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書影君

熱播劇《都挺好》大結局了。

...

整部劇中最令觀衆讨厭的蘇家父親蘇大強,在結局時被編劇強行洗白,人格品行來了一個180度的大逆轉。

...

他不但重新擔負起父親的職責,為三個子女安排了财産分配事宜,還希望他們能在自己去世後,和睦相處。

最後一集中,已經身患阿爾茲海默症的蘇大強走失,女兒蘇明玉着急尋找,卻發現父親是跑去為自己買一本習題冊。

...

此時,失憶的蘇大強已經時光錯亂,區分不出現實與回憶,也已經不認識女兒蘇明玉,他又重新回到了明玉的童年。

而那一本習題集,恰恰是蘇明玉小時候遭受母親厭惡與輕視的證明。

那一刻,蘇明玉沖着父親大哭着問,"您什麼都不記得了,幹嘛還記得這件事啊?"

一向感情内斂的我,也被蘇大強失憶後而喚起的父愛所感染,眼眶濕潤。

蘇大強在之前有多令人厭惡,那一刻就有多令人同情。

...

有多少我們發誓一輩子不會原諒的人,最終還是被我們所原諒?

因為所有可恨之人,背後都還藏着一個可憐之身!

這就是人生,我們所有對他人的怨恨怒氣,最終都化為了一聲歎息。

一、可恨之人,也定有可憐之處

蘇大強是可恨的。

在整部劇中,他集懦弱、自私、虛榮、作妖等各種弱點于一身,可謂是一個典型的缺鈣、缺德、缺心眼的"三缺"男人。

...

他幾乎全部的行為和言語,都令觀衆心生反感、厭惡和鄙視。

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如此窩囊無能的男人呢?

蘇大強又是可憐的。

妻子趙美蘭,為了解決自己和弟弟的戶口,屈身嫁給自己看不起的城市貧民蘇大強。這種具有強烈目的性的婚姻,先天便包含了悲劇的種子。

當趙美蘭目的達到的那一天,便是蘇大強婚姻死亡的開始。

...

受盡妻子厭惡與鄙視的蘇大強,一輩子活在強勢的妻子陰影之下既沒有一家之主的骨氣,更沒有夫妻平等的尊嚴。

即便妻子離世,他也仍從強悍能幹的女兒明玉身上,看到了妻子霸蠻的靈魂附身其中。

于是繼續恐懼,不願和女兒同住。

于是性格分裂,同時兼具了晚年孤獨和為老不尊的雙重特性。

...

于是不斷地折騰子女,來彌補自己過去幾十年來,在蘇家受到的種種委屈與窩囊。

了解了蘇大強的過去,你便很難單純地再去厭惡他。

而女兒明玉,最終看到了父親令人反感的軀殼之下,那軟弱無奈的靈魂。她對父親所有的厭惡鄙視,也全部化作了抱緊他時的痛哭流涕。

...

以及春節時依偎在父親身邊,那句淡淡的"謝謝您陪着我!"

二、了解過去,或許會原諒現在

我的朋友A,他工作的公司裡,有一個人人讨厭的同事。

這個人的情緒異常敏感,對于他人哪怕多看自己的一個眼神,都會過度闡釋,認為是同事的敵意或輕視,仿佛得了受害妄想症一般。

他不但對同事具有極強的敵意與攻擊性,還經常會在一些新入職的年輕人那裡,控訴我的朋友A曾經"陷害"他的種種"罪證"。

當我的朋友A,得知這個同事在背後的種種行為時,一度異常憤怒,甚至有想要揍對方的沖動。

但在一次公司團建中,A聽到了解這個人的其他同事,談起了他的家庭背景之後,才知道了一些原因。

...

這個人出身在一個單親家庭,母親帶着他改嫁後,寄居于他人屋檐之下,他從小便學會看繼父一家人的臉色行事,并逐漸形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

畢業成家之後,他的婚姻也極度不幸福,夫妻同床異夢,彼此關系冷淡。

他一度還患有中度抑郁症。

朋友A對于這個同事的憤恨,在那一瞬間都煙消雲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情與憐憫。

當大家不再把他當作一個敵人,而是當作一個病人看待時,他種種具有攻擊性的行為,全部有了醫學上的合理解釋,甚至還有了幾分可憐之處。

年終公司評比先進時,因為這個同事的工作業績和能力還不錯,所以在人事部工作的A,最終給了他較為公允善意的測評意見。

我問朋友A:"這個人到處告你的黑狀,你不恨他嗎?"

他苦笑一下說,"你對一個病人,能有什麼辦法呢?全公司都沒有一個同事願意搭理他,他其實也挺孤獨可憐的。所以對他善意一點,無愧自己就行了"

了解了一個人的過去,你便很難再憤怒于他的現在。

取而代之的,便是一聲歎息。

三、真實的親情,是愛恨交加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優酷頻道出品的《讀書人》節目中,以"為不識字的母親讀一本書"為主題,回憶到了自己的母親。

俞敏洪的母親李八妹,對兒子從小要求很嚴格,也有很強的控制欲。

...

俞敏洪在新東方的創業初期,他的母親也在公司旁邊開了一家餐館,并要求新東方的員工都要到這家餐館吃飯,有誰不去便會遭到俞敏洪母親的斥罵。

後來,為了公司的順利發展,俞敏洪和其他合夥人被逼得無奈,将各自所有的家人親戚,都從新東方趕走。

為此,俞敏洪一度和母親關系緊張,好久都沒有說話。俞敏洪最後還是跪在母親面前請求她的原諒。

...

作為妥協,一向懼怕母親的俞敏洪,最終還是說服徐小平、王強等合夥人,把新東方的小賣部系統交給了母親經營。

如果你把這個故事的主題,隻看做是對俞敏洪為公司發展而大義滅親的褒獎,以及對他母親狹隘自私小農意識的批判與嘲諷,那就太簡單了。

...

俞敏洪當年一共參加了三次高考,前兩次均失利,最後一次才考入北京大學。

第二次高考失敗時,也是俞敏洪這個強悍不講道理的母親,去高中為兒子争取補習機會,并主動勸退了一個複讀生,從而給兒子空出了一個複讀名額。

那是一個雷雨交集的夜晚,俞敏洪的母親深一腳淺一腳踩着濕滑的田埂,在水稻田裡摔了好幾跤之後才從城裡走回家中。

...

當一身泥水的母親推開門時,對俞敏洪隻說了一句話:兒子,搞定了!

俞敏洪說,"如果不考上大學,我對母親便無以為報!"

這就是俞敏洪的母親,這就是母愛,既有自私蠻橫的無理,也有護子心切的柔情。

對于這樣的母親,我們隻能選擇一聲歎息。

四、生活裡沒有快意恩仇,隻有進退兩難

在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中,主人公範柳原曾經對白流蘇說過一句話,"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會原諒現在的我。"

這個世界,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而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灰度世界。

...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極少數的人會是天使,也隻有極少數的人是惡魔。

大多數的人,既不好,也不壞,既不勇敢,也不懦弱,既自私自利,又公道正直。

在灰度世界的江湖裡,我們很難飛檐走壁、快意恩仇,隻能進退兩難、踯躅前行。

評價一個人,我們很難用"好"或"壞"這樣簡單的二元對立思維來評判。

...

而對于他人曾經傷害過自己的行為,我們若能看到背後的原因,也許就會少一點苛責,多一分沉默。

對待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予以寬容,一般人确實做不到。我們大多數的人,隻能在善惡有報的因果世界裡循環,卻了解不到世界的複雜性與一言難盡。

人的一生,在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之外,還應該有一個關于人性的思考維度。

在這個維度裡,會讓我們覺得真理在握時,在占據道德制高點時,對那個蜷縮在道德泥潭中的公衆敵人,也産生一點點的猶豫。

也許,能體諒到每個人的不易,就會得理也饒人,就能在自己大獲全勝時,還為敵人留下一份尊嚴,這才是一種閱盡人生之後生長出的智慧。

...

這不是對于敵人的軟弱,而是對于生活的敬畏。

這種智慧,需要時間的積累,更需要善良的滋養。

這種智慧,就藏在我們丢掉怨恨,轉身離去的一聲歎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