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它彻底被拉下神坛。
8年前,一亮相就拿到豆瓣9.4的《黑镜》。
最新的第五季,昨天刚出,评分却……
惨遭6.8,比去年那个只有好玩儿的特别篇,评分还要低。
中间这整整3分的差距,差在哪?
要肉叔来说,错在误解。我们……可能都误会了它。
黑镜 第五季
Black Mirror Season 5

最新这一季,改变有不少。
除了集数精简,从上一季的6集直接砍成了3集。
另一个更抓眼球的大改动,是主演变了。
从单集海报上,就表现得够明显——

哪怕先略过第二集里,那两个缩小到看不清的人。
第一和第三集的角色海报上,任何一个稍微了解美国流行文化的人,都认得出来——
被放大的,分别是下一任美国队长“猎鹰”的脸,和大明星麦莉·塞勒斯的身体。
把他们最有名气和辨识度的一面,拿出来招揽观众。
典型的好莱坞作风。
这么做,有什么问题?
其实没有啊。
如果它不叫《黑镜》,没有这样的第一季——

同样三集,三张海报。
一眼下去,三个最标志性的物体一出现,你都能回想起当初的惊艳:
跟首相睡过的猪,沦为道具的尖锐凶器,操纵回忆的播放暂停按钮。
发现了吗?
主演,从科技变成了人。
做好迎接这个的心理准备,我们来看第一集《生死搏击》。
主角丹尼,小日子过得无敌滋润。
两个室友,一个是女朋友,一个是好基友。
晚上跟女朋友去夜店爽完,回家还能跟基友卡尔继续爽——
他俩都喜欢玩格斗游戏《生死搏击》。
卡尔的“罗克莎”玩得还行,就是比不上丹尼的“兰斯”,所以老被虐。

大概输多了也会上瘾。
11年后,当两个小年轻都渐渐成熟,逐步疏远。
丹尼的38岁生日会上,卡尔念旧地送给他一个礼物:
要配着VR(虚拟现实)附件来玩的第十版《生死搏击》。
多年不见的老伙计,一出手就是这么回忆杀的礼物。
老丹尼当然也有点小兴奋,当晚一接到邀请,就没憋住。
两人再次选好了惯用角色,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这还叫VR??
这分明就是穿越啊。
只要头上贴着那个小铁片,一按手柄。
人种、肤色、身材、性别,任君挑选。
- 感觉胸部真结实
- 你以为你的胸部令人惊艳?看看这玩意

更绝的是,这个VR私密性做得一级棒!
不论你在游戏里打得有多激烈——
被对方踢得飞起,在模拟痛感的折磨下面目扭曲。
在外界看来,也只是身体晃动两下而已。

还有什么鼻出血啊骨折啊,完全不用怕。
到了下一盘啊,身体直接自动重置,你被K得有多熊,全都只有对手知道。
说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心思活泛的老司机已经get到了。
这么多功能加在一起,能带给你的完美肉搏体验——
打着打着,就能变了味。

不管屏幕前的我们一脸懵逼……
还在思考这到底能不能算出轨?以及这到底该算什么性向的出轨??
这对好基友就开始没羞没臊地一约再约……
(此处无图)
剧情走到这里,够香艳,够刺激。
毕竟,当我们离“人感受到的一切,完全可以被电脑模拟出来”的那一天越来越近。
当然就会开始不断地问自己——
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缸中之脑”的套路老,不要紧,好用就行。
但可惜,垮在了结局:
第一集的最后,当丹尼终于被迫向老婆坦白。
结局竟然……
滑向了平静的大团圆。
看着夫妻双方和解,互相交换出轨许可的架势。

肉叔满足,又遗憾地叹了口气。
满足这一集的温馨,遗憾这一季的崩塌。
但其实,先讲回这一集本身,差吗?
其实不差。
虽然主演换了,它也没有放过踩人心的边界。
都知道出轨不对、不行。
但结婚多年的夫妻有多乏多无趣?
一个镜头就告诉你:
哪怕在周年纪念日,这两口子也一眼都不想多看对方。

台词和细节上,它也还有瞎说实话的勇气,和让人想立马下单的创造力:
家庭生活……该死,我觉得很无趣。


这个完成度,哪怕去横向对比豆瓣9.1的《爱、死亡、机器人》,这集放在那18集里面,也算得上中上。
要说它不行,就只是不行在——
越来越不《黑镜》了。
或者,换句话说,跟这季的海报一样:

底色越来越暖,越来越容易流行,越来越……好莱坞。
不要误会,肉叔绝对不是想反对流行。
流行和小众,不分高低,只是不同。
因为受众更广,做流行爆款的难度,会更高。
但《黑镜》一开始的魅力,分明就在于——
它不那么讨好流行的讥笑和嘲讽。
同样是第一集,同样是性。
第五季里,猎鹰和黑蝠鲼接吻,轻轻挑战(他们的)传统。
安全得多又有爆点,这叫高明的套路。

第一季呢?
首相为了救人,全国直播上猪,最后发现——
人家根本没事,大哥你白干一场了。
这种荒诞和刻薄,才是《黑镜》。
它的底色,一定是冷的。
而如果要从第五季的三集里,挑一部最冷的。
肉叔还是要推荐第二集,由英国演员安德鲁·斯科特挑大梁的《碎片》。

《神探夏洛克》里的莫里亚蒂
一句话概括:
这就是一个滴滴司机,怎么样用一把枪和一个人质,联系到张小龙(微信创始人)的故事。
他为什么要这么干?
他到底是怎么干的?
这里面的反转和嘲讽之足,留给大家自己去看。
只说几个细节——
主角虽然厌恶科技,痛恨碎片。
却足足有三次主动坐在车内,听着一个电子男音告诉他、引导他,怎么“自发地”冥想和平静……

看着他一边恨得疯狂,一边又根本停止不了依赖。
你会好奇,这个“自发”(all by yourself),到底是谁在主导?
怎么这机械声听着,一声比一声刺耳?
人来人往的大广场上,立着一个雕塑,是全球最大社交app碎片的标志。

这不就是现代社会——
人们开始为科技做传,崇拜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
只是,那个超级有钱的创始人呢。
却逃到了荒山野岭,去做什么沉默度假。
好容易等来个绑架犯,才有人听他说话。
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对天发誓。我刚开始的时候是一回事,然后就好像维加斯的赌场,在那里……我们把所有门都关了起来。他们有个部门,所做的就是刻意稍加改进,他们有多巴胺目标,我没办法阻止。是我创立的,我却没办法阻止!

透过屏幕,你都能嗅到一种熟悉的失控。
这种荒唐感,在当地警察和碎片公司线上开会的时候,达到一个小高潮。
警察千里迢迢开车到嫌疑犯家里,又是翻信,又是盘问,再跨部门查户口——
才能确认嫌疑人身份。
碎片公司拿着一个号码,2分钟内就调出了他的社交账户,分析犯人的进度和效率远远超过“专业人士”……
什么警长、谈判专家,都只有边听边点头的份。


像这样,把稀松平常的科技日常,慢慢编成一张惊悚的大网。
冷不丁地轻轻在耳边问——
到底是我们拥有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拥有了我们?
才是我们熟悉和期盼的《黑镜》。
本季惊悚味最弱,也最青春的,是麦莉主演的第三集。
讲一个少女歌星怎么逃出魔鬼经纪人的掌控,从甜美爱豆变身暗黑摇滚客。
(如果你熟悉这个歌星,就会知道她真的是本色出演……)

还没看剧的胖友告诉我,分得清哪张是剧照哪张不是吗
不是没有结合黑科技——
深度昏迷的歌星,被强行扫描大脑提取音符。

瘫了还能继续养家糊口,这个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无声控诉,我是很服的。
可照例,又软在结局:
一个原本很萌的,只负责做知心姐姐的小机器人。

巧合地被解除封印之后,开始粗鲁地指挥两个未成年少女去救人。
连驾照都没有,她们却能随随便便地闯进一个大明星的家,还成功把人救走。

就这样一路顺风地找到了正在开发布会的坏人之后。
打个照面,就能把对方吓得瘫软在地,不断重复“我不想死”。

仿佛上十几分钟,亲手毒晕侄女的人不是她。
阿姨这人格,堪称跳崖式崩塌。
虽然麦莉的歌的确很好听……
肉叔还是要说,第五季《黑镜》的主题——
已经彻底从警惕科技,倒向了无条件拥抱未来……
虽然,还不至于烂到两星、一星吧。
但这世上最让人痛心的,本来就是——
“它本可以”。

编辑:邓布利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