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出,就引發了廣大影迷、漫迷的紛紛議論。
因為,這個哪吒,不太一樣,徹底颠覆了哪吒的傳統印象。

從電影題目可以看出,哪吒變成了魔童。
他不再是《哪吒傳奇》裡面,那個腳踩風火輪,斜跨乾坤圈,身披混天淩,手執紅纓槍的小正太。

魔童哪吒,多了一些魔幻色彩。尤其是他的黑色眼影,黑化效果一覽無餘。
在故事情節上,電影也做了很大的改動。
電影講述了哪吒雖“生而為魔”卻“逆天而行鬥到底”的成長經曆的故事。
“不被認可的少年,誤解中倔強成長!”
“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若命運不公,就跟他鬥到底!”
從台詞中,我們可以得知,這部電影更多的是對人物心理以及人性的探讨。

魔童哪吒,如此與衆不同,從劇本到制作都表現出近年國産動畫大電影的巅峰水準。
電影的制作精良,3D效果堪比好萊塢水準。
打鬥場景非常酷炫,效果十足,看得人汗毛豎起。
哪吒,這個夏天很有可能碾壓《大聖歸來》,成為新的王者!
一 為什麼是哪吒
哪吒與孫悟空是截然相反的兩個人物設定。
孫悟空,個人奮鬥,苦練七十二變,最終大鬧天宮,走上人生巅峰。
哪吒,天生神力,又是官二代,一出生就被太乙真人收為徒弟,可謂含着金勺出生。
哪吒,雖大鬧龍宮,死過一回,但成功複活,還buff加身,最終位列仙班。

孫悟空的人設,類似于現在的網絡爽文,一個小人物的奮鬥史。
可見,網絡爽文是從古代一直流行到如今。
但是, 我認為,哪吒比孫悟空更戲劇沖突的人物。
哪吒有父母、兄弟、師傅,還有一個明确的敵人,關系錯綜複雜,故事也更有看頭。
不論從哪方面說,哪吒都更值得挖掘。
不過遺憾的是,孫悟空一直被電視劇、電影、動畫反複改編,但哪吒卻很少被人提及。

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恐怕還是1979年拍攝的電影《哪吒鬧海》。
以及2003年拍攝的動畫片《哪吒傳奇》。
二 哪吒是我們的小夥伴
哪吒,代表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如果說,孫悟空滿足了大人的快感,那麼,哪吒就是滿足了孩子的想象。
我們每個人小時候,身上都有哪吒的影子。
無憂無慮,不願意受到約束。
偶爾有點小叛逆,可以做真正的自己。
如此的簡單。

高興了,在海邊,肆意玩耍。
看到東海龍王派夜叉強搶童男童女,就喜歡打抱不平。
哪吒永遠是一個小孩子的形象,永遠長不大。
我們渴望變成孫悟空,但是卻渴望擁有哪吒這樣一個小夥伴。
孫悟空是偶像,哪吒卻是朋友。
三 哪吒能帶動國漫崛起嗎
2015年,一部《大聖歸來》,讓國内動漫迷為之瘋狂,稱之為中國動畫裡程碑的作品。
因為,在此之前,國産動畫電影,一直都停留在《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稍微出衆點的是《十萬個冷笑話》。
相對于迪士尼、夢工廠、吉蔔力工作室,相距甚遠。
《大聖歸來》,雖然在劇情或制作上多少有些小瑕疵,但讓我們驚喜地看到,原來中國動畫也可以這拍攝。

我們也在不斷努力追趕,在一步一步向着頂級動畫靠近。
魔童哪吒,注定會成為今年夏天的一匹黑馬。
哪吒能否超過孫悟空,還未可知。
但是,至少讓人們明白,我們不隻有孫悟空一個人在戰鬥。
我們還有哪吒,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值得我們去深入挖掘。
同時,我們也期待能夠出現更多的國産原創動漫。

雖然,中國動畫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但是,需要我們堅持走下去。
我們,願與之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