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貓,所以當我看到《旅貓日記》名字時,就毫不猶豫地選擇觀看這部電影。

從電影的題目,我們就能猜到,這是一部關于貓的電影。

但又不是關于貓的電影。

...

電影講述了心地善良的青年悟,因為某件事情而無法養貓,他帶着愛貓小七一起去尋找新鏟屎官。

在旅行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小時候的好友以及初戀情人,悟不為人知的過去與秘密也一一展現在觀衆面前。

貓,在電影中更像是串珍珠項鍊的繩子。

珍珠,就是悟的故事。

《旅貓日記》,是一部典型的,具有濃濃日本風格的,治愈系的電影。

整部影片的氛圍輕松溫馨,也不時透出淡淡的憂傷。

悟從頭到尾都是在微笑,哪怕是流淚,嘴角也依舊上揚。

他時刻讨好别人的樣子,讓人心疼。

...

“這個世界上是有人不配做父母的。”

這句話,是悟說給兒時夥伴澤田的。

澤田的父親從小就對孩子嚴加管教,他從來不會,也不屑考慮孩子的感受。

澤田在童年時代,就對父親蒙上了難以磨滅的陰影。

以至于長大後的澤田依然懦弱。

兒時澤田父親不讓養貓,悟慫恿他離家出走;長大結婚後,因為他的懦弱,妻子離家出走。

...

不配做父母,不僅是說給澤田聽的,悟也是說給自己聽。

因為悟從剛出生就被遺棄。

現實,這樣的新聞也層出不窮。

人們遺棄嬰兒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孩子先天疾病,孩子殘疾,家庭撫養不起,甚至因為性别是女孩...

這些人們不僅不配做父母,也枉為做人。

他們把孩子當成一個物品,随手扔在路邊。

或許,在他們眼中,嬰兒如同小貓一樣吧。

也有的父母,盡了贍養義務,但是卻從來不願意了解孩子。

他們自認為是孩子的主人,可以控制他們的人生。

父母,不僅是養,更重要的是陪。

孩子,不要主人,更需要的是朋友。

“我曾經喜歡過你。”

相隔幾年以後,悟終于對自己的初戀千佳子說出了這句話。

隻不過,這時的千佳子,已經是他中學哥們的妻子。

...

悟和他的中學哥們修介,兩人都喜歡千佳子。

千佳子内心喜歡的人是悟。

但是,因為悟經常轉學,擔心給不了千佳子幸福,他選擇退出。

千佳子說,“修介很笨,我不放心他自己一個人生活。”

我們結婚的對象,

不一定是自己最喜歡的,

但必須是最合适自己的。

我們都是貓。

電影中有兩隻貓,代表了悟兩種不同人生。

小八,是他小時候和父母一起收養一隻遺棄貓。

小七,是他長大以後收養的一隻流浪貓。

兩隻貓長得一模一樣。

...

養父母車禍去世,他的人生面臨兩個選擇:第一種選擇去孤兒院,第二種去小姨家。

他選擇去小姨家,但因為小姨家不能養貓,小八去了動物收容所,最終不幸被車撞死。

小七,是在馬路上被車撞,奄奄一息的時候,悟救了它。

命運如此巧合,在悟看來,小七小八,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其實,我們都是一隻流浪貓。

我們對陌生人抱着戒心,互相之間保持着距離,但同時又渴望流浪的心被收留。

如果你遇到喜歡的人,那就奉獻自己的全部吧。

如果你遇不到喜歡的人,那就永遠流浪下去吧,不論是身體或是感情。

最終,悟還是因病離開了,陪伴他人生最後時刻的,還是那隻沒有送出去的貓。

...

電影最後,澤田第一次反抗父親,養了一隻貓。

千佳子和修介,因為悟的那句告白,三人都釋懷了。

最後,借用小七一句話:

希望即使你不在了,

喜歡你的人也能聚在一起,

談論着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