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言語來描述這部電影呢?簡單地說,就是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

        這部電影的之所以能獲得七項奧斯卡提名、豆瓣九分的好評,就在于它的張力。一個面對女兒被奸殺幾個月後仍然判案無果的母親,租下了進出小鎮的路邊的三個巨大的廣告牌,分别寫下了三句話:“xx被奸殺”、“無人被逮捕”、“為什麼?威爾士”(威爾士是警察局長的名字)。

      本以為這是一個受傷的母親督促警察辦案的電影,甚至一邊看一邊暗暗推測電影中誰是真正的兇手。沒想到劇情的展開卻更多是圍繞人性的複雜展開:

      電影主角是受害者母親,一個堅強有毅力的母親,為着要提醒警察辦案,圍繞三塊廣告牌頂住了來自警察局和小鎮居民的各種壓力。但同時卻又是性格強悍被前夫視為瘋婆子的女人,和女兒争吵導緻一語成谶,與牙醫一言不合在他手掉甲上鑽個孔,不滿警察局的行為投放燃燒瓶導緻人員燒傷......

      一個有暴力傾向和偏執意念的母親,怎麼會有和諧的家庭關系、母女關系?無論她是如何地愛女兒,倘若女兒在世,母女仍然會是無休止地争吵。

      另一個主角是警察局警長,樂觀敬業卻患了癌症,最後不忍面對自己的病痛開槍自殺,他的同伴和小鎮居民卻将他的死歸咎于那三個廣告牌帶給他的壓力。他在死前分别給妻子、受害者母親以及一名探員留了遺信,他教育他的探員,“做一名好警察要學會愛”,他也預料到自己的自殺會導緻人們誤解那位受害者母親。但他卻沒做任何預防措施,在他死後,局面果然如他預料的那樣。

      劇中另一個探員,有着種族歧視、同性戀和戀母情結的人,喜歡利用警察的身份耀武揚威。他因為失去愛戴的局長,一怒之下,将廣告公司的小夥子從二樓窗口摔下,導緻對方殘疾。在收到警察局長遺留給他的教導信後,性情有了反轉,對造成他被大火燒傷的女主角沒有怨恨,甚至盡力幫助判案。

        電影最後也沒有結案,電話的主題也不是結案。看了這類電影,你的第一感覺是電影很有擴張力,表現了人性複雜性,不是簡單的“好”和“壞”能評價。但同時又覺得很壓抑,電影的大環境不能給人提供安全感,盡管每個人身上不乏“好”的一面,但“壞”的那一面仿佛随時能夠爆發。

        忘了百度一下電影的背景是美國的哪一年代,但很顯然是美國的南方小鎮。影片風景優美的小鎮環境和人物的戾氣性格形成鮮明對比。

        盡管我評價這是一部表現和表演都不錯的魅力電影,還是告誡自己以後少看這類電影。潛移默化之下,會讓人陷入到一種暴戾的氛圍中。

      不知今日的美國南方究竟如何?起身喝杯水,定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