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已經坐實這個夏天國産劇頭把交椅。

目前為止,評分8.6,本年度國劇第一。

連帶演員,雷佳音、易烊千玺、熱依紮……話題度十足。甚至連一碗水盆羊肉都能上熱搜。

無敵了?

不。

Sir覺得還有一部,能跟《長安》掰掰手腕。

雖然略顯低調。

開播一個多月,今晚大結局,但還沒多少人知道。

看眼評分,8.1,上半年國劇第二。

第二季,還不快安排上?

《大宋少年志》

...

它從一開始就被看扁:

無宣傳、無預熱、無大咖。

甚至你看那網劇風的海報……

播之前沒有任何消息,接檔停播的《封神演義》,妥妥備胎。

連主演都不知道自己演的劇要上,隻能自己DIY一個宣傳物料。

...

如此接地氣的宣傳手法,來自一群沒聽過的主演:

周雨彤,張新成,王佑碩,鄭偉……

坦白說,Sir當時一個都不認識。

服化道更不用說。

一個個古裝不像古裝,網紅臉現代妝,發膠比偶像劇塗得都厚,真不是三流網劇嗎?

...

可接下來的劇情,簡直是備胎逆襲記,黑馬翻身仗。

從開播第一天,保持到現在,緊守上半年國劇第二高分(8.1)的位置。

後來張震的《宸汐緣》,劉昊然的《九州缥缈錄》這些大制作,也無法撼動它的地位。

憑什麼?

既然劇名叫《大宋少年志》,Sir決定分開來拆解:

大宋、少年、志。

...

大宋

如果說大唐的關鍵詞是盛世。

大宋呢?

好像沒有一個詞可以總結,甚至叫它“大宋”都牽強。

宋朝,嚴格來說不算一個大一統王朝。

北有遼,西有夏。

故事一開始,還打了敗仗。

宋慶曆年間,夏進犯邊境,宋軍遭遇伏擊,全軍覆沒——

唯獨大将元伯鳍生還。

...

基調已定。

《大宋少年志》沒有臨摹盛世的野心。

反而,它是一個夾縫中生存的國家裡,一群小人物的衆生相。

戰敗的将軍離奇生還,引起了各國的猜忌。

于是,開場就是三國殺。

宋,遼,夏,互派暗使,探敵底細。

都是精兵強将。

看似柔弱的姑娘,你以為她是青樓女子,搖身一變,成了宋朝秘探。

...

...

愛吃蜜餞,笑容可掬的生意人,是大遼暗探。

...

而監獄中笑嘻嘻服刑的,就是西夏王子。

...

可故事真正的主角,卻是一幫臨時組隊的少年。

為對抗外敵,宋朝密探組了一隊少年特工隊,暗中周旋。

男一元仲辛,女一趙簡,男二王寬(号稱“三精”,腦子最好使的三個人);

另外三人韋衙内、小景、薛映(号稱“三傻”,負責秀逗、賣萌)。

組成“第七齋”,組團打怪。

...

△ 從左往右:小景,薛映,元仲辛,趙簡,王寬,韋衙内

這其中,除了女一是正經密探,其他都是臨時工。

啥都不會的官二代、被學校趕出來的搗蛋學生、腦子缺根筋的傻白甜……

妥妥無背景、無光環的小人物。

怎麼打?

《大宋少年志》第一個吸引之處,就是專注“做局”。

表面上,它是青春少年劇,眼看又要談戀愛,講情仇。

幸好,它沒有。

反而做成了刺激的諜戰片。

Sir統計過:就前五集,十多處反轉。

這裡必須提到一個名字,這局的幕後指使:編劇,王倦。

可能你沒聽過。

但搜一搜他的戰績,不簡單。

主要作品十部,評分全是八分+。

...

王倦的劇,以反轉多、考究細著稱。

舉個例子,第二集。

男二王寬被綁駕,途中一路蒙上眼睛。

但他早就猜到這是什麼地方,注意他的台詞:

“馬車自南斜街起,一路西行,入舊曹門,拐去榆林巷,過觀音院,橫貫兩條甜水巷,直抵禦街,然後北行,從距離算,應該是過了宣德樓,再往裡走,隻能是大内了。”

這是随便亂說?

不,有人挖出北宋汴京城的地圖,王寬所說,一點沒差。

...

△ 點開放大,根據台詞,完全可以畫出路線圖

還有一段男主給女主介紹汴京小吃:

“礬樓前的李四家,做的一手極好的獾肉;前面九曲子,周家的果木翹羹也是一絕,周家擅做南方餐食,他家的紅絲水晶脍和糍糕都該試一試。”

别以為是亂吹水。

這些小吃都出自《東京夢華錄》,作者南宋人孟元老,講的就是北宋汴京城的風物。

看得出來,哪怕沒有《長安》那樣大規模的精良制作。

但起碼在細節處,《大宋》也下了一番功夫。

它做不出繁華如夢的汴京城。

至少在劇情上、在台詞裡,努力夢回那段大宋風雲。

...

少年

《大宋》雖然在服化道上略顯浮躁,但人物塑造卻是國産劇的清流。

清爽不做作,生動不油膩。

放眼當下國劇,難能可貴。

Sir最想說三個人,各有特色。

元仲辛,男一。

關鍵詞:精。

一出場,就古靈精怪。

元仲辛原本不想加入秘閣,早已是秘閣中人的趙簡,卻要拉他入閣。

為何?

據可靠消息,将有遼國暗探來接觸他。

趙簡要他為了大宋,和遼人周旋。

你猜元仲辛怎麼着?

——伸手就要錢,五萬。‍

...

這還不是最難猜的。

後來大遼暗探也來找他,要他出賣大宋。

你再猜他怎麼做?

——再要一萬。

并且這次直接把宋國的部署全盤托出。

...

對于自己的背叛行為,還振振有詞:

“不要說誰投靠誰,大家相互合作,各取所需罷了。”

你有你的家國大義,我有我的小算盤。

作為主角,元仲辛沒有半點主角樣。

卸下偉正光,為自保,為私利,在各方勢力中精打細算,靈活遊走。

可他也不是純粹的爛人。

劇中也暗暗點明過他的複雜身世,讓人物的動機成立。

大将元伯麒同父異母的弟弟。

他的背景,似乎是武将家庭出身,不說榮華富貴,那也應該是聲名顯赫。

為何淪落?

有兩處線索:

第一處,元仲辛跳井而逃,好基友王寬透露:

元仲辛經常下水。

為什麼?

開封經常有人投水而死,元仲辛經常幹撈屍體掙錢的事。

第二處,七齋拷問犯人,犯人自盡。

大家都在疑惑該不該信犯人的口供。

元仲辛說:“可信。不怕死的人,也會怕疼。”

被人虐待緻疼,就會說真話。

王寬:你從哪兒學來的?

元仲辛:如果我說,我小時候經常被這麼拷問過呢?

王寬:你好歹是元家的人。

元仲辛:如果拷問我的,是元家族人呢。

...

三言兩語,把他見過的苦難,經曆過的背叛點出。

他的精,不隻是算盤打得精明。

更是對自己内心的精忠,對人情世故的精通。

王寬,男二。

關鍵詞:守。

他爹是參知政事,相當于當朝宰相。

他守禮節。

他說過“金句”,都是書上學來的規矩:

君子周而不比,立身行事,豈因外物擾亂。

君子九思,言當思忠,豈能虛言诳瞞。

...

穩重守禮,持守正義,但他也不是白蓮花。

比如面對自己的婚約。

他和趙簡自小定下娃娃親,兩人雖沒有感情,但他一直認為兩人就是夫妻。

你以為他死闆,他封建。

但當趙簡交出生辰貼,兩人按規矩解除婚約後,他才淡淡地說:

“我守自己的原則,可從來不會約束别人,各有各的底線,互相體諒就好。”

王寬是正面角色,但又不同于傳統的正面角色。

他的守,不是對崇高的迎合,而是堅定底線的克己。

最後,趙簡,女一。

關鍵詞:大女主。

沒落皇族,身世最為神秘。

她的出場,也最威風。

先聲奪人,鏡頭仰視,她在屋頂潇灑落座。

...

坦白說,她有着所有國産大女主的影子。

就連說話,也是滿嘴女性口号:

小景:女子不都是要嫁人的嗎?

趙簡:然後變成别人的附庸,一輩子生活在别人的羽翼之下,依附于别人?

小景:有什麼不對的嗎?

趙簡:女子為何不能像男兒一樣,建功立業,興國安邦?

...

但她的逆襲,卻沒有走國産大女主的老路。

最明顯的,是她身上完全沒有強裝的“男子氣”。

她和元仲辛被關在牢中,撿拾到一塊手帕。

她一看就知道,這是寺東門餘家繡坊所作。

元仲辛:你怎麼會知道這個?

趙簡:我是女子。

元仲辛:你不是要超越天下男人的嗎?

趙簡:我超越了也是女兒身,我從來沒把自己當男人。

...

就憑這句台詞,可以說趙簡的角色,真正摸到了大女主的真正意義。

Sir始終認為——

大女主,不是把女兒身掰成男子漢。

而是認可女性身份,但,并不以此為優點或缺點。

男女有别,這是差别,不是差距。

在承認差别的情況下,發揮所長,幹一番事業。

《大宋》好在哪?

很大一部分,就在這些充滿活力的少年角色。

不落俗套,不瑪麗蘇。

個個,都有不同凡響的志向。

...

《大宋》的志氣,也是小人物的志氣。

它英文片名叫“YOUNG BLOOD”。

年輕的血氣。

但這血氣,一開始是冷的。

元仲辛圖利,趙簡圖功名,韋衙内圖色……一盤散沙。

志氣不是靠喊,不是靠人設,而是靠磨砺。

要把一個個角色真實地扔進泥濘中摔打、沉澱。

最終化繭。

衆人的成長,最讓Sir印象深刻的,是韋衙内。

一開始,完全就一纨绔子弟。

口頭禅,兩句話。

一:“知道我是誰嗎!”

二:“知道我爹是誰嗎!”

...

他起點最高,也摔得最痛。

七齋要抓的,除了敵國探子,就是通敵漢奸。

偏偏韋衙内他爹——當朝太尉韋卓然,暗奉皇帝之名,佯将車行炮圖賣給西夏,以期擾亂西夏的軍事。

這勾當也被七齋誤會了。

帶兵出動,準備捉拿漢奸。

面對自己親生父親,抓,還是不抓?

當然要抓。

但。

先禮後兵,韋衙内直接下跪加道歉:

“對不起,爹,可我是宋人。”

...

這一跪,是忠,是孝?

都是。

也都不是。

國與家,與自己,地位有先後,但情感不分輕重。

哪怕他最終知道了真相,也不能對外公布,不能重振家聲。

民衆得悉韋太尉通敵,到他家門前扔菜洩憤。

除了旁觀,他什麼也做不了。


...

他隻能忍,為了國家,為了父親:

“我爹犧牲那麼多,這戲當然要演好。至于老百姓的舉動,我其實還有點欣慰。他們不知道真相,所以對背叛者的怨恨,都是真的。這說明我大宋民心可用,我爹的犧牲才算值得。”

這一幕讓Sir動容。

這就是成長。

但如果成長,意味着衆叛親離,成為孤獨的行者?

你還選擇成長嗎?

不要輕言成長,成長要付出的代價,很大。

不要輕言志向,志向要付出的代價,更大。

個中的殘酷,《大宋》絲毫沒有忽略,反而撕碎給你看。

就像大結局。

許多粉絲不滿,說太殘酷。

沒有大團圓,沒有抱得美人歸,作為主角,在大結局中元仲辛先是哥哥喪命。

然後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對趙簡表白,眼看兩人就要終成眷屬。

一眨眼,未婚妻被奸人劫走。

...

...

苦等了42集的團圓和相聚,沒等到。

反而遭受更大的打擊。

為什麼?

其實,編劇早已交代了答案。

在哥哥墳前,元仲辛重複了七齋掌院的話,這也是他們七齋所有人背負的志向:

我們密閣中人,就是要與黑暗為敵

心中擁有光明,熱血不息希望不滅

這條路或許很難,但是總得有人去走

我們為的是大宋不願經曆戰事的黎明百姓

我們沒有資格逃避

站在黑暗之中迎接黎明

這就是我們七齋的責任

...

這些話,的确有點中二,甚至有點不現實。

但再回想他們一路以來的苦難和犧牲。

它們不再是空話。

甚至就整部劇來說,它還有許多生澀和粗糙之處。

但那股生猛的少年氣。

Sir想說,如果真的有第二季的話。

一定要給我繼續下去。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