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柏邦妮去采訪一個當紅女星。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研究生畢業的柏邦妮除了是《奇葩說》辯手,還是作家+編劇,時常采訪)
專訪嘛,柏邦妮準備走一套流程,無非就是先談童年經曆,再聊從影曆程,逮着啥細節到時候寫稿時,把它們精心放在堆砌好的資料裡頭,稿子就成了呗。
沒想到采訪對象打斷了她:
這些東西我已經回答一千遍了,你找找就行了。
柏老師并不氣餒,接着問她最近在巡演的話劇。
結果?
結果又被拒絕,惜字如金:
宣傳(稿)很多。
柏老師再問她的明星男朋友,以及她倆的愛情。
這次連惜字如金都沒有,冷硬地搖頭。
直到被問到喜歡的電影,她才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了起來……
柏邦妮采訪的這位女明星是誰?
袁泉。
在後來的稿子裡,柏邦妮是這樣開頭的:
如果你覺得袁泉是一個很淡的人,那麼你錯了。
如果你覺得袁泉是一個很弱的人,那麼你又錯了。
其實吧,肉叔寫稿子非常非常不願意用别人的總結做開頭。但柏邦妮這兩句話簡直了,毒得特别到位。這兩句話肉叔好多年前看過後,跟思想鋼印似的牢牢戳在我腦海裡,隻要一看見袁泉,總會自動卡到這兩句話。
不信你想想看。
袁泉最近兩個最受好評的角色,《我的前半生》的唐晶,《中國機長》的畢男。
先聊唐晶。
賀涵跟唐晶坦白,愛上了她的閨蜜羅子君。
你看她怎麼回應——
先是可憐兮兮地自言自語。
情緒逐漸加深,眼眶中充滿了淚水,卻完全沒有淚痕。瞪着通紅的雙眼,嘴角顫動,瀕臨崩潰。
但很快,她就把嘴角提起來。
此後,再不看賀涵一眼,說出“戒指好看我自己買,我也會好好照顧自己”。
短暫的軟弱之後,強行讓自己快速回歸堅定,把除了端着,幾乎啥都沒演出來的靳老師秒得渣都不剩 。
再來,畢男。
飛機劇烈颠簸後,全機乘客陷入恐慌。
乘務長畢男頭發淩亂,眼眶微紅,整個人依靠在角落裡,一手拿着氧氣罩,一手拿着傳達器廣播。
吸氧時,急促的呼吸,顫動的動作是求生和恐懼的本能;
但下一秒拿起傳達器向乘客廣播時,整個人的狀态瞬間調整回字正腔圓,堅定有力。
關鍵是,這段表演,要在兩種狀态中多次迅速切換——
不安,鎮定,不安,鎮定,不安,鎮定……
太貼合袁泉本人了——
是有柔弱。
但絕非隻有柔弱。
1你眼中的我未必真實
袁泉有個标簽——
沒有安全感。
11歲那年,袁泉考入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進京求學。
第一次出遠門,媽媽同她一起到的北京,還陪她待了一個禮拜才回湖北。離開前,媽媽在教室門口站了一陣,還見了班主任,跟老師說:孩子就拜托你們了。
當天回到宿舍,看到床上放着兩雙媽媽走前買給她的尼龍絲襪,才真正地意識到:從今往後所有的一切,得自己面對。
在戲曲學院的7年,每到臨開學前,爸媽就敲很多核桃,做牛肉醬,讓她帶着一大袋去北京。
想家了怎麼辦?那年頭通訊不方便,袁泉跟家裡寫了290多封信,信上除了新奇和喜悅,更多的是“抱怨”——
袁泉腿長,但筋骨硬,壓腿用盡了力,效果也不理想,老師還以為她不夠努力之類的。
用她自己的話說:
我其實挺自卑的那個時候。
好像山東人說話啊這倒樁句
聊這些時,盡管一直保持着微笑,但袁泉還是很容易就淚流滿面。
1996年,袁泉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坊間津津樂道的那個“96明星班”。
和章子怡、秦海璐、胡靜、梅婷、曾黎、劉烨等同班。
也認識了大一屆的學長,并成為她未來丈夫的,夏雨。
袁泉大三的時候,兩人正式交往,畢業後有段時間兩人感情出了點小問題。
有次在訪談節目中聊到夏雨,她甚至忍不住中途離場,在台下掉眼淚。
而且你想想看,袁泉算是年少成名那一卦的了吧?
1999年第一次拍電影《春天的狂想》,就拿下金雞獎最佳女配角;4年後《美麗的大腳》,又拿到百花獎最佳女配。《小魚兒與花無缺》那會兒多火啊,名氣不在範爺之下。
可是再翻翻袁泉的履曆,其實也沒拍多少影視劇。
《中國機長》再往前,《我的前半生》;再往前,《鋒刃》和《心花路放》……
隔三岔五才主演那麼一兩回。
袁泉在幹嘛?
在演話劇。
和劉烨的《琥珀》,和黃磊的《暗戀桃花源》,和黃渤的《活着》,和秦海璐的《青蛇》等等。
剛紅起來,不趕緊斂錢,跑去演什麼話劇啊?
咳,袁泉特别傻,她信這個:
有實力的演員不一定需要靠應酬去争取角色,把角色做好自然有人會來找你。
結果嘞?
結果很明顯,就像她在話劇《電影之歌》裡扮演的菁菁,在名利場和愛情場上接連受挫後的那句軟弱微笑着的自嘲:
電影放棄了我。
等下等下。
少年時背井離鄉獨自求學,長大後唯一的一段感情偶遇挫折,演藝事業有一搭沒一搭,所以袁泉就像是那個标簽說的,“沒有安全感”?
别說你納悶了,袁泉自己都納悶,有段時間她發現所有人都在說自己“沒有安全感”:
我就在想,什麼叫“沒有安全感”?隻是某一次采訪中說了一嘴,就不斷被複制強化,強化到我都開始懷疑,這個話跟我有什麼關系?
其實别人說我什麼樣子說去好了,我自己都沒怎麼覺得。别人眼中的你和别人筆下的你,未必是真正的你。
原作者餘華,看完話劇《活着》這麼說:
即使她柔弱而孤獨的站在那裡,也比别人強大。
《活着》中的富貴(黃渤)和家珍(袁泉)
舞台上的袁泉啊,硬着呢——
2一點點找到角色
袁泉在中戲的老師郝戎,對袁泉拒絕很多影視劇一點都不驚訝。
上學的時候她就跟郝老師說了:
老師,我是個話劇演員。
2007年,還差幾個月滿30歲的袁泉,入選入選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的時候,成為最年輕的成員。
年紀輕輕拿下中國話劇三大獎:梅花獎、學院獎、金獅獎的大滿貫。
主演的話劇《簡·愛》《活着》等等,在國家大劇院一票難求。
《琥珀》海報
能做到這樣,得是真的迷。
《活着》的導演孟京輝說過:
袁泉是個很用心的演員,不管是否有她的戲份,隻要有排練,她準會到場。沒有她戲的時候,她會在劇場邊的椅子上蜷着看别人演。
演《簡愛》的時候,她穿着10厘米的高跟鞋,一站就是165分鐘。看上去瘦弱的袁泉從來沒有抱怨過。
排練《趙氏孤兒》,袁泉從舞台上摔下來。
整個肩膀塌陷,鎖骨粉碎性骨折,被直接送去急救。連續五個月在病床上平躺。
後來剛剛恢複,肩膀裡還有一塊鋼闆還6個釘子的袁泉,又趕回來排了500多場戲。
她到底迷話劇的什麼啊,不賺錢也要演,受傷也要演?
話劇《簡愛》中的袁泉
一個話劇從排練、演出到巡演,一般跨度是兩到三年,甚至像《簡愛》09年排,演到現在(2013年)、明年、後年,可能還會接着演。你會慢慢感受角色在你身上的成長,是有這種變化的感覺的。
比如說我要去拍一個電視劇,可能每年可以拍4、5個,泛泛的角色,并不真的是擊中你的角色的話,也許創作力就沒那麼強。
但是在話劇這一塊,它跟你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跟你的生活好像有某種連接的可能性。
她迷的,是表演最原始的感動和沖擊——
一點點找到另外一個人,一點點在舞台上成為那個人的感覺。
既然要成為另一個人,就得先放下一部分自己。
有人說袁泉現在年齡大了,眼窩凹陷,顴骨突出,越來越不好看。
人家也不太在意,年齡這玩兒賦予你的不就是這個麼,與其動刀動針把自己變成硬臉美少女,袁泉是這麼想的:
我喜歡自己這張有閱曆的臉,因為契诃夫的很多話劇,都要40歲以後才能演。
你說說袁泉,自己不炒作、沒話題就算了。
你替人家有這些的操啥閑心啊:
愣眼、咬嘴唇,看上去楚楚可憐
其實未必是演員願意這樣。
對了,袁老師還給很多演技稀爛的中年小花們科普過一句常識,希望楊老師、楊老師、唐老師、趙老師等幾位我國著名中青年女演員學習一下:
對于一個明确要把演員當自己終身職業的人來講,什麼年齡演什麼角色,這是常識。
3慢慢往前走就好
為了防止大家被誤導,肉叔還得把前面的事兒給補全——
其實袁泉不管是求學還是演戲,都沒看上去的那麼“慘”,至少,她自己能從中取樂。
戲曲學院附中那幾年寫信回家,不光是自己練功練不好的哭哭啼啼,還有開心事,袁泉每次說起自己當時的成績,想起來都樂:
政治96,英語99
語文92,曆史100
曆史老師說,我的考卷實在找不出任何錯誤,字迹工整,一字不差
順便給大家看下她的字
而且,盡管當時練功被老師誤以為是“不努力”,但其實她現在最感恩的就是當時老師的嚴格:
我覺得京劇表演給予我的是一種作為演員特别專業的态度,它真的是苦出來的,而且你受了這苦,也未必出得來。
說繁重的課程也曾讓她覺得天空是灰色的,走路總是低着頭。
其實96明星班集體抱怨過學業繁重、作業太難,章子怡劉烨秦海璐都說過好多人想退學,史稱愁雲慘淡96班,或人人退學96班,哈哈哈哈哈
但96班的班主任、袁泉的伯樂常莉老師說過,袁泉“大大咧咧”“其實什麼都想好了”。
常老師早就下過斷言:
我覺得她會(紅)。
她的外部條件和内部條件都很好,這在演員中是少有的。
但是她不會突然紅,她屬于那種逐漸紅起來的演員,這與她的性格有關,她不張揚。
親自找到袁泉,把她從電影學院“挖”來中戲的常老師,果然看得準,這孩子——
樂天,又不張揚。
2009年,袁泉和夏雨結婚。
結婚那天,沒有隆重的婚紗,沒有莊嚴的儀式,沒有黃老師和楊老師大婚的那種震動大半個娛樂圈的排場和奢華。
袁泉和夏雨就白襯衫白裙子,回到最初相識的中戲校園,隻花一個小時拍了一組寫真。
那天剛好新生入學。
她覺得,他們在婚姻也是新生報到,“就很好”。
就跟夏雨的愛情和婚姻似的,兩口子都是“小孩子”,不急,也不張揚,用她自己的話來說:
按照我自己的習慣和節奏,慢慢往前走就好。
她更在意生活本身,每天最喜歡的,是一家人在餐桌前那一點點的共處時間。
至于紅不紅?
再說吧。
如果你不踏踏實實生活,就沒辦法真正去理解、明白人們日常生活的狀态。
如果你每天都被架空,像飄在雲端上面,被所有人保護起來,是沒有辦法演好戲的。
那隻是一種現象,而不是生活的本質。
回到柏邦妮最開始給好朋友袁泉的那兩句定語:
如果你覺得袁泉是一個很淡的人,那麼你錯了。
如果你覺得袁泉是一個很弱的人,那麼你又錯了。
你看,袁泉所有的不弱、不淡,其實都是源自她本身對演戲的堅定,對生活的熱愛。
袁泉為什麼在圈子裡看上去那麼另類,仿佛不混娛樂圈一般?
你看她清澈和堅定的眼睛,大概就有個答案了吧——
知道自己要什麼,不受誘惑幹擾去執行,總是懷着樂觀和熱愛去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