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秋臣

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爆火了,除了驚喜于千玺的演技之外,其中展現的教育問題也引發了不少觀衆的思考。

...

近些年,影視劇對于教育上的問題格外關注,除了《少年的你》之外,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少年派》和《小歡喜》也都在不同層面上有所涉及,甚至連《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有設計與此相關,這些作品的高熱度都代表了教育問題在當下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1.關于校園教育,其實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少年的你》将校園霸淩這個話題帶到了觀衆的視野,也讓大家開始反思,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去改變這個可怕的現狀?

...

首先,葉秋臣強烈建議現在的校園裡應該增設一個關于心理教育的課程,而且絕對不隻是草草走流程敷衍了事的那種。

在《小歡喜》裡面就有一段這樣的安排,讓父母和孩子彼此間都有機會去敞開心扉說真話,同時也讓孩子們找到當下自己的心結。因為隻有找到問題,才有可能去面對和解決它。除此之外,校園應該主動去教育學生們不去歧視那些出現心理問題的同學,并且盡可能讓大家明白,治療剛剛出現的心理疾病就像感冒需要打針吃藥一樣,其實沒什麼丢人的。如果真等到“病入膏肓”才想着去挽救,那可能就真的太遲了。

...

再者,加強對校園霸淩的監管,制定一個明确的懲罰措施。

在《少年的你》中,學校并不是完全沒有發現魏萊欺辱同學的事實,但可能是礙于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才選擇了刻意忽視,甚至連警察做事最終都是不了了之,這才釀成了胡小蝶的悲劇,同時也将這種校園霸淩的病毒繼續延伸到了陳念。

如果胡小蝶的事件能夠妥善解決,那麼也不會有陳念後續的悲劇。

...

當魏萊的欺淩對象轉換為陳念之後,學校依然還是缺少應有的作為,僅有的措施是換掉了當時的班主任。但我們都明白,這是一個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而已,單純是為了讓大家知道他們為此做了工作而不是無動于衷碌碌無為,然而核心的問題始終存在。

學校既沒有在事發的時候展示出應有的擔當,也沒有在事後做任何的補救,這樣的校園霸淩事件出現,學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

最後,我們讨論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校園霸淩持續存在?為什麼現在的情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是愈演愈烈,居然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

原因,就在于沒有切實有效的懲罰措施。

《少年的你》中,魏萊不論是欺負胡小蝶還是陳念,亦或是後來那個同行的女伴,都是因為她内心非常清楚自己做這些事是沒有代價的,而且還會帶來一種淩駕衆人之上的“爽”感,這種不需要付出就可以收獲的事情,在一個價值觀還未徹底成熟的未成年人眼中就是“賺到了”。

這種想法,幼稚可笑。

究竟是誰助長了她的這種氣焰,又是什麼原因讓魏萊變成了一個心如蛇蠍的“壞蛋”?

答案,可能是原生家庭。

...

2.關于原生家庭,其實我們關注的還太少太少

除了校園霸淩,其實《少年的你》還在許多細節之處揭示了原生家庭的問題。

在這部電影中,其實魏萊父母的戲份并不算多,幾個鏡頭也都是匆匆而過,但他們卻是這場事件最重要的“元兇”之一。

...

從警察上門問話這一段就可以看出,其實魏萊的父母對她一直都是非常縱容,看到女兒做錯事情隻會想着幫其遮掩甚至是颠倒是非黑白,根本沒有傳輸她什麼是“對”和“錯”。當魏萊母親說話時鏡頭掃過那些榮譽的獎杯獎狀,仿佛在告訴我們這對父母隻要女兒可以拿到越來越多的榮譽為他們“增光添色”,那麼魏萊是否隐藏着一個暴戾的人格,對他們而言其實是并不重要的。

家庭環境的優越讓魏萊變得極度驕傲,父母的不加約束讓她變得過度自由,這是原生家庭在教育方面的缺失。

...

原生家庭這個概念,以及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近些年是越來越火了。

記得看《歡樂頌》的時候,大家在為樊勝美歎息的時候就提到了這個關鍵詞;後來看《都挺好》時,也被蘇明玉受原生家庭的影響震撼到了;在《小歡喜》中,英子因為母親的過度管制而患上了抑郁症;《少年的你》裡面,陳念因為媽媽而被同學們嘲笑變得有些自卑,小北則是因為沒有父母的照顧所以需要去自己讨生活,在社會上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

我們每個人都在受着原生家庭的影響,有正面也有負面。

正面的影響在于,父母一些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自己的下一代,也就是俗話說的那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但與此同時,那些夾雜在精華中的糟粕也會随之一同灌輸到孩子的思想之中,讓下一代成為上一代人的一面“鏡子”。

...

對于“原生家庭”這個概念,我們不應該隻是嘴上說說而已。

影視劇是基于生活改編而成的,其中許多的問題也犀利地諷刺了當下社會的現狀。我們應該從這些看似“虛拟”的故事之中找到“真實”問題的切入口,然後放下成見和偏見去設法處理和解決。

...

過去的教育還停留在強行将自己的觀點複制給孩子們,其實缺少了溝通的機制,勢必會帶來兩代人的矛盾和孩子在情緒上的反彈。

當下的教育應該注重的是交流和互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同樣也是父母最好的老師,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也會擁有一次“二次成長”的機會,同樣是難能寶貴的财富。

看過電影之後,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更加深度的思考,而不隻是停留在短暫的感悟,随後便抛諸腦後不再過問。

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

文/葉秋臣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