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暑假檔的《銀河補習班》,由于貼近親子、補習、高考、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天然吸睛。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7月29日24時,該影片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12天,票房成績已超過人民币7.60億元。

...

《銀河補習班》電影海報
人物塑造篇

1. 主角

父親馬皓文(主張素質教育的代表):高學識高智商的工程師成為獄中囚犯,通過對自己案情的申訴和對兒子的愛遊走整部影片。不足的是過分強調了他的積極樂觀主義,給觀衆的感覺是特别“完美”,準确來說是也特别不真實。

兒子馬飛:墊底學生成了宇航員,成長路線深受父親的影響。同時他也是同現在的孩子一樣,面對學業上有着一樣的困難、一樣的煩惱。

2. 盟友

馬飛的母親、後爸:主要是表現出不同于馬皓文的教育理念但又都是為了馬飛的教育,整個影片情節通過這對父母突出馬皓文的教育是正确的。

3. 反派人物

教導主任(主張應試教育的代表)——典型反人性的教師,為了學校的榮譽放棄辛苦養大的養子并任由養子在外流浪、為了學校升學率對盡管從墊底到全校前100的馬飛勒令退學以及到結尾時為了學校的榮譽請求馬飛放棄自己的航天選擇。


影片内容篇

1.故事層面

主線:出獄後的馬浩文教育兒子的方式遭到所有人的反對,最後被證明是對的。

輔線:

a.教導主任對馬飛(成績)的看法

b.馬皓文冤案的申訴進程

2.話語層面

整部影片都是以“洗腦”式的教育口吻回憶叙述,借助故事情節發展的場景來突出馬飛的教育觀念,讓觀衆不經意間接收到信息,又不經意間引導為人父母的觀衆去學習馬皓文的教育理念,學習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引導孩子不放棄、努力學習。影片也算是給當代父母孩子的一個學習的範本吧。

3.故事沖突

a.教育理念的沖突:素質教育vs應試教育(馬皓文和教導主任、馬飛媽媽的教育理念),但是不知道這個沖突的設計是要抨擊應試教育還是突出自己教育理念是正确的?總之,沖突不夠激烈。

b.馬皓文和冤案(事件)的沖突。這個沖突存在也算是合理,推動情節的發展,馬皓文對冤案的态度也剛好給兒子樹立一個榜樣。這個沖突個人覺得還不夠充分,有待加強。


劇組背景篇

“故事靈感來源于我們倆的現實生活,從男人到父親的身份轉變、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讓我們有了很多的體會和思考……”——鄧超在電影宣傳路演時的采訪内容

鄧超作為兩個學齡孩子的父親,在創作中産生這樣教育的思考傾向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他在這部影片中也突出了他的一個理想的教育理念,同時也給同為父母的觀衆一個引導。


自我教育是無止盡的,這個世界遠比你想象的還要有趣好玩


哐哐哐說了一推,對了,看完了《銀河補習班》的你怎麼樣了呢?

我是露青呐,記得把你的答案告訴我喲~

...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