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視驕陽》這本書寫的是死亡焦慮與恐懼,這是與生俱來的,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埋藏在潛意識深處”。封皮上說:“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沒;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到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
開篇扉頁上寫着:“你不能直視驕陽,也不能直視死亡。”讓人生起對死亡的敬畏之心。第二天中午我還真的去直視驕陽了,害的我眼睛花了好久,此言不虛也。
書中的太多精彩的内容我就不說了,這裡先引述一部分特經典的語言,然後分享我自己的死亡焦慮經曆。
“雖然肉體的死亡會摧毀我們,但死亡也能從精神上拯救我們。”
“死亡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讓你丢失未來,而在于讓你沒有了過去。實際上,遺忘是死亡的一種形式,貫穿于整個人生”-米蘭·昆德拉
“(死亡)未來的可能性不再有可能”-海德格爾
“死亡本來什麼也不是,死亡卻成了一切。”
“思考哲學就是為死亡做好準備。”-西塞羅
“唯有面對死亡之時,一個人的自我才真正誕生”-奧古斯丁
“悲痛與喪失往往使人覺醒,讓人真正體會到自身的存在。”
“對死亡的恐懼常常與人生虛度的感覺緊密相關!”
“我平靜的走向人生終點......讓我把心髒的最後一次跳動印刻在我最後一頁作品上,死亡隻能帶走我的屍體。”-薩特
“每一次選擇都意味着放棄,而每一次放棄都使我們意識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暫。”
“那沒有擊垮我的,會讓我更堅強!”-尼采
“我是個人,别人和我沒有什麼不一樣。”古羅馬劇作家特倫斯
我的死亡意識與經曆
阿蘇有一段時間一直都沒有在意過死亡焦慮,好像感覺死亡離我很遙遠,遺忘了,在看到書中亞龍寫的《死亡意識:我的回憶錄》時,突然大量關于死亡的信息蜂擁而來,占據我的整個腦海,原來在生命中,死亡離我如此之近,驅使我要動筆将它寫下來,如是乎,我坐在這裡,絮叨着自己人生中的與死亡有關的死亡意識和經曆。
1、阿蘇本是一個不會來到這個世界的人,我是超生的,當年媽媽都已經到縣醫院打胎了,最後一刻她舍不得跑到廁所逃出來了,那一刻,我離死亡那麼的近,生死一念之間。出生之前出現過一些神奇的事情,我的太公一直提前“托夢”(可能是我媽潛意識的外化)我媽,在鄉裡計生隊抓的時候逃掉好幾次,真是和抗日戰争的地下工作驚險程度有得比。聽我媽的描述我是太公托夢交付給她的,後來又保佑我幾次成功逃脫,被我媽說的神乎其神的,以至于我們那的人都知道了,并且我在家鄉的外号叫:“夢裡逃生”,我爺爺叫我“命裡逃生”,現在村裡人都叫我的小名:夢裡寶。所以我的第一個正式的名字叫蘇逃生。後來我長大一點了,覺得這個名字太難聽了,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改成了現在的名字。看來我是從死神的環抱裡跑出來的孩子,從出生開始死亡就在我身後。
2、小時候特頑皮,記得有一次和村裡的小朋友去山上找四腳蛇,然後大家看到後又興奮又恐懼,最後拿石頭砸那小四腳蛇,其他人砸完後就跑了,我是最後一個砸的,當時我還砸下去了,但最後我看到小四腳蛇快死的時候眼睛流露出的那種情感,讓我痛苦而心悸,現在想來還是全身一顫。有絕望,有痛苦,有留戀,有憤恨......太多太多,小小的我猛地一震,感覺自己做錯了一件天大的事,在心理留下點一些說不清楚的東西。然後我立即轉身就狂跑,但是那個小蛇的眼神一直我都能想起來,深深的刻在我的心底,能深深體會它的那種感覺,不要做讓别人痛苦的事情。
3、童年時一個夏天,聽到街上鄰居的兩兄弟遊泳時溺水而死,年齡比我還小。
4、很小的時候,記得給爺爺掏耳朵的事情,後來沒有多久,爺爺就去世了。好多人來了,其中有個老爺爺還拿個特别長的水煙槍在抽,隻記得很好玩,沒有感覺到悲傷。
5、小學,奶奶也去世了,奶奶不喜歡我,喜歡我叔叔家的孩子,奶奶去世的時候我隻記得一個場面,就是回頭對着妹妹在笑。那時看着奶奶的遺容,也沒有太多的感受。隻覺得好熱鬧,很多小朋友有吃有喝的。
6、初中畢業時,我剛學會騎自行車,特别興奮,我暑假去界嶺中學閑逛,學校的門口有一個大陡坡連着320國道,我當時從操場加速沖下來,急轉彎到陡坡時,單車速度太快,國道上車來車往,不知怎麼刹車失靈了,或者是忘記刹車了,當時我恐懼到心髒都快窒息了,直接用右手撐住旁邊的樹,咔嚓一聲,骨折了。如果當時手不斷,估計人就沒了。
7、高中二年級時有一次特别接近死亡,現在想來觸目驚心,背上有冷汗。有次周日補課,因為自己暗戀的女孩(其實她有喜歡的男生,她知道我喜歡她,但和我關系有點點暧昧)和别的男同學親昵的聊天,我湧上很大的醋意和憤怒,頭腦一發熱,特别沖動騎着自行車就想回家,邵東二中前的馬路有很多彎道與陡坡,每個彎看不到前面的路,當時處于強烈的情緒極度激動中,完全沒有安全意識,踩着單車飛快的往前沖,兩旁的樹刷刷的往後,在火車道前的最後那個坡,正好兩輛大卡車在倒車堵住路,在我看到的時候,卡車還是嚴絲合縫的,當時我完全忘記刹車了,奇迹出現的是下一刻,當我自行車狂奔下去的時候,兩輛車剛挪開一條縫,剛剛好讓我的自行車擠過去,我的肩膀都碰到兩旁的車廂了,當時我心髒都快停跳了,時間也變慢了,刷的一聲就過去了,出了一身冷汗,車過去了才感覺後怕,我把單車停下來,看着秋天前面的稻浪翻滾,有一種劫後重生的慶幸感。MD,差點就死了。
8、高三時有個隔壁班的女孩早上莫名其妙的死在宿舍裡,當時有個朋友讓我寫祭文,我最後沒有動筆。
9、大學一年級時,看了大量哲學書,因為想到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之類的問題,人都是要死的,生命沒有意義,有段時間特别的痛苦與抑郁,覺得整個人生都沒有意義,好幾次當時差點自殺。痛苦掙紮了大半年,後來豁然開朗,找到自己的答案—“活着”,一切都重新開始。
10、05年,當時在煙草公司工作,有一次單位派我去深圳蛇口參加一個總裁培訓班。在第一天上課完後,大家準備晚宴,圍桌而談,氣氛歡快,坐在我旁邊的40多歲的男士,是重慶一個摩托車廠的廠長,他說他手下管着2萬多人,突然臉色慘白,砰的一聲就從椅子上掉在地上,大家都手忙腳亂,我把他抱在我右手懷中,他突然坐起來,說:怎麼回事?然後頭一栽,再也沒有醒過來,這件事情對我觸動很大,覺得生命無常,這也是我第二年為何從煙草公司辭職的原因之一。
11、來北京後,08年我的一個中學同學因為白血病來北京治病,在火車上感冒了,在北京航天航空醫院去世,這位同學比我還小一歲,看着他從冰櫃裡擡出來,僵硬的身體和鐵青的臉,心中有種難以言說的感覺,陪着他去八寶山火化送行,一個人進去,最後隻剩下一捧骨灰,留下老婆和兩個孩子。記得當時送完他,我去電影院看了《南京!南京》,回來後難過了一個多星期,說不出的壓抑與沉重感,後來在給自我成長小組做團體時,專門做了一個關于死亡的話題。
12、2009年到11年在北京開心理咨詢工作室,有段時間我陷入了異常恐懼的狀态,特别擔心爸媽會去世,一想到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可能會去世,我的心就絞痛,呼吸困難,心慌的不行。
12、2010年的一天,那天做了8、9個咨詢,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多沒吃晚飯,我和老婆開心的去外面吃點好吃的犒勞下自己,在工作室旁邊找了一家店,吃了海鮮,喝了啤酒,回來後,渾身發冷,所有的門窗都關了,能感覺到從門縫空氣的流動的冷,冷到骨髓裡去了,全身出冷汗,氣都吸不上來,鼻子被堵住,不停的流鼻涕,一口一口的掙紮呼吸,那個時候每一口呼吸都好艱難,好艱難,大腦遲鈍緩慢但又清醒,躺在地闆上,感覺死亡就在眼前,當時還在想,我要是死了,會發生什麼,第二天早上才好點。(估計是食物中毒)
13、2015年12月31日,我哥哥腦溢血意外去世,時年43歲,無限悲痛。
現在想來,我的人生曆程中,死亡随時都伴随着自己,一直都直面死亡,直面無常,我無法改變死亡的事實,但我可以改變人生的态度,讓我的生命有意義,讓自己死得有價值。
不管怎樣,死亡恐懼永遠存在,與我同在。我會死去,所以我珍惜生命。
借亞龍的話結束這篇文章:"我與每個人分享這死亡恐懼,那是我們無法割斷的陰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