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國這個男人戲裡的哭戲還真的不少,估計讓男演員們也挺心累的。魚水這一對組合哭泣的次數恐怕最多了。

諸葛亮的哭,早期多假權謀之術,畢竟這樣一個豁達潇灑呼風喚雨縱橫捭阖的智慧化身哪會說哭就哭呢,電視劇三國不僅有哭周郎的假戲真做(唐老師認為應讓孔明真實地哭泣),還有在其兄子瑜來讨荊州時,孔明也是假意陪着兄長泣涕漣漣、哭拜于地,唐老師在此處再次選擇了真哭,又是一番假戲真做——這倒要叫觀衆一時不知該用何心情面對了,本在電視前已被可愛狡猾的孔明詐賺其兄的戲碼逗得前仰後合,突然看到一張滿是淚痕的臉,不自覺心裡咯噔一下然後又酸算溜溜的。演員選擇真哭着實起了迷惑作用,不禁讓觀者也一陣喟歎,或許孔明此時的心境中也融進了那麼一絲兄弟之誼和長兄若父的真情吧。逐漸地,孔明的哭戲到了後期愈發多了起來。先主去後,晚年的丞相已從英姿勃發指點江山的青年至淪落至青絲成雪的垂垂老者,英雄遲暮,孤獨寂寥,明明雖隻是知天命的年紀卻因疾病侵擾夙夜憂慮已然衰敗如耄耋之人,臉頰凹陷發若枯草,眼中也少有如青年時期的澄澈明淨,燈光昏暗映着朦胧渾濁的淚眼:哭馬谡、哭子龍,臨終前于病榻于秋風五丈原的數次無聲落淚,令人唏噓感歎心痛如絞一掬傷感之淚,唐老師的哭戲确實已臻化境,感染力太強。

丞相晚年的哭泣大多是入情入景,演員将自身帶入丞相的命運以調動情緒之後,把握起來可能不算特别困難(特别是對唐老師這種戲骨),因為此時情緒是比較具體的——壯志未酬,無力回天,心若死灰,尤其恐怕當唐老師造完型在鏡中看到了自己遲暮之時的扮相,也難免不會心生自憐呐,蒼然老者的哭是無力甚至是充滿倦意的。然而與此相比,演義裡的劉備可以說幾乎動辄就哭泣,除了托孤這種比較好調動情緒的戲份之外,有些時候演員演起來恐怕相當為難,特别對于一個正值青壯年的男青年或中年男子頻繁不斷地哭泣,到底怎樣處理才不顯得讓人厭煩,實在是學問。

(二)

記得孫老師回憶說他對于塑造劉備的哭有自己的看法,可哭可不哭處盡量不哭,非哭不可處就痛快一哭(可能這也算是詳略得當了吧哈哈)。不過我大緻數了數,真哭的次數還相當不少,難怪孫老師說自己哭到頭疼:桃園三結義的以情相訴、對三弟丢失徐州幾欲自盡的苦言相勸、暫投袁紹在雲長連斬顔良文醜時的巧言說服、對劉表病故蔡氏密不發喪的憤慨難耐、攜民渡江眼見百姓和家小落荒四散時的悲憤不已、二弟被殺祭奠時的哭倒于地,再加上詐賺魯肅的從假哭變真哭,以及最後的托孤一場重頭戲,可以說讓孫老師真實流淚的戲份就至少有八場,劉備的戲份幾乎是從頭哭到尾。雖然孫老師以及導演為劉備安排了不少處熱淚盈眶,不過隻有上述這幾場才是真正的淚水奪眶。孔明的哭多是無聲低泣,不出聲音卻淚下如雨(少有如憑吊公瑾和斬馬谡時的恸哭出聲),也應合了他畢竟是一個少放縱多自持、潇灑脫俗卻行為舉止怡然自得、令人如沐春風的形象,他的哭多是含蓄的、内斂的;而劉備的哭則是頗帶着些英雄氣概的哭:有年已将老而功業未建的失意躊躇,也有為親友為故人為知己的感傷流淚,比起孔明,多是外放的,大聲哭泣、聲淚俱下,是真正的男兒枭雄的哭法。剩下的一些戲碼,孫老師多是以含淚來表現(且次數非常多,有時可能是演員情之所至,偶爾鏡頭已經拉遠,還是能看到眼中清淚閃爍),但那種雙目盈盈似欲泫然的哀凄神情依然很有表現力。不知道孫老師究竟怎樣調動了如何的情緒,才讓劉備的哭戲也顯得那麼感人至深又不失男子氣概,而且最令人不易察覺的是,他設計的哭法,包括多次的大哭和含淚(加上同時調動的其他身體語言),幾乎是沒有重複的。(實際上唐老師的孔明也有幾處熱淚盈目,特别是托付荊州于關羽卻又憂慮其傲上的預知,以及得報雲長失荊州後的惶然,還有最動人肺腑的在先主靈前的伏惟哀祭與臨終前神遊幻境中目睹漢室複興的欣然喟歎般的一瞥。)[以下截了幾個魚水二人含淚的表情。]

...
拼圖幾張

(三)

對魚水二人的哭戲印象最深的,一個是開場三結義時劉備至少長達五分鐘的“哭泣加嘴炮”,一個是孔明病逝五丈原時那最後一滴眼角滑落的枯淚,還有一個便是白帝城托孤時兩位戲骨的互飙對手戲。(在這裡想再提一句,孫、唐二位老師即使對于劉備孔明假哭的戲碼時都選擇了真哭,可謂:真似假時假似真,真假如何兩難分。雖劇中人物使詐,但隻有真實動容,才能迷惑觀衆乃至劇中對手,令人難辨究竟是真在“演戲”抑或戲中之戲。)

桃園三結義的哭戲恐怕是孫老師最着重準備的一個了,畢竟這也是開機戲。劉備的以情傾訴是既哭身世又哭時代(當然也不乏很多人理解為詐取關張二人的手段),在哭泣之前是有不少台詞和情節鋪墊的,因而拿捏情緒的逐漸變化不易,何時開始切入調動情緒也顯得很關鍵。隻見玄德一聲長歎撂下酒杯站起身來雙臂環抱胸前,叙述身世時眼神逐漸朦胧,至鏡頭拉近可見眼中已盈盈有淚,直至說到“家徒四壁一貧如洗”時依然沒有過多的身體動作,隻是已經淚水充盈至極,随後情緒逐漸激動不住踱步,達到第一個情緒小高峰,手上動作也多了起來,說至“心中滴淚”時又重新恢複站立環臂姿勢,表面看起來已逐步平靜卻可見淚水早已奔流成河。幾個節點(由平靜至激動再至看似已逐漸平複心情)掐得妙極,不早不晚,情緒的推動也層層有序,不得不說得益于演員和導演的天合之功,一定是反複琢磨咀嚼推敲才能如此不差分毫。讓孫老師這樣一個七尺男兒連續哭上五分鐘還毫無違和而隻覺此乃英雄悲歎的真誠動人,不得不說蔡導還是很有水平的。

丞相病逝前最後一次臨陣檢視,乘素輿而出時的他已近燈枯油盡,面色如土、蒼然如斯,風燭殘年枯槁容顔之時也隻剩下心灰意冷,央視版從逝于病榻改為了回光返照的病逝陣前,這時孔明環視的動态鏡頭中又加入一個兵卒伏地稽拜的環繞鏡頭、構圖極佳的姜維跪拜以及填滿畫面的飄動的殘破旗幟,沒有任何bgm,長達20秒的靜默,隻用鏡頭語言起承轉合,映着昏暗灰蒙的光影,隻有荒野的風聲在低泣悲鳴,這是真正的留白藝術,無聲勝似有聲。孔明在目睹士兵們跪地山呼丞相保重之後,飽浸淚水的眼中似有欣慰似有無奈,默然無語,微微仰頭,靜悄悄地悠悠落下最後一滴枯淚。本欲“龍骧虎視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而今隻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遽隕長星,魂兮歸來!丞相最後的一次哭泣又是無聲的灑淚,但是卻是那樣孤獨無力、落寞怆然。那一滴淚,用怎樣的心态、何種速度流出,還要沒有一絲多餘的面部表情,真是想來就覺得要演好實在難比登天。

白帝城一場也是重頭,無論對于孫老師還是唐老師。這場戲二人表情的精彩幾乎可以一幀幀截圖分析,真是戲骨飙戲、精妙淋漓。玄德公在對孔明哀告并言及悔不聽孔明言以緻落敗至此時,瞳孔已逐漸離散無神、血絲遍布,然而在轉動眼睛瞟向馬谡時,迷離的眼神倏地又警覺起來,言至“若太子不才,丞相可自立為成都之主”時眼角滑落一滴淚,殷殷囑托的眼光又悔又恨,又分明帶有幾分對太子無能的無奈。在此孫老師和唐老師對劉備此舉的解讀相反,唐老師認為劉備有試探之意,而孫老師以為劉備早已愧恨難當,對孔明之托是真情實意,确實,孫老師演繹的昭烈帝臨終前的那種真摯和不甘着實讓人心碎,絲毫感覺不出有任何虛情假意。此時丞相早已淚流滿面、汗濕衣襟,被昭烈帝一席肺腑驚得站立不穩,神情中的不解惶惑、一腔忠憤令人心痛,我們似乎從未見到過向來潇灑自信的丞相也會流露出這般神态;而昭烈帝這一世枭雄,直至暮年也似再也沒有年輕時肆意痛哭的氣魄了,窮途末路時已哭不出聲,隻剩默默流淚,和丞相逝世前的無聲流淚實實可謂呼應。人散曲終,昭烈帝溘然離去。孫老師和唐老師為魚水二人設計的咽氣動作也是不同的,昭烈帝的去世是戛然咽氣,仍有丞相在,漢室就有希望複興,咽氣中還懷着一份不舍、一份無法親眼得見的不甘和微弱的希冀;而諸葛丞相的離去似已冥冥注定,雖有逆天而行的勇氣決絕,而天數降至,亦無法與命抗争矣,“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緩緩如遊絲一般,丞相吐出了最後的一絲微弱氣息,飄盡了最後一分希望,最後一縷魂魄也随風散去。

...
魚水經典劇照

(四)多談幾句孫老師的劉備

孫彥軍老師多次表示,不喜歡演義裡的劉備角色,形容他是“伸展不開的豆芽菜,一伸開演就擋住諸葛亮”,在王導力邀他扮演劉備之後猶豫難決,最後多虧蔡導的勸說拍闆,因為他更喜歡大奸大雄的曹操。畢竟關張諸葛曹操周瑜等等每個都是性格鮮明的角色,隻要把握住人物氣質的其中一點或幾點演起來都能有亮眼的效果,容易讨喜。例如曹操,演義雖在政治立場上尊劉貶曹但在人物刻畫上卻在曹魏一方施墨頗多反倒顯得形象更立體,也因此曹丞相雖說正史上劣迹斑斑被看作暴政的代表可奈何“粉絲”終是不少。央三也是借着魏老師将曹操的奸雄之氣萬丈才情腹有韬略嬉笑怒罵都演得過于出挑,關于他暴戾殺伐的一面卻并無太多描繪(央三播出之後有一次觀衆座談,很多觀衆表示看過電視劇後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邊上唐國強老師聽罷憂心忡忡,認為這樣的結果是違背原著本意的,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央三導演手記也明确表示曹操的主導方面應當是“奸”。再往後某品三國更是将曹操送上“可愛奸雄”的神壇,翻案之風陰謀論調肆起,一時禮崩樂壞人心不古;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更是如此,演義裡對孔明着墨極多,人物更加立體豐滿,最精彩的事迹也基本給孔明包攬了,甚至多智近妖,隻要編劇改編故事的水平不差,這個人物不需要怎麼演,看完原著都能獲得一衆粉絲,屬于天賦技能帶buff的那種。與上述人物相比,演義裡玄德公的形象則單薄扁平了太多,似乎隻剩下寬厚仁義這一模棱兩可且演繹以來難以具象化的性格特征了,如何把握一個“度”尤其困難:演得發力則長厚似僞顯得過于腹黑,收着演則把一代枭雄完全演成了唯唯諾諾的老好人。實際上這應當是一個魅力十足的人物,無論在演義還是正史中都是響當當的仁人君子,若說曹操是政治化的道德,那麼劉備則是道德化的政治,他向來高舉“以德行仁”的旗幟,《三國志》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機權幹略,不逮魏武。” 如何演出其仁慈愛民乃至僞得真的效果讓人如沐春風,又不失在言談舉止間流露人物的野心與壯志,真是看本事了。孫老師自己也認為,對于一個有一定表演素養的人來說,都會明白演劉備是個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沒見過演劉備能成名的。總而言之劉備的角色顔色是最近乎透明無色的,如何填寫塗抹都需要憑借演員實打實的技術和功力。

央三的劉備也的确是初看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色,外表造型比起關張的“極有特點”也顯得不甚出衆,演員的演技更易被忽視,雖是大師級、超越教科書的,卻鮮有人談及,等回過頭來反複細品才驚覺演得絕了。一直以來常有聲音認為周瑜和呂布演得“太過”,灑狗血,舞台劇氣息明顯,不過在那個年代其實也沒什麼問題,現在過了20年之後再看,倒的确有一些不符合當下觀衆的審美口味。以此标準檢視劉備的塑造,翻來覆去地琢磨還是覺得孫老師從頭至尾真就沒見到這種演“過”了的問題(至今再看依然不“過”),因此也自然真摯到了——讓人容易忽視的地步,風頭直接被其他表面亮眼的角色搶走了。翻了翻舊刊報紙,也沒看到批評孫老師劉備演得不好的評論,多數時候評個中規中矩,也就算是誇獎了,畢竟在演義中這個角色本就不讨喜。私以為孫在劇中的水平并不低于鮑、唐,更遠勝飾演關張的陸、李(還有張山版的趙雲,算是對“柔賢慈惠”的歪曲,或者說,比起楊凡版的相對來說人物理解不夠到位塑造地也顯粗糙,隻表現了忠勇一面,當然這不光是演員的問題,個别導演的理解存在一定失誤)。王扶林總導演早在選角最最初期就極力邀請孫老師一定要來試鏡劉備,在造完型之後更是毫不猶豫立刻敲定就請孫老師飾演,劉備的角色人選是所有角色裡定得最早最快的。王導是何等的藝術審美和選角眼光,相信看過他導演的紅樓夢的人都清楚。

沒有孫老師的劉備幾近化境的完美演繹,關張孔明包括曹操孫權等(指劉備和曹孫的對手戲)也不會被襯得如此出彩。現在青梅煮酒一場戲已經成了經典的b站鬼畜素材,正因孫老師和鮑老師二人對手戲極其精彩,節奏明快毫無費詞舉手投足氣質絕倫仿若古畫中走出。一般人在看這場戲時都隻盯着鮑老師的曹操,對于劉備一角的表演是很少揣摩的,其實細品劉備數次枚舉當世英雄時精神狀态神情舉止的細微變化,比曹操更豐富,特别是受到驚吓過後拾起筷子從曹操身後盯住他的那一瞬,不易覺察的警惕和殺心在冷峻淩厲的眉宇間一閃而過,旋即又恢複了溫和平易的神情。劉備這個人物幾乎是和劇中所有主要角色都發生過牽連的,戲份非常之多,串聯角色貫穿劇情,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最熟悉卻不夠熟知的人物,演得好壞與否對于全劇基調奠定也有一定直接作用。也是因為孫老師演繹的劉備越看越出彩,讓我反複觀看琢磨了好幾遍央三,深深感佩季漢的魅力。

實際在孔明出山之前,劉皇叔都有不少精心設計以表現人物堅毅傲然以及胸懷大志的台詞動作神情,甚至在化妝層面如胡須、服飾等等方面也有側面體現,趙慶霞和李金祥二位服裝和化妝老師做了很多功課——可見央三劇組下得功夫有多深(劉備的服裝既不能太呆闆又不能太華麗,需大方有力有氣度,因而服飾基調宜以凝重為主;另外,唇髭也是直至劉備稱帝時才選用了兩邊須尾向上翻翹以彰其帝王氣象的造型,多數時候玄德公的胡子顯得十分穩重内斂)。孫老師為早期劉備所設計的此類神态動作包括:如面對督郵惡意敲詐時的義正言辭、憤而拂袖轉身離去的淩厲決絕,諸侯讨伐董卓時在席間被袁術言辭羞辱後手拉二弟三弟揚長而去的傲氣和果斷,面對陶謙三讓徐州以言辭婉拒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神色決絕擲地有聲,白門樓上面對反複無常背信棄義的呂布隻一句便斷送其命的面不改色,亦包括面對曹操青梅煮酒一席試探時在暗暗驚懼後隻在須臾間便恢複鎮定自持,真個叫“喜怒不形于色”,使人隻觀其面色難察其心,可以說,很多眼神舉止的微小細節能體現劉皇叔頗有心計深具城府,而且表面上不顯山露水,那寬厚仁德的面相和溫和自若的神态舉止都讓人心生好感而緻受到迷惑,人物魅力遠勝原著玄德公。三顧茅廬之後,因劇本局限劉備幾乎成了諸葛亮的配角,隻能收斂鋒芒給其讓道。但即使是到了中期晚期在有了諸葛亮皇叔本應開始“退化”回大小計策皆賴孔明的狀态之時,孫老師的劉備還會時不時展現自我和霸氣的一面,如入川後龐統法正私下作主意欲在席間刺殺劉璋時的厲聲喝止,那果斷淩厲不怒自威的神情和拔劍斬斷桌角以立其威的王者之氣,誰人看到不心生畏懼;晚年失去二弟之後性情仿佛大變,興兵伐吳獨斷專行,雙股已鏽仍斷不回頭,乃至暴戾之氣殺伐之意侵擾其心直至于陣前幾欲斬殺忠臣。如果仔細看過全劇,都會對孫老師精心設計的一些表現兄弟和睦、魚水情誼的眼神動作小細節深有印象,充滿生活氣息又顯得人物可愛至極……還有會人說這是那個人們心中“極為臉譜化”“隻會哭”的央三劉備嗎?這是多麼豐富立體的人物塑造啊。

其實孫老師本人的個性着實去演義備遠矣,而更近似曆史上的昭烈帝,是敢想敢做為人正直古道熱腸淡泊名利的東北漢子性格,真實的至性至情,看訪談時覺得他尤其有意思,說話幽默風趣卻也直來直去,遇到不滿和看不慣的事情毫不掩飾,當然也不乏低調謙虛和細膩感性的一面,覺得對自己劉備飾演的好壞也“從不敢多言,一部名著有千萬個形象在觀衆的心中,我如能得一半觀衆的認同也不枉此力不枉三年心血”。之前拜讀過幾篇他的文章,文筆真是相當不錯,平易近人靈氣十足又動人真誠溫情脈脈——很像他飾演的玄德公,令人心生親近之感。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演完劉備之後在創作頂峰時竟然毅然息影掉頭南下去創辦院校教書育人去了,實在是極有性格。在央視版三國演義中,他認為自己的個性受腳本束縛,被壓抑地很不舒服,然而他還是在如此褊狹逼仄又平面單維的原著劇本中拓展了空間和深度,仿佛鐐铐下起舞,将昭烈帝這一角色演繹得既生動真摯又自然細膩。

...
劉備稱帝
...
孫老師自己很喜歡的一張劇照

----------------

* 補充幾句:1. 至于說為何是鮑老師最後拿了飛天獎的最佳男主,記得給孔明配音了三分之二戲份的徐濤老師曾經在某個節目裡提到過,主要是因為獎項評定時要求必須角色是自演自配的,而唐老師孫老師因為都用了配音而不能勝選,最後唐老師好像是最佳男主角提名,孫老師是拿了最佳男配還是沒得獎,記不得了。實際上老三國幾乎全是配音,尤其主演,也就剩一個曹操是鮑老師自己配音的,獎項無論如何也得給鮑老師了吧。鮑老師确實演得好加上有曹操角色buff,但我總覺鮑老師個别場景裡配音的感歎詞話劇腔有點嚴重,略顯了那麼點兒“端着演戲”,不如唐老師自配的部分自然(當然這都是吹毛求疵),另一個問題就是演出來的曹操“雄氣”太重“奸氣”不足。孫老師作為同是話劇出身的演員,他自配是毫無問題的,不得不說沒用本人配音這是巨大的遺憾。不知道請人配音究竟是出于導演的有意選擇還是因為孫老師有檔期沖突。孫老師自己也說過沒有自己配很可惜,當時哭關羽時他設計運用了地方哭調,但現在配音之後都沒有了。類似的遺憾不禁讓我想起李雪健老師,在水浒裡演宋江時不僅自留須發而且堅持用山東話來說台詞,經趙述仁老師配音之後這些下了功夫推敲琢磨的精彩之處也都一并丢失了。2. 雖是用了配音,好在配音的齊傑老師聲線和孫老師比較接近,聽來也頗為儒雅且硬朗。齊老師實際才是央三劉備配音的主力,他們一共配了五次,中間因為檔期問題請李立宏老師幫忙配了一次(所配部分是從《躍馬檀溪》到《三氣周瑜》,确實是把劉備最高光的幾集主演戲份都挑走了,也難怪大家對他的聲線更為熟悉),不過現在在宣傳的時候倒總是說李老師配了央三劉備直接忽略甚至不提齊老師也參與了很大一部分的配音工作(尤其齊老師才是沒有孫老師時的官定劉備配音),連聚首的時候都隻請李不請齊,真是怪哉,難道就因為李老師是《舌尖》的旁白所以更具知名度嗎?但這是很不公平的。李配的劉備就是不如齊,聲線也不算适合。其實齊老師也是央三全劇的主力配音之一,除了劉備,還配了司馬懿、于禁、孫策,包括一衆小角色......也是個水平遠勝名氣的低調實力派配音演員呐。

20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