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面四集看,主線基本上就是圍繞一個性侵殺人系列的案件從1994和2012兩個時間維度展開叙事,也不知道後面會不會再加一個十年後202X的最終破案,劇情本身不複雜,按照傳統套路,最不像兇手的就是兇手,最像兇手的往往後面會被排除嫌疑。

目前看劇情上還沒有什麼太大毛病,隻是覺得1994年的趙趕鵝這個角色的某些設定有點不太符合通常的認知。

1994年公安大剛畢業的趙趕鵝這個角色主打一個充滿熱血但欠缺實踐經驗的年輕基層警察。從分配到派出所起,就有點不甘心隻做個基層民警,師父冉曦開始就看出他志不在此,所以也不願意帶這個徒弟,雙方的人設邏輯都還算比較合理的。

但趙趕鵝在得知轄區命案裡的那個受害者女孩在遇害之前恰好剛和自己相識這個情況以後,并沒有選擇第一時間向上級彙報情況,而是一直在内心進行自我思想建設,雖然後來幾次想跟所長彙報時候都被打斷,但他墨墨迹迹一直拖延到後面跟刑警隊聯合分析案情時候才講出來,就有點不太合理。

按照警務人員内部規定,在獲知自己和涉案人員或受害者有關聯的第一時間就應該主動向上級彙報情況,更何況趙趕鵝面對的還是比較罕見的惡性命案。就這個職業素養,還覺得自己更适合當刑警而不屑于當基層民警,也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幸好在他這個墨迹的時候,案情本身也并沒有什麼重大進展變化,否則如果因此導緻案情産生嚴重誤判或者造成某些嚴重後果,他這身警服能不能繼續穿下去都是個問題。

所以覺得他這個人設就有點矛盾,一方面覺得自己去基層派出所都屈才,另一方面卻連最基本的辦案規則都不能遵守,感覺這樣的設定有點過于醜化科班出身的基層警員。

現實生活中很多科班出身的警務人員剛接觸基層工作時候,在經驗上是不如那些摸爬滾打多年的老警察豐富,但很少有眼高手低連最基本的工作原則都想不清楚的。而且這些科班出身的年輕警察在面對疑難複雜情況的時候,反而相對更能保持公正無私的态度和處理方式。就想想當你是受害方或者守法的那一方的時候,遇到派出所的民警來判斷處理,你是希望自己遇到那種和稀泥的老油條,還是公正無私堅持原則的毛頭小子來處理呢?

雖然很多科班出身的年輕警察們不一定個個都能像《警察榮譽》裡的李大為那樣很快開竅,但像夏潔楊樹趙繼偉那樣逐步成長的并沒有什麼太大難度。為了體現老警察的經驗豐富,故意安排一個從性格和心理狀态都不太适合的“科班出身”年輕民警來襯托,感覺有點俗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