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有可以預知自己未來的能力,知道自己未來的老公是誰,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誕生,知道孩子在十幾歲的時候會得病去世,知道老公也會離你而去,你還會接受這個人,接受這個孩子嗎?還會按照預知的那樣走下去嗎?
電影《降臨》就很好的诠釋了這個主題。
外星人的一次降臨,打破了世界的平衡,對于未知的東西,人們陷入了巨大的恐懼中,但是也不敢輕舉妄動。
于是,警方找到了精通語言學的女主,希望她可以跟外星人交流,了解他們到地球來的目的。
在一次次的交涉中,外界人們由于恐懼發生了暴動,也有其他國家準備用解決問題。
而女主剛跟外星人建立了鍊接,慢慢的去熟知他們的語言。
在一點點的學習中女主發現外星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受時間局限的,學會他們語言的同時自己也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
她知道了外星人來地球的目的了,是為了教會人類使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并在3000年後來幫助他們。
然而其他國家由于翻譯失誤要發生戰争,在千鈞一發之際,她用可以預知未來的能力找到了破解的辦法,最終化險為夷,外星人也就此離開地球。

《降臨》雖然是科幻片,但我更願意把它看成是哲理片。
雖然全片都在解決外星人來地球的目的是什麼,然後能留給觀衆的卻是外星人的思維方式,以及當人類學會了這種思維方式,又該如何面對。
在最後,女主雖然知道了自己的命運但依舊坦然接受,快樂的時候享受快樂,悲傷的時候體驗悲傷。
這時候的她已經不再被時間束縛着。
有人會說她竟然知道了自己的未來,為什麼不去規避或者換一種活法,比如不跟這個人結婚,不生孩子,這樣不就不會存在悲劇?
我們可以按這條線看一下,或許這條路不錯,不用體驗愛人的離去,孩子的逝世,但可能也丢掉了擁有他們的樂趣。
如果終點終将死去,那麼這個選擇和那個選擇又有什麼區别呢?
其實不管你怎麼選,都不會一帆風順,為什麼不抓住目前想做的去選擇呢?

“我曾以為,你的故事從這裡開始,記憶真的很奇妙,它的原理跟我想象的一點也不一樣,我們被時間束縛,被時間的秩序束縛。”
影片開始的這句獨白講明了這個世界的運行法則,就是在時間軸線上運動的,而預知未來,是打破了時間軸,沒有因果聯系,沒有未來和将來,他們都可以存在在同一個時間點裡。
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如何應對才是關鍵。
就像現在很多人有選擇恐懼症,其實并不是怕選擇,而是怕選擇背後的代價,而這個代價可能是未知的猜測和預判,也就是當下沒有發生的。
如果選擇很難進行,一直猶豫不決,正好在說明選哪個都沒事,不然就不會有選擇題的存在。
猶豫就在于不舍,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
而本質是恐懼。
但其實,不管哪個選擇都有風險,做好承接結果的準備和責任,恐懼就不在了。
這或許也是我們處在糾結猶豫中感覺很痛苦,而一旦下定決心選擇好了,心也就落地了。
因此把時間過多的浪費在這兒,不值得,不如把時間留給選擇後的生活,不管會經曆什麼,不期盼自己,不後悔,一點點的走下去,去體驗這裡面的酸甜苦辣,就是對生命最好的交代。
我覺得這部電影可以啟發我們這些,雖然目前我們沒辦法預知未來,沒辦法超脫時間的束縛,但可以從當下出發,去做你覺得最好的選擇,不用畏懼,因為哪個都不會容易,每一個在自己的努力下都會創造一個值得你記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