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電影是《安東尼娅家族》。

此片獲得第68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目前在豆瓣評分8.3分。

電影講述了安東尼娅帶着女兒達尼埃萊回到家鄉,重建生活,并不斷壯大安東尼娅家族的故事。

油畫質感的畫面,詩意的叙述,再加上魔幻的元素,這部電影構建了一個童話式的女系烏托邦。

...

二戰後,安東尼娅帶着女兒回到了家鄉,然而她們似乎并不受歡迎。但獨立自主的母女似乎也不需要額外的社交,她們着手重建自己的家園,親自動手裝修房子、耕種田地。

...

在這個村子裡,男人是主宰。

他們習慣用粗犷的聲音總是如鐵蹄般打破女人的沉默。

母女倆的到來則建立了一種最接近母系烏托邦式的存在。

就像“農民接受收成不好的現實和家庭接受一個畸形兒一樣”被村民所接受的她們到底是與衆不同的。

01母性的本質是仁慈

安東尼娅和女兒的到來,給原本不幸之人洛尼和迪迪帶來了幸運。

先是安東尼娅解救了被頑童欺負的“笨嘴”洛尼,還直接把頑童一把薅起來挂在了樹上。

...

憨癡的洛尼看到被挂在樹上的頑童忍不住一個勁的笑,然後作出了一個決定——離開了隻把他當免費勞動力卻在自己受欺負時還嘲笑自己的“主人”,直接掉頭跟在安東尼娅的身後。

這是第一個加入安東尼娅家族的外來人。

...

同樣不幸但又幸運是癡呆女迪迪。

迪迪在家中像奴役一樣被使喚,還要遭受時不時的嘲弄和侮辱,就在她正要被哥哥皮泰強奸時,安東尼娅的女兒達尼埃萊救了她,并把她領回家。

如果沒有達尼埃萊的出現,她大概會永遠都不會被當成人對待,更不會收獲與“笨嘴”洛尼的婚姻。

...

電影中有一處細節。

在教堂裡,已經加入安東尼娅家族的迪迪悄悄回頭看了一眼坐在後面幾排的母親,兩人相視一笑。

而當迪迪在酒館門口被父親粗暴地拉進酒館當衆羞辱時,從母親既焦急、又不敢反抗的樣子,不難推測,迪迪的母親應該與她一樣生活在粗暴蠻橫的丈夫與兒子的淫威之下久矣。

...

隻是她并不敢反抗。

直到一個母親做了另一個母親不敢做的事。

所以當她看到迪迪生活在安東尼亞們的庇護下時,她既高興又心存感恩。

02不靠男人的日子

安東尼娅家族是由女人主導的母系家族,就像這部電影的另一個名字所描述的——《不靠男人的日子》。

農夫巴斯曾在酒館裡站出來為身處困境的迪迪解圍,這為他第一次赢得了安東尼娅的好感——他與酒館裡那些尋釁滋事、圍觀看戲的男人不一樣。

可是,當他上門去向安東尼娅求婚時,卻被拒絕了。

...

雖然如此,農夫巴斯并沒有受到什麼自尊心上的傷害。

蠻橫粗暴的男人總是将女性的拒絕視為侮辱,并對對方加以貶低。

可農夫巴斯卻愈發無法拒絕安東尼娅的魅力。

于是他帶着兒子們——一支隊伍,浩浩蕩蕩地加入了這個大家庭。

...

同樣拒絕婚姻的還有安東尼娅的女兒。

當了畫家的達尼埃萊想要一個孩子,卻不想結婚。安東尼娅為女兒出謀劃策,于是決定為這個孩子找個爸。

她們在城裡遇見了萊塔。

...

達尼埃萊如願以償生了一個女兒,安東尼娅的家族越來越壯大。

而新一輩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這裡就不繼續劇透了(B站有資源 )。


03

男性與女性并不對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萊塔初登場時的幾句台詞:

“沒有什麼比懷孕更美好的事。”

“我不是指男女的結合或者孩子的出現。我是指懷胎和分娩,這讓一切都值了,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

萊塔把懷胎和分娩當做世上最美好的事情,這與當下女性普遍的恐育心理完全不同。

而“生孩子警告”這個梗則表示某些女性将這項權利變成了一項可以交易的資産,仿佛一開始就誤解了人與權利的關系。

生育是女人不同于男人的天賦的生理機制,身為女人的人,完全有權利去選擇是否要行使這項權利。隻是無論做出了哪種選擇,都要做好得失自負的心理準備。

而被熱議的所謂的“女權”,從來都不是向男性更不是向某個男性索取更多的權利,而是代表某些弱勢女性群體向整個社會發出聲音,呼籲社會中所有人去關注和改善她們的處境。

總之,男性與女性并不對立。

這部電影呈現了二者融合的另一種方式,一種以女性為主導的方式。

電影以倒叙的方式展開。

影片開頭,是年老的安東尼娅感知生命即将走到盡頭,準備迎接生命裡的最後一天。即将離去的安東尼娅似乎也将帶走這個家族得以支撐的勇氣與毅力。

有評論說這部電影像是女版的《百年孤獨》。

不過她們卻一點也不孤獨,因為她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