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美食紀錄片出一部,爆一部。
《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早餐中國》,以及最近剛上的《人生一串2》……
好像是一片高産田。
誰拍,誰成。
但。
這種想當然,被一部新紀錄片打破了。
看完Sir有一個困惑:
吃,這麼有人氣的一件事,都能被拍涼,請問是怎麼做到的?
《宵夜江湖》
看到片名,Sir就咽着口水點了進去。
看完……
行,今晚又省了一頓夜宵。
豆瓣評分5.2,一點不冤。
第一集,沈陽。
音樂串吧,烤豬心。
琴江串吧,槍,羊蛋。
先拍制作流程。
接着例行食客吃相,挑逗你的味蕾。
到目前為止,一切還屬正常。
但,也就僅僅“正常”了十來分鐘。
《夜宵江湖》想要做的,是用盡一切辦法——
勸退你的食欲。
之前音樂串吧,其實是一家夜店。
解說非常感性:
“三巡酒過,最重要的菜品,來了。”
而這個菜品是:夜店裡的表演節目,肉身挂鞭炮。
???
節目秒變《藝術人生》現場——
有頭發誰想做癞頭,誰不想舒舒服服掙錢。
“可除了這碗飯,他不會幹别的。”
說這番人生哲理的,是這個夜店的駐點歌手——耀威。
他何嘗是容易的那個。
隻會唱歌,可不行,也得玩命賺吆喝:
客人讓他喝一瓶,就喝一瓶;
要他喝一盆,就喝一盆。
“最狠的一回,我喝的是二斤白的。啤的數不過來。”
領班說:
“做表演不容易。你要喝你就喝,不能喝你就别掉面子,靠邊!”
耀威感慨:
“這麼多年,我知道我自己成不了明星。但是我能讓每一位進我店裡的客人,都吃得開心。”
Sir以為它隻是想讓你流口水,沒想到是想賺你的眼淚。
光烤豬心可不走心,導演還想考驗人心。
在琴江串吧裡,吃完羊槍。
《藝術人生》現場又開始了:
琴江串吧一家三口,爸爸負責入貨,媽媽負責切蛋,兒子張擇,則負責統攬全局。
張擇金句:
“我從來沒覺得這店不體面。這算是一份事業吧,不能說是一份工作。”
不愧是做店長的人,連說話都自帶雞湯。
連旁白也不忘來金句:
“在這一個晚上,如果不能走腎,那就走個心吧。”
……
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麼呢?
Sir搜資料,在豆瓣上搜到了導演的手記。
其中有一句話這麼說:
“表演性的,食物也好,人物也好,确實有這個東西,我們是可以抓住的。”
然而Sir的感覺是,什麼都想抓住,可結果什麼也抓不住。
紀錄片最大的原則是什麼?
一個字,真。
《夜宵江湖》的敗筆就是——
在真實性上,徹底垮掉。
各地土著紛紛拒絕相認:我們那真沒這玩意兒。
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嗎,為什麼它拍的美食,各地的網友都認?
看看陳曉卿怎麼做的——
手機裡存了5600個飯館的名字和路線;
人家從1987年就開始拍攝美食;
很早就在《新京報》上寫美食專欄,還正兒八經出版美食專著。
一句話,憑的是積累。
專業度是基準分,丢了,當然不及格。
在專業度之上,還有附加分——通過紀錄片還原出人味。
然而《宵夜江湖》就是典型的,大綱題不做,直接想做競賽題。
故事很多,但大多都和吃無關。
第一集,講着講着,講到一個代駕的女孩。
由女孩代駕多不容易,講到各行各業的人都不容易……
感人嗎?
挺感人的。
但Sir就納悶:
煽情為什麼不能去《中國好聲音》,為什麼不能去《藝術人生》,一定要在一個美食記錄片裡呢?
這個毛病,《舌尖上的中國3》就犯過了。
比如,第四集講刀工師傅朱傑。
原本刀工一流。
不夠,想要廚藝進階。
回到家鄉,學習土菜。
掌握了藥食同源——中華養生學的精華。
“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補脾止瀉,養心安神。這些艱澀的術語裡,有古人對宇宙和自身的理解。”
整整7分鐘,不講食物,講的是朱傑的人生困惑、慢慢摸索、最後突破。
起承轉合都有了,夠拍一部電影。
就是讓人沒有了食欲。
在食物中插播人物故事,這就是人味嗎?
Sir認為,這恰恰不是人味。
因為人物的故事和食物遊離,甚至,和食物無關。
強行煽情,空講道理。
好的煽情,一點都不讓人覺得突兀。
《舌尖1》裡的雲南香格裡拉,描述小姑娘和母親在原始森林裡走20多公裡路找松茸,小姑娘簡單的一句:
“我看着别人比我采得多的時候,我心裡還是挺慌的,心急。”
這是人味。
講挖藕人找藕挖藕的辛苦,隻需一句:
“幹這活需要體力,一鍬挖下去,搞不下來就不想搞了。”
這是人味。
在封凍的松花江上,捕魚頭緊張地盯着漁網收緊,當看見成功打撈上來萬斤大魚,隻需一句:
“今兒晚上,咱們就吃魚喝酒。”
這還是人味。
陳曉卿說:
“做一個紀錄片就像遇到一個冰山,告訴觀衆的隻是露在海面上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都在海底下,你是看不到的。”
做得好的紀錄片,通過一個側面,反映人生的冰山一角。
人味不是突然給你來一段人生經曆,然後提煉出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人生道理。
而是,你在和食物發生關系的時候,那一瞬間舌尖的味道。
《舌尖》之後,美食記錄片的市場被打開了。
很多熱錢融入這個紀錄片市場,其中以美食記錄片收益最好。
△ 來源:毒眸
Sir感覺,這就有點像現在熱衷于蹭IP、蹭流量的粗糙電視劇、電影。
美食,成了紀錄片裡的流量。
毫不客氣講,《宵夜江湖》是一群不專業的人,想要做點什麼讓人關注,于是蹭了“美食”這個點。
在開播前期,确實也讓人足夠期待。
Sir擔心的正是:
在紀錄片相對優質的當下,有人開始用蹭熱點的方法來做紀錄片了。
當紀錄片裡沒有信息、沒有幹貨,隻剩下故事和道理的時候,我們還能冀求看什麼呢?
記得有個經典的說法,“抓住男人的心,要通過他的胃”。
美食紀錄片,最好也記住這點——
請先走胃,再走心。
任何不滿足你肉欲的談感情,都是耍流氓。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