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抄襲”國劇。
對,你沒看錯。
韓劇“抄襲”國劇。
前兩天,一條“抄襲”上了熱搜:《德魯納酒店》疑似抄襲國劇《東宮》。
有網友從運鏡,設定,逐幀分析對比,發現《德魯納酒店》多處與《東宮》類似。
——編劇洪氏姐妹前作《花遊記》《我的女孩》等作品也曾陷抄襲風波,這更讓《德魯納酒店》難逃嫌疑。
但也有人表示,兩劇所用的梗,都是古裝常見的橋段。
——《德魯納酒店》故事創作于2013年,《東宮》拍攝時間2017年,不存在抄襲空間。
Sir向來痛恨抄襲。
但Sir也有必要呼籲,正因為“抄襲”事關重大,所以界定抄襲,需由專業人士評判。
切莫以訛傳訛。
有些雷同,是實打實的剽竊。
有些雷同,是過分依賴套路的撞車。
而有些雷同,則是作者故意為之,生怕你看不出“抄襲”痕迹。
這,就要說到一個靠“抄襲”出奇迹的導演。
何謂高明的抄,請看他的表演——
《浪漫的體質》
멜로가 체질
導演兼編劇李炳憲。
這名字,你或許有印象。
年初,“抄”了周星馳,“抄”了成龍,還“抄”了《英雄本色2》的他,拍出韓影史上票房第二高的電影《極限職業》。
為什麼我們不罵?
因為他的“抄”,本質都是對原版的緻敬。
這一幕,是對吳宇森俠義精神的呼應。
△ 請自行腦補《當年情》BGM
這一幕,是對成龍玩命動作的調戲。
說到底,“抄襲”與“緻敬”的根本區别在于——
前者偷偷摸摸,後者光明正大。
前者生怕你看出來,後者生怕你看不出。
這次,李炳憲就把“魔爪”伸向大本營。
用最韓劇的方式,翻轉了韓劇一把。
班底是韓國獨立電影的複仇者聯盟:青龍影後千玙嬉、釜山電影節年度新人全汝彬和《請回答1988》“金正峰”安宰弘,加上《極限職業》的老幺孔明。
将一鍋三十歲輕熟女的瑣碎雞湯,煮成色彩缤紛的麻辣香鍋。
怎麼煮?
那當然還是“抄”啊。
一開始,《浪漫的體質》就毫不留情地揭穿愛情劇的假面。
我喜歡談情說愛的電視劇
因為現實中不會發生嘛
△ 字幕來自@小玩劇,下同
接下來三女主故事,堪稱韓劇女主人設大全。
一号女主真珠(千玙嬉 飾),職業編劇。
和男友戀愛7年,越愛越卑微,最終以被劈腿收場。
是的,《秘密花園》《美女的誕生》《三流之路》都這設定。
隻見她痛定思痛,化悲憤為買包,甚至應聘成為知名編劇助理。
勵志愛情劇套路——
苦逼女主逆襲啦?
呵呵,花路沒走上,還成了任人宰割的文字奴隸。
二号女主韓珠(韓智恩 飾),廣告公司職員。
曾經的學霸兼校花,人稱銅牆鐵壁女,實際卻純過蒸餾水。
拒絕過無數次讨好,卻敗在突然闖進她生活的霸道傻男身上。
因為她一句話,就去當搞笑劇團成員;因為她一句話,就改變人生方向。
傻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不僅逗笑了韓珠,還逗出了孩子。
是的,《大力女子都奉順》《高品格單戀》《當男人戀愛時》的女主都這設定。
拯救愛情劇套路——
青蛙被公主親了之後變王子啦?
呵呵,傻男秒變渣男。
抛棄妻子,還因為搞笑演技一夜成名。
可憐的韓珠,成為了單親窮媽媽。
你的幸福,為什麼問我呢?
三号女主恩靜(全汝彬 飾),紀錄片導演。
專業霸氣女強人,從社畜變老闆。
生活一片狼藉時,遇上甘願為她付出一切并與之奮鬥的忠犬伴侶。
共同經曆過無數次碰壁後,兩人不僅關系穩固,還拍出賣座電影功成利就。
是的,《魔女幼熙》《魔女的戀愛》《龍八夷》的女主都這個設定。
所以,職場愛情劇套路——
自此愛情工作兩得意啦?
呵呵,愛人患上絕症,恩靜也差點自殺。
後來,命是保住了,卻始終走不出對愛人的思念。
為了陪伴恩靜,帶着兒子的女二号韓珠,潛心工作的女一号真珠,以及恩靜愛人的弟弟,開始了在同一屋檐下的生活。
發現沒?
無論是經曆傷痛卻樂觀的真珠、高冷卻純情的韓珠,強勢卻無助的恩靜,人設原型,都來自經典韓劇。
但它又不是沿着經典的“起承轉合”一路前進。
《浪漫的體質》高就高在,給予你熟悉感,又猝不及防地反轉。
不得不提李炳憲的獨家秘料——
台詞。
有人這麼評價他寫的台詞。
李炳憲真的是韓國最會寫愛情戲台詞的編劇兼導演了吧。@沈持盈
豈止愛情戲。
被奉為雞湯的《陽光姐妹淘》那句“不要沒夢想地活着,人生苦短,無夢難活”,就出自他手。
黑馬青春片《二十》那段吐槽其他青春電影的刷屏台詞,也來自他。
-我看過好多電影,青春電影裡面這會兒就一定要自殺,你去自殺吧?
-我明天發工資
-那就不可以
-(不然)吸毒吧?
-很貴啊,哪有那個錢
-原來是這樣才隻能喝酒了
李式台詞的風格是:
熟悉裡帶點諷刺,諷刺裡帶點犯賤,犯賤裡又帶點治愈。
回到《浪漫的體質》。
篇幅長,台詞更肆無忌憚。
《太陽的後裔》。
原版是毫不掩飾地撩。
《浪漫的體質》是水火無情地怼——
-編劇的話,應該沒男朋友吧
-為什麼
-因為太敏感
-導演的話,應該沒女朋友吧
-為什麼
-因為倒胃口
看出來。
《太陽的後裔》,男“忙”女“苦”,潛台詞,太慘了,我們趕緊在一起。
但在《浪漫的體質》,編劇“敏感”,導演“倒胃口”,短短幾句話,不僅準确抓出了彼此職業的特點,也成為日後互相吐槽的笑點。
潛台詞,我們彼此了解,接受對方(缺點)後,我們才能在一起。
你當然可以說他刻薄。
但這刻薄。
是不想和稀泥。
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
這就是雞湯和毒雞湯的本質區别。
-人生就是那麼回事嗎
抱着少許美好時光的記憶
去挺過大部分必然艱辛的時光
雖然多少有些悲觀
但真是殘酷啊
就别傷感地回顧往昔了
不擔憂未來
專注當下的危機吧
-什麼危機
-想吃泡面
在人設和台詞都玩出花之後,《浪漫的體質》開始往更深處挖掘——
愛情的多樣性。
不難發現,近幾年熒幕上的愛情變得越來越單一。
偶然相遇,就這麼愛上了;随便一撞,就這麼親上了;見了沒幾次,就愛得死去活來了。
總是,缺乏些過程。
什麼過程?
相互了解的過程,同頻率心動的過程,為矛盾和苦惱掙紮的過程。
撩妹,接吻,上床三部曲的陳詞濫調,近乎動物性本能的發糖描寫越快越多,觀衆就越上頭。
不信你看一眼評論?
△ 截自不同電視劇微博下的評論
幾乎每部愛情劇下的評論都是這靈魂三問:
他們怎麼還不親?
怎麼還不結婚?
他們怎麼還不開船?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急死我了!
Sir就納悶了——
到底,你在急什麼?
一個何其荒誕的現實。
劇裡,觀衆催着主角,是時候該告白了;是時候八集定律了;是時候該結婚生子了。
現實,觀衆又被催着,三十歲了怎麼還不結婚?别人都生孩子了你怎麼還不生?别人都有房了你怎麼沒存款?
無論是劇,還是現實,都帶着任務式的脅迫。
感覺?感覺就像這隻青蛙。
橫沖直撞,周而複始。
問題是,愛情(人生)急得來麼?
Sir沒有标準答案。
但Sir傾向相信——
不論愛情還是人生,都不是打卡式的到此一遊。
《浪漫的體質》要打破的,恰恰就是這種定式和急切。
同樣一個“抄”遍了各大愛情劇的跌倒。
一般的拍法,肯定是男主穩穩接住,愛的魔力轉圈圈。
啊,看對眼了。
但《浪漫的體質》。
女主要跌倒了。
男主一退,一躲。
啪,女主摔了個狗吃屎。
眼是對上了,留下的卻隻有“差點傷到了我”的自保。
别笑,這情景Sir還真在地鐵見過。
畢竟,陌生人也沒有穩穩抱住你的義務嘛。
同樣是心動,大多數的愛情劇怎麼寫?
剛好碰到同一張CD,覺得有同好的瞬間就好感上了。
反觀《浪漫的體質》。
它将心動的過程拉長,變細,細嚼慢咽。
面對一個又一個套路劇本,男主生無可戀。
△ Sir偷偷觀察過,肉叔看爛片時表情也是這樣的
這時,同事遞來了一個劇本。
“看看這個吧,好像亂糟糟的,快要寫飛了,可是直接看下去,卻很有趣。”
他讀完了劇本。
被問到感覺如何時,他這樣回答——
提神!
兩個字,暴露了李導對生活細膩的觀察。
當你用麻木抗拒日常而重複的工作,這時,遇到久違的,心動的創意,第一感受是什麼?
就像男主這樣。
明明睡下了卻又忍不住把劇本拿來看,開始看了又把燈光挪得更近一點,生怕錯過一點細節,看完一次了還想再看,恨不得馬上就開拍。
一個劇本,比什麼可樂、茶、酒更提神。
而,男主手中的劇本,正來自女主。
是女主同樣在多個白天念念不忘的揣摩,多個深夜義無反顧地執着,才熬出來的作品。
寫劇本的編劇,才是編劇
導演借兩人對劇本(文字)執着的平行剪輯,來比喻心動的瞬間,同時又通過劇本搭建了男女主共鳴的橋梁。
他們都輾轉反側,日思夜想。
他們都:放不下。
但。
你以為女主就這樣感動于伯樂,迫不及待地投懷送抱?
隻見女主在一輪思前想後,腦内翻滾出的回答卻是——
給多少錢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反轉顯然是李炳憲的惡趣味,但你仔細看看兩人之間意味深長的笑容。
啧啧啧。
其實心動了。
這才是,嘴上不承認,身體是誠實的。
說到這,Sir知道,肯定有人會說。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我就想看個不用動腦隻發糖的愛情劇怎麼着?”
Sir不否定輕松的消遣,畢竟Sir有時候也看。
Sir也不認為所有愛情劇都文火慢炖出深層的感動。
但Sir旗幟鮮明地反對——
愛情劇隻有糖(甚至隻有糖精)。
一個澳大利亞人曾挑戰過一個60天含糖飲食的實驗(《一部關于糖的電影》)。
每天攝入40勺糖(約160克),兩個月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很大變化:體重增加,身體各髒器功能變弱,對糖有了一定的成瘾性……
得出的結論是:
“太多的糖會增加味蕾對于糖的耐受性,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渴望更甜的食物而無法滿足。”
這是身體上,精神上呢?
任何題材的作品,都應該是多元的。
多元才能産生碰撞,碰撞才能産生比較,而隻有永無止境的比較,才能倒逼出均衡,向上的審美。
僅僅是愛情,不就存在多種可能性?
《陽光先生》一個愛字也沒說出口卻選擇生死相依的是愛情;《密會》40歲秘書和20歲天才鋼琴少年的靈欲迷思也是愛情;《請回答1988》正煥橫跨幾十年的暗戀,也是愛情……
審美的滑坡和堕落。
表面看是一個結果。
實則是不斷發生但熟視無睹的過程積累。
我們不害怕發糖劇。
我們害怕發糖劇從此泛濫。
更害怕——
我們被泛濫的發糖劇破壞胃口,我們習慣于連續性的強刺激。
再也品嘗不出愛情淡然的含蓄之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