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則美矣,毫無靈魂”這句話可以作為馮小剛導演的新電影《隻有芸知道》的注解,132分鐘的新西蘭風光宣傳片,景色宜人,色調溫暖,黃軒和楊采钰及外國女孩外形養眼,表演克制,僅此而已,無論在哪個時段打盹醒來,都不影響對劇情的理解。

...

《隻有芸知道》改編自馮小剛戰友張述和妻子羅洋的經曆,就像電影中所展現,兩人恩愛相伴了十幾年,直到女方患病去世,片尾打出“緻每一段相濡以沫的愛情”。電影以楊坤的滄桑煙嗓開場,男主角隋東風(黃軒飾)重回到和已故妻子羅芸(楊采钰飾)居住過十五年的小鎮克萊德,一路上遇到舊朋新知,懷念着曾經的點滴。

起了如此悲愁的調子,電影劇情卻一平到底,隻是打亂了兩人相識、相愛、相守和相别的順序,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的情感波動,沒有活色生香的煙火氣,生活稀薄到除了讓來去神秘的梅琳達和林太,還有那隻狗,見證兩人的愛情,别無其他。他們就像“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明信片,太靜态了。安靜、清淨乃至寂靜,最終導緻空洞。

...

最讓人費解的是本片的邏輯。既然自從來了克萊德之後,隋東風再也沒有拿起過心愛的笛子,羅芸也沒有看成鲸魚,多次表示想走,兩人因為經濟原因被困在原地,眼看梅琳達奔向自由和遠方,實則無奈辛苦,導演卻呈現出一派歲月靜好的虛假場面。既然家人知道羅芸先天有病,還放任她遠走他鄉,甚至催促她生兒育女,不要命了嗎?我們能看到隋東風的深情和不舍,是因為全片是以他的角度展開,但作為一個從小深知自己“命不久矣”的女孩,本應更豐富更敏感的羅芸被拍成滿面愁容的洋娃娃。

...

不落地的愛情怎麼知道“半路上留下的那個人苦”呢?沒表現婚姻裡的糾結掙紮怎麼展現它的牽腸挂肚呢?這讓《隻有芸知道》很割裂。一方面,是原型故事裡那種美好感人,帶着濾鏡色彩的回憶之愛,一方面又借林太之口說出了現實中的婚姻秘訣:長久的婚姻就是能熬,隻要他做的事是我能忍受的。後者,才是馮小剛從《甲方乙方》到《非誠勿擾》系列認同的婚戀觀呀。

...

馮小剛不是作者性導演,他的作品風格依托的是編劇風格,最合拍的是王朔、劉震雲,和劉恒、嚴歌苓的合作也算成功。

實際上,《隻有芸知道》從頭到尾的悼念風像極了《非誠勿擾2》,而洋溢其中的感傷讓人想起了韓劇《藍色生死戀》,患有白血病的恩熙和俊熙來到世外桃源般的小鎮,相依着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日子,劇中插曲《愛的羅曼斯》聽起來柔腸寸斷,電影裡《夢之路》隻在首尾相見,劇中秋色愁人,電影裡風景秀麗,劇中說“下輩子,我要當一棵樹”,電影裡說“來生,我一定在路口早早等你”。劇中情感濃烈,電影平淡如水。所以說,馮小剛拍了部老年版《藍色生死戀》。

...

...

當然,影院裡時不時傳來的抽泣聲證明着《隻有芸知道》的優點,它仿佛一篇抒情散文,裡面不乏可供摘抄的精美詞句。鏡頭下那些如世事般遊走的白雲,帶着太陽光氣息的紅裙子、白鞋、長發,孤獨無依所以相濡以沫的緣分糾葛,歸途漫漫物是人非的寂寥,這些零散的片段在某一瞬間總會打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