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梨梨生
圖 片 / 網絡


...

近日,要說暑期燃片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可謂風頭正勁。

它妥妥地打敗了同類高分電影《大聖歸來》和《白蛇緣起》,成為單日票房過2億的首部國漫。

如今《哪吒》火爆全網,刷屏的卻是片中主人公一句簡單又有力的呐喊:不認命!

口号的魔力當真如此嗎?


...

01

說起這部《哪吒》,人們除了驚歎動畫特效給力外,對劇情和人物的評價似乎也不低。

較之舊日影視作品中哪吒正義凜然的形象,這次魔童的角色塑造可不是來虛的。

哪吒脫離了一些傳統神性後,其實更多像我們每個人都經曆過的青少年時代,被賦予了更多真實人性的色彩。

影片的開始,展現了上古時代,天地靈氣吸收萬物的精華孕育出力量頗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用自己的道行提煉出氣質迥異的兩顆——靈珠和魔丸。

靈珠是正義、勇敢與聰慧的化身。魔丸自然是惡的代表,如若誕出魔王,也許将是人間的禍患。

可就在它們投胎前,掉包事件發生了。

元始天尊的徒弟申公豹把靈珠取走獻給海底龍王,靈珠由此投胎到龍王太子敖丙身上。申公豹的師兄太乙真人本來受天尊師父之命,讓靈珠降臨到陳塘關李靖家中,但萬萬沒料到陰差陽錯,等來了魔丸降世,李靖之子“魔童哪吒”的命運由此展開。


...

哪吒降生的當天,太乙真人才知道靈珠已被替換為魔丸。

為了陳塘關長久的太平,他當即告知衆人真相,即使現在不處理掉哪吒的性命,元始天尊在煉丹時也早下了天劫咒,三年後引天雷必将摧毀魔丸,哪吒的命數遲早會盡。

不管怎樣,陳塘關的百姓是被魔童的出生驚吓到了。他們希望李靖夫婦對哪吒嚴加管教,盡管他并沒做出任何傷天害理的事來。

除了父母和自己,哪吒從小就被其他人當做不可接近的怪物,源于鄉民對他身世的認知,他們堅信魔丸投胎的孩子必定帶了與生俱來的惡,是不可改變的。

那,該相信所謂的宿命嗎?

心理學中有一個術語叫“期待效應”,它認為:對一個人有某種傾向的态度,久而久之,大概就會朝着所期待的方向發展。

這種期待有可能是好的暗示,也可能是壞的。其實,人們總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權威”人士的影響或暗示。

世人相信太乙真人的斷言,相信哪吒天性是頑劣野蠻,也就更加把哪吒引向了“惡童”的一面。

可哪吒畢竟是個孩子,從小受到的非議對他來說,負擔重了些,在個性上他是張揚、不服輸的,從而在行為上表現得更加逆反。連當初在他出生時力排衆議保他性命的母親,也會批責他性情太過于暴戾跋扈,就把他長期限制在府中,以免“禍害”鄉鄰。


...

可是,有什麼能真正阻擋一顆自由勇敢的心呢?

父母的管制,對好奇心重的哪吒而言,反而有一種更要沖破阻力去證明自己的願望。

影片裡出現的反差處處可見:哪吒每次逃出家門後,都是開開心心、自由自在的,可每到一處,但凡釋放一丁點兒自己走路的風聲,都會引來他人的躲藏。哪吒倒是樂在其中,順勢把這種排斥緊張,變為對他們的愚弄恐吓。

他用消極對抗的方式欲消除這個世界對自己的誤解,可誤解卻加深了。

這簡直吊詭地驗證了“期待效應”的妖魔怪力。

想想我們的學生時代,很多成績不好的“差等生”,是怎樣一步步被學校放棄,最終也被自己放棄的,就大概明白哪吒能度過那根植基因裡的自我認同危機會有多不易。

不信命的人,是真的勇士。

02

撇開魔丸的印記,其實哪吒到底如何?

難道他就沒有一點兒作為孩童的善良天真麼?影片有幾處都給出了答案。

當哪吒還很小的時候,就被鄉親們罵為妖怪,被無情地扔石頭、砸野菜,但是他被跟同歲的小孩約去玩耍時,兩眼是放光的,轉眼間就忘了自卑和沮喪,孤獨的他是多麼渴望溫暖和善意啊!

哪吒并非沒有慈悲心腸,他本是嫉惡如仇的人,還記得他追殺水妖的片段,起初隻是看不慣妖怪要活吞一隻無辜的小狗,直到途中遇到村裡的一女娃被水妖虜走,就更加激發了哪吒的鬥志。


...

一個人隻要生活在人群中,就會無可避免被人貼上标簽。在成長奮鬥的旅途,我們也總少不了被人質疑甚至阻撓。

打小經曆過無數次誤解非議後,哪吒也許無數次懷疑過自己是不是真的妖怪,可是他并沒有丢掉最本真可貴的東西。

他相信自己。他相信自己是善的。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把類似“要相信自己”的話當做純粹的雞湯口号,不能深以為然。

正如同檔期父子親情主題電影《銀河補習班》中的一幕,當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知道兒子被老師和同學們嘲諷為“缺根弦”後,耐心地告誡他:不要别人說什麼你就信什麼。

不少網友對此類台詞是嗤之以鼻,吐槽太過于生硬地說教。

可是假若同樣的事發生在自己小孩身上時,恐怕一些人還做不到像馬皓文那樣去引導兒子公正客觀地認識自己、相信自己吧!

相信自己,既是需要勇氣,更是需要智慧才能踐行的。它絕對不算空洞的口号。

...

這在《哪吒》另一條線的故事中也同樣表現明顯。

靈珠投胎的龍王太子敖丙,從小被父親和師父給予的使命感深深影響,龍王告訴他:當年龍族作為叱咤風雲的百麟之長,協助天庭鎮壓無數海底妖獸後,才得封龍宮,龍宮實質為被禁锢的天牢。龍畢竟是妖獸出身,即使已歸順天庭,卻沒有完全得到天庭的信任。龍珠是龍族千年等待的機會,直到封神登天,才能将龍族帶出海底煉獄。

敖丙知道自己的命運已關乎整個龍族的成敗後,内心已是波濤洶湧,每一日都似負重前行。

他也從師父那兒得知,昔日和自己一道在海邊打水怪救女童的哪吒,彼此還互道朋友的人,正是魔丸所出,是自己始終要幹掉後取而代之的人。

敖丙會信命嗎?

自從那次海邊除妖後,哪吒就成了他唯一的朋友,他該親手殺掉這個完全信任自己的孩子嗎?

不過他終究還是要經曆劇烈鬥争的。

在哪吒三歲生辰宴的前幾日,敖丙邀約他在海邊會面,除了表達昔日救命之恩的感激,也是對那份純真的友誼做最後的紀念結尾。他知道哪吒在世的時日不多,内心抑制不住無奈與悲傷。

終于到達“決戰”的一天,龍王吸收了全體龍族最硬的龍麟,制作成堅不可摧的萬龍甲,賜予了敖丙,期待他凱旋而歸。

敖丙順從了父命。他決定在哪吒生辰宴上讨伐哪吒。

片尾自然是一場生死浩劫的搏鬥,在哪吒拿起刀槍又放棄刺殺敖丙的關鍵時刻,敖丙徹底醒悟過來,原來不是所有人都信命的。

哪吒為何能勇敢地不向命運低頭,而敖丙卻遲遲不敢邁出逆天改命的一步?

說明敖丙的成長環境跟哪吒還是有質的區别吧?

哪吒從小被外人當做魔童,可父母卻從未表露半點質疑懈怠,他們永遠都站在兒子這邊,保護他、支持他,希望他健康快樂地成長,因而對他人格的影響反而是自由寬松的。


...

原來自由的靈魂才能擁有不認命的能力。

敖丙卻相反,背負龍族的使命是從小就被灌輸的,生而為獸,仿佛沒有别的出路,他的人格是被禁锢壓抑的。

所以他對命運的抗争會比哪吒更兇險、更悲壯。

哪吒不信命,在生辰宴激烈的武鬥中,對于敖丙那番信命的言論,他發出了無比憤慨的吼叫,也用盡全力去拼死一戰,差點結束了敖丙。

“你走吧”。
“你就不怕我以後”……
“你到底是不是靈珠,我一個魔丸都比你活得像個人樣,你敢再慫些嗎”?
“可我是龍族,在我出身的那一刻命就已經定了”。
“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隻有你自己說了算,這是我爹教我的道理,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

看到這段對話,我不禁想到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會有兩個自己不停往複地鬥争吧!

隻有不信命,對于很多人來說,才有機會活出更舒展廣闊的自己。

命運的改變都是從不認命開始的。

...

03

其實影片的最後,似乎也看到了國漫對自身發展“永不認命”的呐喊!

多少年來,美國、日本的動畫占據着國内市場的主要份額。

當我們差點對國漫崛起失去信心的時候,有《大聖歸來》、《白蛇緣起》這一批作品逐步湧現,到如今第一步3D IMAX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問世,雖沒做到完美的程度,但是千人團隊精心制作出的每一幀畫面,足夠讓每個觀衆感受到動漫人的誠意和努力。

片中江山社稷圖四人搶筆一景,單是草圖便“死磕”了2個月,總耗時4個多月。全片1318個特效鏡頭,占比高達80%。

正如《哪吒》導演餃子談到制作時的理念:

“沒有捷徑隻有死磕”。

當然,不認命的路會越來越好。

作者:梨梨生,喜愛從觀影和書本中獲得生活靈感的90後寫作人,願人生種種際遇皆可入文。
公衆号:梨梨居( ID:lilijudengnil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