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影片雖将尖銳的沖突提到觀衆而前,卻沒有面迎沖突作縱向開掘,并将它貫串一緻而是“繞道走”,橫向插人若幹與主要沖突并無密切關聯的情節,而削弱了作品思想的鋒利性。“你在想什麼”開頭以“砸食堂”、“作憶苦報告”而将兩代人的沖突引向激化,而接下去“選舉”、“偷三禽”及兩對青工的愛情糾葛,卻有些遊離了沖突的焦點,有的則轉嫁到了那個作風不正的中年科長身上。而作為沖突一方的代表人物一一工會zhuxi,卻不知何處去了。最後,當這位原先對青年工人抱着偏見的zhuxi出來發表具有揭示主題性質的片末結語時,就叫人納悶噢,這就完啦!難怪有的同志講:看了《你在想什麼》,真想反問一句:你在說什麼?“繞道走”的結果,使影片失去了重心。

摘自《敏銳還須有力——談當代題材電影創作的一個問題》——王石

有些影片雖然素材來自生活,很真實,但拍出來的影片卻顯得虛假、空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對生活沒有進行很好的思考,對時代缺乏深刻的認識,沒有把生活素材變成自己獨特的東西,甚至對現成的劇本也未認真進行研究。如“你在想什麼”從生活中提出的矛盾有新意也有一定深度,可惜未能貫穿全片,更沒有着力挖掘。有的同志認為目前似乎有一種印象性的美學觀點,滿足于表現生活的表象,編導演比較善于捕捉生活的信息,但對之進行凝聚、提煉卻不夠。

摘自 《一九八三年的銀幕——“19...故事片創作回顧”座談會簡記》

确實,影片開頭矛盾的激化比後面的解決問題要顯得有力、深刻。究其原因,還是采用了“感化”、“以身作則”等shzy文藝常用的情節,且工人們的形象也不如開頭立體生動,dang群關系中的矛盾轉移成了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在看的時候還是覺得很不錯的,故事推進得也比較自然,傷痕、個人習性、家庭、勞動等問題基本也都兼顧到了。隻是不知之後不偷雞了,夥食怎麼個改善法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