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展現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傳奇,一個流浪的故事。克裡斯托弗家境優渥,是亞特蘭大私立名校艾莫裡的優等生,前程似錦。但是,他從學校畢業後,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放棄令人羨慕的工作,把存款捐給慈善機構,去阿拉斯加尋找自我。在家人的勸阻聲中,他踏上了回歸自然的慢慢長路,成為名副其實的流浪者。”這是騰訊視頻裡對為時2:19:31小時的電影《荒野生存》的簡介,短短的一百多個字的叙述不會太讓人聯系到太多電影裡的具體内容和結局,直到看完才發現豈止讓你唏噓不已。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有個習慣,看電影之前先看看簡介,好明白個電影大概内容。當時看完了簡介,我想像的劇情是主人公克裡斯在荒野生存了一段時間後想明白了理清了很多思緒,然後回到了當時他所厭惡的社會,理解了他的父母并原諒了他們,重新開始,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然而看完了,我有些蒙了。結局主人公怎麼死了?不是荒野生存嗎?怎麼葬身荒野了?這個電影它到底告訴了我們一些什麼?于是我沒忍住去問了度娘,百度上有這麼一段話:“影片改編自喬恩·克拉考爾于1998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取材于發生在1992年的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理想主義和超驗主義者克裡斯多夫·強森·麥坎得勒斯因厭惡社會而在茫茫的荒野中流浪,後獲得智慧的故事,于2007年9月21日美國上映。”為了一探究竟,我把喬恩.克拉考爾的同名小說《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讀了一遍,讀完小說後又重新看了一遍電影,總算略懂了一些劇情。于是我把這個故事理解為:一個美麗的悲劇。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克裡斯:出生在弗吉尼亞州安嫩代爾的一個中上層家庭。他的父親沃爾特是一位著名的航天工程師,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就職于美國航空航天局和休斯飛機公司,為航天飛機和其他一些備受矚目的高科技項目設計先進的雷達系統。後來辭職下海,與克裡斯的母親比莉創建了用戶系統咨詢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有個關系特别好的親妹妹卡琳。“種族隔離和南非社會A;人類學思想史A;當代非洲政治A-;非洲糧食危機A-。”從這份成績單裡看出很明顯他是個優秀的人。有個富裕的家庭,有親人的陪伴,有不遜的學業成就,這看起來是讓多少人豔羨的生活啊。可是,可能就像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這樣衣食無憂的家庭也免不了争吵,他的父母在掙了第一桶金以後,對錢癡迷,每天忙于工作,争吵不斷,還吵着離婚,這給克裡斯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最終,一次高中畢業的遠行徹底點燃了他内心的導火索。在那次旅行中,他去了埃爾塞貢多,那是他6歲以前居住的地方。克裡斯拜訪了很多親戚和朋友,從他們那裡了解到父親兩次婚姻的陳年舊事,而這些事情沃爾特和比莉從來沒有向他提起過。沃爾特和第一任妻子分手以後還藕斷絲連,甚至當他已經和比莉在一起,克裡斯出生以後,還和瑪西娅偷情,周旋在兩個家庭之間,不停地用更多的謊言掩蓋前一個謊言,克裡斯出生兩年後,沃爾特還和瑪西娅生了兒子。這讓克裡斯覺得他和妹妹卡琳就是私生子,沃爾特和比莉的欺騙讓他覺得他的“整個童年都是個謊言”,他厭惡這一切,所以最終選擇走進荒野,去自我救贖,卻以葬身荒野結束了一生。

我覺得克裡斯是個矛盾的人,一方面,他把身上的現金都掏出來,在沙地上摞成一疊,點燃一根火柴,讓那堆1美元、5美元和20美元紙币化成灰燼。他說他不需要錢,錢讓人變的小心翼翼,他高呼着“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的口号。另一方面,為了湊路費和一些生活費用又不得不一路斷斷續續的給别人打零工,既然如此,他又何必把錢燒了呢!他也是一個偏執、自以為是的自私的人。他一聲不吭就離家出走,不管不顧他這樣的行為會給他的父母他的妹妹帶來多大的痛苦。電影的開頭有這麼一個場景:一個夜晚,比莉在家裡睡覺。半夜裡,她忽然坐起來,叫醒沃爾特。“我确定我聽到克裡斯在呼喚我,”眼淚從她的臉頰上滾落,“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我沒有做夢,也沒有産生幻覺,我聽到了他的聲音!他乞求我說:‘媽媽!救我!’我不知道他在哪裡,什麼也不能做,隻能聽着他呼喚:‘媽媽!救我!’”後來在他消失的日子裡,每當他們開車出門遇到年輕的背包客,隻要他看起來有一丁點兒像克裡斯,他們就會掉轉車頭回頭好好看看。在日複一日的時間裡,他們因為兒子消失了這件事情容顔日益改變,變得消瘦,變得滄桑。電影裡有這麼一個場景讓人看了很揪心:他的父親步履蹒跚地走在一條落葉紛紛的消瑟的大路上,走着走着傷心的癱坐了下去。可他心裡面除了對他們滿肚子的怨恨外都不曾寫一封信給他們。已經80歲高齡的弗朗滋不辭辛勞開車送他踏上阿拉斯加,下車時紅着眼鼓起勇氣向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媽媽是獨子,我爸爸也是,而我又是他們唯一的孩子。我的兒子死後,我家族這一脈就已經走到了頭。所以,你能不能做我的孫子。”的提議的時候,他卻避開了這個話題,隻說了一句“等我從阿拉斯加回來以後再說吧。”然後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隻留這個老人孤單地傷心地望着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這讓人覺得他多少有些不近人情。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善良的熱愛生命的人。有次他在荒野裡正準備射殺一隻獵物時突然後面跟着一隻小獵物踉踉跄跄地走出來,于是他放棄了射殺。在一個聖誕節的夜晚,他在電話亭裡正準備打電話,後面把硬币投給了一位因為缺錢将要停止與對方的對話的老人讓他得以繼續和電話裡的人說話。一路上他都很真誠的對待遇見的人。沒有因為一時的寂寞空虛而傷害對他癡迷的那個女孩。當他好不容易打到的駝鹿長蛆了時,當他已經好幾天沒打到獵物餓的要死時,當他誤食了馬鈴薯時,絕望的在荒野裡嚎叫,可以看出他對活下去是那麼的渴望。大概也是這樣矛盾的性格才讓他與身邊的人和事格格不入,最後葬身荒野了吧。

我一直在想克裡斯有沒有後悔他的這場沒有歸途的荒野旅行?他曾經說他打算寫一本關于這些年旅行經曆的書,可是事與願違,他會很遺憾嗎?臨死之前的克裡斯瘦弱的皮包骨,他費力的給自己擦了身子,拉上褲腰帶,蓋上被子,躺在破舊的荒涼的巴士裡透過窗戶凝望天空,他想着:“如果我微笑着投入你們的懷抱會怎樣?你們能否看見我看見的景象?”然後他看見天旋地轉,慢慢地慢慢地世界在他面前沒了顔色。他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是的,1992年春,一個男孩走進阿拉斯加荒野,再也沒有走出來。大概在這個日新月異,物欲橫流的世界裡,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個阿拉斯加吧。可是我并不希望有第二個克裡斯,我從來不相信塵世的紛紛擾擾是一次荒野旅行能夠解決的。無論如何,生活總得繼續,我們也始終離不開這個看起來可能不怎麼好的世界,我們唯有勇敢面對,直面人生,努力生存。這就算是我看了這部電影的一點小小的感悟吧。

...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