被動地生活,讓我們疲于應付。每個人都想着能夠掌控生活,在生活中占據主動。做好這三件事,讓我們告别生存,擁抱生活。

确立目标,過濾掉無意義的努力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該駛向哪一個港口,那麼任何地方吹來的風都不會是順風。這是《塔木德經》中說的一句話。

        茫茫大海中,有一處燈塔,航船才不會迷路,才會開足馬力奔着燈塔前進;漫漫人生路,有明确的目标,才會讓我們知道,該向哪個方向全力以赴。

        美國作家奧格·曼狄諾說:“一顆種子可以孕育出一大片森林。”有了目标,生活才有了方向,有了奔頭和希望,才會激發出人無限的潛力和戰鬥力。

        43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一對夫妻被坍塌的廢墟壓在底下,驚吓和饑渴讓他們虛弱無力,丈夫摸到了一把菜刀,用刀砍他們周圍的石闆,想挖出一條生路。「當當當」的砍鑿聲,讓妻子充滿了希望,覺得離出去的目标越來越近了。

      菜刀砍在堅硬的水泥闆上,隻砍下了一些灰塵,可丈夫并沒有告訴妻子,仍不停地砍着,嘴裡說着“快了,快出去了”……三天後,夫妻倆被救了出來。在這三天裡,出去的目标,激發了他們的鬥志,最終讓他們活了下來。

        有了生活的目标,我們才明白,為了掌控我們的生活,什麼樣子的努力是有意義的,什麼樣的努力是無意義的,要放棄掉。

做好規劃,遙不可及的未來就藏在每一個當下

        “有的人在一步步忙着死,而有的人在一步步忙着活”,這是《肖生克的救贖》主人公安迪诠釋的一個道理。

      被冤入獄,到一步步部署着逃離監獄,并用一個莫須有的身份為自己“洗白”,還擁有了巨額财富,安迪用了20年,籌劃了在監獄裡挖一個洞逃出來。這其中的核心就是規劃,缜密的規劃。

      當你有了規劃,人生才不會迷茫。有了人生的規劃,我們不僅清楚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更清楚自己下一步所要邁出的方向。

      飯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我們未來生活的模樣,就藏在我們當下的生活中。所以,從現在開始規劃我們生活的主線,一步一步走走下去,就能逐漸掌控我們自己的生活。

      規劃可以将未來遙不可及的目标拉近到我們面前,可以讓我們完成很多看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離掌控生活越來越近。

      行動力強,有力地遠離疲于奔命的生活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頭腦中都會冒出很多金點子,頭一天晚上想幹這個,規劃一番,覺得前途一片光明,而到了第二天起床後,就紛紛抛諸腦後,依舊擠着上班高峰的公交車、地鐵去上班,又麻木地混一天。

        目标再美、規劃再好,沒有行動力,一切都白費。

        詩人汪國真說,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行動了,才會有成功的可能,不行動,隻能算你自己的冥想。即使行動時會發現方向錯了,那又有什麼要緊呢?

        有人曾說“你是個小雪球,你拿不準自己應該朝哪裡滾,但是你不妨先滾起來,反正到處都是雪,滾到哪裡都能讓自己變厚。

        你也許繞遠了,或者後來發現方向錯了,但是你終究強大了,最後變成了一個大雪球。

        變大了以後,再往你想去的地方滾,總會快一些!”

        所以,先行動起來吧,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目标明确,規劃完備,行動力強,這樣的我們,足夠優秀。

      日複一日,我們會走上一條讓自己不斷精進的路。每一次的上路,都會為我們積蓄更多掌控生活的底氣和能力,于是,生活會漾起笑臉,對你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