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唐山大地震”對我來說是隻是曆史書上的五個字,是冰冷的數字、麻木的過去,并不能真的打動人的心靈。

...


有些人總喜歡對傷痛避而不談,關于八國聯軍侵華、南京大屠殺等等這樣屈辱悲痛的過去也并無太多人知道。

而關于這些事情的書籍、電影也都被歸為敏感話題不予出版,可是這樣的“不出版”“不戳刀”“不揭傷疤”真的對嗎?

正是因為這部電影,讓我、讓全國人對當時的唐山人民感同身受,理解他們的痛苦,敬佩他們的頑強。


隻有共享一段記憶,為他人的痛苦而體恤,這樣我們才是同胞,才能夠共同面對、承擔這個國家的所有事情。

“你要記住,最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帶着病痛活下去。”

1


當親人和責任擺在你面前,你會如何選擇?

當災難真的降臨到你的頭上,你會選擇掉頭離開,還是迎面而上?

在居家無聊的日子裡,閑來無事,我再次重溫了《唐山大地震》這部距今已有十年的電影。

現在看這部2010年的電影,無論是畫質還是音響,都趕不上20年的制作水平。

可是其中演員們的演技、劇情的飽滿波折和引發的思考,卻毫不遜色。

總有那麼一些電影或書籍,讓人在不同的年齡段看來,總有不同的感受。

曾經,我一度不明白為什麼元妮在生死的抉擇間,選擇了救弟弟;

為什麼方登在參與了汶川大地震的援救後,選擇了原諒當初舍棄自己的母親;

為什麼元妮總是念叨着‘沒了,才知道啥叫沒了’;

為什麼生活已然富裕,她卻還要堅持守着那座又老又破的、如同鴿子籠般的小房子過完自己的下半輩子,無論兒子怎麼勸說——

而這些我曾經不明白、不理解的行為,随着年歲漸長,它們的答案終于在我内心漸漸浮出……

...

故事發生在1976年7月27日的夜裡,在唐山,這座解放不久的工業小城,爆發了一場7.6級的地震。

這場地震,摧毀了這座城的安甯平靜,讓無數的家庭支離破碎。元妮,和她的四口之家,也在這一刻,徹底灰飛煙滅了。

在震後冰冷的雨中,在一眼望不到邊的廢墟上,一句“老天爺,你個王八蛋!”,喊出了多少人的眼淚。二十三秒三十二年,地震隻有一次,可帶來的卻是人們一輩子的餘震。

  這一場地震改變了太多人的命運。

“媽,兩個都讓方達吃了。”


“乖,登,明天媽再給你買。”


“救弟弟……”


“西紅柿都給你洗好了,媽沒騙你。”

...


當徐帆飾演的元妮哭得撕心裂肺的跪在方登面前的時候,看着搪瓷水盆裡洗得清澄澄的兩個西紅柿的時候,我鼻子一酸,眼淚控制不住地流下來。

“一塊石闆壓住了兩個孩子,一端壓着弟弟,一端壓着龍鳳胎的姐姐,兩個孩子隻能救一個。”——


這樣的選擇對于任何一位母親來說,都是殘忍的,如果能用自己代替孩子,她義無反顧。

可現實就在那裡,不留一絲情面。這注定是一個無解的難題,一旦做出選擇,母親将一生難以逃脫自責的負罪感,女兒也無法愈合被母親抛棄的傷痛。

2


如果是你,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我曾經一度無法理解為什麼母親會做出“救弟弟”的選擇,難道僅僅是像一些人猜測的重男輕女嗎?可作為一部災難片,它想告訴人們的絕不僅是這個。

...


直到這麼多年過去,我再次重刷這部電影,再看到成年後的方登方達去參加汶川大地震救援的那一段時。

同樣是一場撕心裂肺的地震,一個撕心裂肺的選擇,同樣落到了一位母親的身上。女兒的一條腿、救援隊員的安危,究竟該如何選擇?

在我們局外人看來,這是一個不必思考的問題,性命大過天。

可對于一位母親,她剛親眼目睹了親人的離去,女兒就血淋淋地躺在面前,用微弱的聲音向最親的母親訴說着自己的脆弱。

而這位母親此刻面對的,是女兒沒了一條腿之後的下半輩子,她不知道女兒醒來之後發現自己成為殘疾人之後的反應,她的心死死地揪着。

終于,她做出了選擇——鋸腿!

多麼艱難,又多麼偉大啊!

是啊,女兒的命是命,難道救援隊員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他們同樣是一個家裡的頂梁柱,或是稚嫩童子的父親,或是年邁老母的兒子。

生命不分貴賤,在生命面前,從沒有誰該為誰讓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對這些救援隊員家庭應有的交代,是她作為一個人的責任!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醫生護士們。他們也都為人子女、父母,曾經冒着巨大的風險,去拯救一個個别人的子女、父母。

平安歸來,鮮花掌聲相送甚至事業編都無法抵扣他們與死神較勁所做的努力。

3


責任,這是一個多麼沉重的詞啊!

生而為人,我們肩上總是擔負着各種各樣的責任,對家庭、對社會、對自己。

我不知道元妮做出 “救弟弟”這個選擇的時候是否想到了丈夫遠在山東的家,自己年邁的老婆婆。

唯一的兒子已經沒了,她是否還能接受孫子的離去。一個男孩,對于這樣的一位老太太來說,就是她的命,是一個家的根。所以,元妮的選擇,在我看來,同樣是一種不得不擔負的責任。

...

或許到最後還是落到了重男輕女這四個字上,可是當在這樣的境況下,這是一個民族的積重腐朽之所在,不是一言兩語就能夠根除的。

很多人說馮小剛這部片子拍的不好,不道德,是在撕中國人的傷疤來賺票房。當然,确實這部電影在一些地方有可以批評的地方,比如說時間跨度太大,有流水賬之嫌;最後方登在父親墓前大哭說對不起的情節也有點突兀,可又何必上綱上線呢?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唐山大地震”對我來說是隻是一個名字,一串曆史的數字,我顯得安靜而又冷血。

曾經中國人總喜歡對傷痛避而不談, 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出現,讓我知道,我們開始去有意識銘記這樣的曆史,即使不光彩,即使恥辱,也值得。

也因為這部電影,讓我、讓全國人對當時的唐山人民感同身受,理解他們的痛苦,敬佩他們的頑強。

隻有共享一段記憶,為他人的痛苦而體恤,這樣我們才是同胞,才能夠共同面對、承擔這個國家的所有事情。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帶着病痛活下去。

...


正如《西西弗神話》中所言,

漫漫長路,寒來暑往,冬雪夏雷。

可憐披星戴月的行人,力竭筋疲,傷痕累累。

這永不停歇的影迎面風,這鋪天蓋地的傾盆雨,還有那糾纏不休的泥濘,遊說行人縮進狹窄的洞穴,等待阿波羅的神賜。

行人不語,他深知,最重要的不是安享陽光的治愈,而是眺望遠方的路,活下去,走下去。


活下去也是為了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在此肺炎完全滾出中國之前,與君共勉。


 本文圖片來自知乎。


作者簡介:謝如錦



往期精彩回顧

下一站幸福沒有告訴你的4個殘酷的真相?


湖北紅十字會有錯嗎?億萬網友說了算!


李文亮醫生,我們尚且苟活于人間,你怎麼就走了呢?


把時間交給海角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