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億美金(約合近10億元人民币)成本的《雙子殺手》,虧了。

北美票房遇冷,票房僅4854.6萬美元;國内票房止步2.35億元。

“華人之光”李安,“失手”了。

爛番茄好評率僅25%,豆瓣評分7.1,低于李安作品的平均分。豆瓣熱評出現了“劇情老套”、“無趣、老套、甚至被有意弱化了劇情的常規動作片”、“身為李安粉都不知道這片有什麼值得吹的”這樣的評價。

導演李安和他所堅持的120幀技術,都被推上輿論風口。

重技術、輕内容的言論甚嚣塵上。但實際上,内容創作領域廣義的“内容為王”不單單指劇情,也包含了視聽體驗。不是單純的炫技,而是用技術承載更多的電影語言,李安的這種探索,有望為電影行業打開新的局面。

“這麼多年看下來,我覺得電影這一行真是形勢比人強。”李安在《十年一覺電影夢》裡的這句感歎,着實應景。

李安一直沉迷的3D+4K+120幀,就是領先整個電影行業的“形勢”,現在的市場可能還沒有完全接納這項科技的魅力,或者目前的科技與劇本的結合暫時還沒有打動足夠多的觀衆,但毫無疑問,這項科技将是電影未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李安就是那個來自未來的“殺手”。

命題作文《雙子殺手》

蟄伏三年,李安新作上映了。不是2016年就傳開拍的《馬尼拉之戰》,而是一部科幻動作片——《雙子殺手》。

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卧虎藏龍》、北美票房破億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過往的成績奠定了李安在好萊塢的口碑和地位。作為最值得尊敬的華人導演之一,他的新片也備受關注。

但這一次的《雙子殺手》,其實是個“擱淺”22年的“舊片”。

《雙子殺手》的誕生要追溯到1997年。1996年,克隆羊多莉誕生,成為全世界第一隻通過克隆培育的動物。第二年,英國《自然》雜志向公衆披露了這一消息。一時間,“克隆”這一新事物被各國媒體大肆報道,美國《科學》雜志也将其列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的第一項。

轟動全球的克隆技術跨生物界、醫學界,在文藝領域引起了創作者的遐思。《克隆人》《千鈞一發》《異形4》都是1997年誕生的探讨基因、克隆的影片。

也是在那一年,編劇達倫·萊姆克構思了一個老殺手凱恩被克隆凱恩追殺滅口的故事,起名為《Gemini Man》。

被迪士尼相中的《Gemini Man》本該在1997年就影視化了,然而由于當時技術不成熟等種種原因,這個項目被擱置了近20年。

直到2016年,天舞影業(Skydance)又從迪士尼手中買下了這部作品的版權,重啟電影項目,并由李安擔任導演,完成這個“命題作文”。

20年前堪稱石破天驚的克隆技術,如今已掀不起多少波瀾。

盡管有著名導演李安和個人票房号召力極強的威爾·史密斯攜手,耗資1.38億美元的《雙子殺手》還是遇冷了,全球首周票房僅有5950萬美元,毫無疑問将面臨巨虧的境地。

口碑方面,各條影評對于故事内容老套的批評,多多少少也與過時的劇本有關。

當然,在最終呈現效果上,李安在影片中所探讨的人的存在意義、超出傳統意義上的父子關系等議題的細膩,和科幻動作片所追求的刺激和大場面,也有所斷裂。

技術,是内容表達的載體

除了命題作文帶來的困境,《雙子殺手》主打的科幻、動作類型正在降溫,也是其北美上映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

2019年,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星際探索》、詹姆斯·卡梅隆監制的《阿麗塔:戰鬥天使》都沒能有大的票房突破。暑期檔,投資1.7億美元、由福克斯出品的《X戰警:黑鳳凰》和投資1.10億美元、索尼出品的《黑衣人:全球追緝》,也沒能打過迪士尼的《獅子王》《玩具總動員4》《阿拉丁》。

北美觀衆對大制作、大場面、視覺沖擊的“審美疲勞”愈發嚴重。

而《雙子殺手》的對策,是3D+4K+120幀,提升電影畫面的連貫性、清晰度。相較于傳統的每秒播放24幀畫面,高幀率下的觀影感受更驚豔。

談到内容創作領域,我們言必稱“内容為王”,卻常忽略了視聽體驗也是廣義的電影内容的一部分。

電影作為一種視聽藝術,其内容既包括劇情也包括視聽審美。李安在《雙子殺手》中的120幀、CG技術,都不是為炫技,而是切實為劇情、内容服務的。

時下,衆多導演對24幀電影的拍攝技術已經駕輕就熟了,因而市場關注的重點是劇情、叙事,并未落在技術層面,“内容為王”多作為“流量至上”的對立面被提及。

結合4K與120幀,《雙子殺手》讓打鬥畫面更細膩、流暢,加強觀衆的“在場”感;收集威爾·史密斯年輕時候的劇照和視頻,利用CG捕捉創造影片中23歲的克隆人小克,使之與51歲的亨利對決,完成了影片飙車追逐等重頭戲,都顯示了技術存在的必要性。

其實,早在2009年拍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時候,李安已明顯感到技術的重要性。以一個水池為拍攝場所,要呈現海上漂流的景象,後期視覺處理尤為關鍵。

為達到片名中的“奇幻”,李安利用3D技術打造出了飛魚、星海、漂浮海島等奇觀。借助技術完成的波瀾壯闊的海景、目露兇光的孟加拉虎,都暗自有所指,隐喻着人生、自我,完整了影片的深層意義。

技術上具有先鋒意義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讓李安捧回了第二座小金人,同時也讓他成為奧斯卡史上憑借指導3D電影獲得最佳導演的第一人。

而後,李安步履不停,探索着新技術與電影語言的結合。

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作為全世界第一部3D/4K/120幀電影上映。高額投資卻票房慘淡,但李安仍然堅持使用高幀率技術,繼續探索電影美學。

中國市場,圓夢沃土

布萊希特有言:“不要從好的舊事物開始,而要着手于壞的新事物。”

負面評價纏身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似乎就是布萊希特所指的“壞的新事物”。

技術是基礎,也是電影走向更高級形态的台階。李安打破24幀的标準,追求電影的更高規格,不僅是為了提升導演的自身價值,也意在解決新時代電影藝術的進階。

現在看來,李安為電影視覺革新所投入的精力是一種冒險。但當120幀技術成功重置電影場面調度、畫面美學的标準之後,一種新的電影語言就會随之誕生。而這種面向未來的電影語言,是由華人開創的,華語電影的競争力和話語權,将迎來巨大提升。

這就是李安和《雙子殺手》對華語電影的意義。

事實上,中國資本和市場也都對李安頗為照拂,成為其高規格電影夢發芽生長的沃土。

一方面,作為一個年輕的電影市場,國内市場對于新技術的包容程度更高,觀衆對李安120幀的電影實驗抱有熱情。

3年前,遭到北美市場批評和質疑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國内上映後取得了1.65億的票房。

如今,在北美不賣座的《雙子殺手》國内收獲了2億多票房。

李安對一二線城市、年輕觀衆的号召力不容小觑。根據貓眼平台上《雙子殺手》的想看畫像,52.7%的觀衆為20至29歲的年輕群體,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曆占61.4%, 一二線城市觀衆占60.6%。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不僅僅作為李安電影的重要票倉,也愈發支持他的冒險。

《雙子殺手》的投資方複星影業,不是單純出資的角色,而是陪着李安各地路演、宣傳推廣新技術的重要夥伴。

華夏電影推出了中國自主知識産權的CINITY系統,帶動國内影院大規模的技術升級。

2016年,全國僅有2套能原汁原味呈現120幀電影效果的放映樣機。2019年,國内18個城市的30塊銀幕都可以放映升級版的4K+3D+120幀。并且這兩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

2019年10月23日,華夏CINITY負責人透露,陳可辛執導、鞏俐主演的《中國女排》也加入了CINITY系統的合作,采用120幀的高幀率拍攝,并于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

米蘭·昆德拉曾評價尼采的思想為實驗性的思想。

“其第一推動力在于破壞固定不變的東西,給那些被共同接受的體系埋下炸藥、打開缺口,到未知中去冒險;未來的哲學家将是實驗者,自由地走向不同的、嚴格說來可以相互對立的方向。”

同樣具有冒險意志,緻力于打破标準的李安,也必将推動電影語言的進步,影響下一代導演、創作者,成為那個開辟電影技術新紀元的來自未來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