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連續性剪輯
《雨中曲》的觀感十分順暢,因為鏡頭在剪輯時利用觀衆的視覺心理,消除鏡頭間的跳動感,讓觀衆忽略剪輯的存在。這種“看不見的剪輯”目的是讓畫面運動流暢,關鍵在于尋找前後鏡頭中的重複元素。
1.1 運動連續
運動連續,指人物的動作由不同的鏡頭組成,但組接的兩個鏡頭在剪輯點上時人物的運動相同,從而營造連續性動作的視覺效果。在唱段《Make 'Em Laugh》中,Cosmo從地上爬起的動作被由兩個不同景别的鏡頭剪輯而成。在剪輯點上,兩個景别中Cosmo都是單膝跪地、單手撐地,鏡頭組接後沒有視覺上的停頓,動作一氣呵成,順滑流暢。
Cosmo起身
運動連續還指人物在畫面中的出現位置、移動軌迹等能夠與上一個畫面相連,即人物能在觀衆預測的地方入畫,并按照觀衆的預測運動。Kathy失手砸中Lina後,Don追趕Kathy的過程由三個鏡頭組接而成。第一個鏡頭Don從畫面左側跑到右側;下一個鏡頭他從左側入畫,保留向右奔跑的動勢,跑到畫面右側出畫;第三個鏡頭的角度雖有所不同,但他依舊在畫面左半邊出現,人物行動方向的邏輯是順暢的。
Don追趕Kathy的奔跑路線
1.2 視線匹配
電影中,演員的視線對觀衆的心理預期有引導作用。當鏡頭中人物視線的關聯符合觀衆的邏輯預期時,能增強觀衆的代入感。在《雨中曲》裡,視線匹配主要出現在人物對話中。Don和Cathy互訴心意的片段是典型的正反打鏡頭,Don站在右側,視線看向左;Cathy站在左側,看向右。這一剪輯遵循180°軸線規則,于是當鏡頭出現時,觀衆能夠明白他們在看向對方,期待對方的回答。
Don和Kathy互訴心意
1.3 元素相似
如果兩個鏡頭中有相似的元素,那這個元素成為剪輯點的可能性将增大,這對連續性剪輯而言十分重要。《雨中曲》利用幾組寫有字母的牌子進行轉場,過于自然,往往讓觀衆忽視剪輯點的存在。
字母牌轉場
商店招牌轉場
2 剪輯與時空
剪輯是對時間和空間的重新組織。《雨中曲》既有對時空的連續性剪輯,也有許多創意性的時空颠覆。
2.1 時間:壓縮與延伸
《雨中曲》大部分是連續性剪輯,唯獨在開頭時進行插叙。當Don回憶自己和Cosmo的職業經曆時,影片使用平行蒙太奇,快速叙述從兩人相識到Don走上巅峰的幾年。平行蒙太奇将時間壓縮,避免了冗長的前情提要,使影片結構緊湊;同時給觀衆帶來驚喜,增強趣味性。
Don和Cosmo的職業經曆
《雨中曲》的剪輯還能罕見地延伸時間。Don在戲中的酒會上遇見心儀的女子,幻想着和她共舞。然而,這兩分鐘幻想的舞蹈在現實中隻是短短一瞬,劇情時間大于故事時間,由此打亂觀衆的節奏,特别是在虛實切換處打破舞台幻覺。
2.2 空間:交叉與颠覆
《雨中曲》在場景變化時大量使用交叉淡入淡出(cross-fade)效果,将一個鏡頭的畫面延伸到下一個鏡頭中,過渡性強,保證畫面的連續性。而在Don想象的内容中,将不存在的夢幻空間搬上熒幕,産生不真實的虛幻美。
交叉淡入淡出轉場
3 歌舞片鏡頭特點
雖為保證舞蹈表演的完整性,影片采用了較多的平視長鏡頭,但鏡頭運動靈活,景别豐富。景别選用的标準是人物運動和畫面重點。當畫面中人物數量發生變化時,攝影機會對應地拉或推,在将所有人物嵌入畫面的前提下,盡可能大面積地布滿畫面,以提供最大量的信息。
景别和人物的關系
特寫和全景常用于轉場,特别是在歌舞片段的開始和結束。兩極鏡頭轉場給觀衆極大的視覺落差,不适合用作叙事鏡頭;但在歌舞片中,兩極鏡頭能分割歌舞部分和叙事部分,增強歌舞部分的獨立完整性和藝術表現力。
全景和特寫轉場
學術垃圾搬運完畢!
感謝看到這裡的您 (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