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一胖毀所有。

《複聯4》的雷神親自給我們下場示範了。

吃着薯片,喝着可樂,好像長在了沙發上,散發出前所未有的沙雕氣質。

...

原來強大如超級英雄,也有向口腹之欲投降的時候。

據說,是海總堅持不想瘦下來。

一開始,漫威的計劃是讓雷神在電影進行到一半時就減肥成功,恢複過去那種健美的身材。

但是,他卻向漫威争取保留“肚腩”到最後。

理由是:跟我過去演過的他都很不一樣。

雷神這個角色一直在成長,與體脂無關。

聽上去真是肥宅之友,告訴你,宅在家就都能拯救世界。

但真相呢?

有點殘酷。

雖然海總說他腆着大肚子在劇組很受歡迎,人人都想上來摸,但畢竟那是化妝造型,真實的他還是那個“仙宮翹臀”。

沒有外形的加持,超級英雄的故事又怎麼能令人信服。

所以私底下,他們沒有一個人不是健身狂魔。

這是雷神。

...

這是美隊。

...

這是小蜘蛛。

...

他們在健身上的投入,反映到角色上,就有這樣的效果,幹淨利落,是力與美的完美契合。

這一瞬間,讓你相信漫威的宇宙是存在的。

可殘酷的真相是,不僅他們的超能力你無法企及。

他們在身材管理上所付出的時間、金錢,也是常人無法承受的。

聽完是不是覺得好喪,從此躺平做一個死宅算了。

别怕。

好在還有另一些真相,值得歡欣鼓舞——

《健身的真相》。

...

來自BBC。

引起打死不想動患者的強烈舒适,Sir已轉發給肉叔。

先聲明,本片不是獻給運動達人的,他們本來就願意投入時間,并且樂在其中,不需要這些“偷懶”小竅門。

它适合主持人口中的這種人——

我知道自己應該多規律運動

但說實話

我既沒這個時間

也沒這個意願

...

簡單說就是——

我不想運動,但又想避免不運動的壞處。

來。

先說說健身的那些坑。

很多人對于健身的理解就是下苦功夫,要麼就是在大街上猛跑,要麼就是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苦練好幾個小時。

...

但埋頭苦練,可能事倍功半。

比如由于基因的緣故,有一些人就是有氧運動零收益人群,換句話說,健身房費了老鼻子勁還是很難減肥。

這大概也是不少人健身中途放棄的原因,人比人,氣死人。

那該怎麼做?

《健身的真相》裡列舉的結論,可能會颠覆你的認知——

第一,快走或者慢跑等運動,幾乎達不到健身的效果。

消耗熱量低,花費時間還老長。

現在手機測步很方便,看着微信運動排行榜上萬步的數據也很有成就感。

其實,早在半個世紀前的1964年,日本就發明了“萬步器”,激勵你多走路。

但就像片中吐槽——

這個神奇的數字不是出自什麼嚴謹的科學研究

它顯然是一種非常高明的行銷口号

...

比如,測試者以10km/h的速度慢跑,每小時消耗的熱量僅僅960卡。

要知道一杯奶茶熱量基本就達到400卡左右了!

第二,隻需要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你就能夠達到健身效果。

多短時間呢?

每星期兩分鐘。

不算熱身和緩釋時間的話,每星期狂踩腳踏車3次,每次沖刺20秒×2,剛好是兩分鐘。

...

...

兩分鐘就夠了嗎?

一開始測試者自己也不信。

但用數據說話——

運動結束後,儀器測量到全身肌肉的糖原下降了24%。

...

這種方法叫做高強度的間隙性運動,就是HIIT。

哪怕時間很短,也能分解肌肉的糖原儲備。

當身體需要釋放能量時,首先消耗的是糖原,其次才是脂肪。

也就是說,HIIT能降糖,但不一定能明顯減脂。

所以還是沒鳥用麼?

不,鍛煉還是可以增加肌肉儲存糖的能力,有利于緩沖血糖波動,降低糖尿病風險。

所以不妨試試,每星期兩分鐘。

第三,椅子是殺手。

如果你确實很難做得到在健身房撸鐵或者長期慢跑,有一個辦法就是多做日常活動。

從椅子上站起來,哪怕不流汗也能消耗不少卡路裡。

測試者平時靜坐工作,晚上集中時間鍛煉,每天消耗的熱量,還是遠低于一個每天需要不停走動6個小時的餐廳服務員。

第四,跑步沒那麼容易“傷膝蓋”。

這是許多人談跑色變的原因,然而片中卻說,跑步比走路更利于膝蓋。

是不是很颠覆?

照樣用實驗說話。

測試者穿戴上裝備,分别測量走路和跑步兩種姿勢,對膝蓋的沖擊。

的确,跑步時沖擊力更大。

但要注意,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

就比方說站着的時候受力一樣,但站十分鐘和站一個小時,感覺可是不一樣的。

因為跑步速度更快,所以經過同樣的距離,所用的時間也更短。

累積來看,跑步更勝一籌。

...

而且,跑步是間歇受力,身體會短暫騰空,膝蓋是完全放松的。

...

這種規律性的擠壓、舒張,恰恰能刺激血液流動,促進軟骨自我修複。

至于跑步傷膝?

帶着“偷懶”心态去跑步的你,真的很難跑到傷膝蓋的程度。

要知道,許多狂熱的馬拉松愛好者還好好的。

...

所以,别再拿傷膝蓋當成拒絕運動的理由了。

最後,Sir還想多說一些。

首先,不要為了虛榮心健身。

大家一定看到過關于健身的各種段子。

比如健身房的鄙視鍊,從耳機到鞋再到運動方式,健身成為打卡發朋友圈,去暗示身份标識的潮流。

其次,我們有“偷懶”的權利。

健身的好處不言而喻。

但是Sir還想再進一步,說說人性。

說起這個話題,是Sir還看過一個TED演講,大意主題就是“健康的生活幾乎要殺死我”。

主人公是一個嚴于律己的健身者,在相當長時間裡他恪守健身裡的種種規則、信條,效果很明顯,但是他也發現自己某一些快樂被剝奪了。

他發現内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渴望庸俗的東西,于是他做了一點小小的調整,在某個時間點他會放開胃口,或者松懈一下。結果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糟糕,他太緊張了。有趣的是,他可以更加靈活、松弛地管理自己的欲望與自己相處得更好。

BBC的《健身的真相》紀錄片,Sir認為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鼓勵大家為了健康動起來,提供了新穎、可供參考的觀點。

但你别指望,運用這些小竅門,就能快速煉成海總那樣的完美身材。

...

就像片中所說,健身不等于減肥,最根本的目的還是健康。

我們的目标不是電影明星。

而是996同時還要防猝死。

是每天被生活掏空了身體之後,别丢掉所有的活力。

祝你成為一個健康、快樂又靈活的胖子。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