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剛剛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看到微博上的一條消息,就是美國與阿富汗為持續已久的阿富汗戰争簽訂了和平協議,這或許隻是邁向和平的一小步,阿富汗的局勢還是混亂的,抛去各方的利益不談,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對阿富汗人還有争取平等權利的女性來說。
《養家之人》就是在阿富汗戰争這種背景下,在這種混亂動蕩的時代,誰能夠真的活得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呢?但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相信前方一片坦途。

故事是這樣的
用一個女孩子的視角,也就是帕瓦娜,記錄下她的生活。她生活在女人不能一人外出,并且女人在外也不能抛頭露面的國家——阿富汗。
家裡拮據,隻有父親一個成年男子,帶着她外出掙錢養家,不幸的是父親在外被昔日的學生辱罵,回到家中又被逮捕到監獄。
一個沒有男子的家中,女子又不能在沒有男子的陪同下出門。帕瓦娜選擇了剪去長發,留着一頭利落的短發,換上男孩子的衣服,開啟了她的養家之路。
她遇到了同樣扮作男孩的一個夥伴,結識了一位有情義的男子。
而戰争也向他們步步逼近,帕瓦娜這邊長途漫漫去解救父親,母親和姐姐弟弟那邊不願被迫逃離,一心等着帕瓦娜。
他們的結局如何,我們都不知,但我們知道,帕瓦娜說過“在我們家鄉,人才是最無價的珍寶。”他們一定也會堅強而執着的尋找着家人,努力的活着。

即使一無所有,故事總能記在心間。
帕瓦娜給弟弟講的故事,其實就像自己的自述。
故事中的男孩子蘇萊曼勇敢善良,站出來反抗邪惡。而帕瓦娜像一個男子一樣堅強,擔起了一個家庭的重擔。
而最終蘇萊曼戰勝了象王,帕瓦娜也救出了父親。蘇萊曼與帕瓦娜同在,都被賦予了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我給《養家之人》的定義是:
溫暖又有力量,堅強又有希望。
帕瓦娜和那個同樣扮作男孩的夥伴,在黑暗的動蕩中,在女子處處受限的情況下,都還對這個世界充滿憧憬,她的夥伴向往着一片海,在海邊過着平靜的生活。帕瓦娜不顧家人反對也要執意去救父親,他們都有着繼續生活的力量和希望。
命運多舛,但心懷希望,在這個小小的女孩子的身上,我們能感受到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正所謂“每個布滿灰塵的面孔背後都有一個靈魂”,堅強又美麗。

電影的最後一句:
|Raise your words, not your voice. It is rain that makes flowers grow, not thunder.|
下面是我比較偏愛的一個翻譯:
|言貴于思 而非其聲
恰似萬鈞雷霆 不敵十裡甘霖|

圖|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