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晚7點moma點映,有幸參與導演線上映後(三宅唱時不時湊近鏡頭打招呼太可愛了)。日本有數不勝數的治愈系電影、電視劇,但同時聚焦于經前綜合征(PMS)和恐慌症患者的好像沒有。最感慨的一點就是劇情沒有落入俗套,沒有用愛情的鍋蓋扣住男女主(山添孝俊和藤澤美紗)而是清晰地勾勒了不同人之間的同理心。女主在離開冷酷的水泥森林後入職栗田科學公司,這是一家很小的望遠鏡、顯微鏡公司,也時常面向公衆科普天文知識,人不多,不在寫字樓裡,和女主上一家公司的環境差别很大,導演在場景上制造的鮮明對比為後面情節的展開埋下了紮實的鋪墊。雖然女主依然會情緒發作,但她在這份工作中不僅能夠和自己握手言和,也學會了更加主動地關愛别人。栗田公司有灑滿陽光的辦公室、可以做操的院子,社長早上澆花時會像對人一樣對花問好,大家相互關心,簡簡單單的,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繞。這一點我很有共鳴,栗田公司和我現在的機構氛圍很像,有愛的環境會給身處其中的人正反饋,更何況每個人還都心存善意,無疑會讓愛意持續傳遞下去。男女主最初“不打不相識”,慢慢了解到對方的症狀後他們都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真誠、溫和地為對方提供幫助。他們之間單純、自發地相互扶持,沒有親情的理所當然,沒有愛情的轟轟烈烈,少了“一定”和“必須”,少了金錢的銅臭味和戀愛的酸臭味,男女主的關系更澄澈了些。當然不是說我們要推崇這樣的關系,社會少了任何一種關系都不行,但在男女主所處的特有的情境中,這種關系真的需要令人珍惜。第二,影片從細微處體現了世事無常,比如社長悄悄緬懷不在人世的兄弟,女主母親生病,女主辭職回老家,地震斷電等等,這些情節呼應了影片想表達的“一切都是在改變的”思想。第三,導演使用16mm膠片和鋼琴配樂很為電影加分,顆粒度變高後讓畫面非常有質感,尤其是空鏡畫面:黃昏時緩緩出站的火車,夜色中閃爍規律的信号燈,配合循環往複的琴聲,好似深水靜流,從黑夜潺潺流淌到黎明,再到下一個黑夜。我對藤澤美紗在活動中朗誦的那段話印象很深,大概是說黑夜白日交替,有了黑夜才能發現地外的世界,人們在黎明前會想到希望。無論黑夜有多麼漫長,天總會亮起來,但黑夜還會再次來臨,我們不會一直處于悲傷中,也不會一直處于快樂中,不要太在意悲喜,充滿力量、溫情和善良地活着、對事對人,就好。
16mm膠片和栗田科學的溫柔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尊重動物,尊重它們的栖息地和周邊社區
首先要說這部紀錄片的配樂很棒,片尾的音樂讓人沉浸在對雪豹一家和生态保護的無限遐想中。《雪豹和她的朋友們》的排片不是很多,但是我很欣慰這部電影能在商業院線中争取到一席之地,為公衆提供一個“近距離”接觸雪豹、藏狐、岩羊、鼠兔和斑頭雁的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