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生物危害
請務必穿防護服入内
害怕嗎?
别誤會,Sir不是在制造恐慌。
因為這不是最可怕的。
當這樣的标識,突然出現在你平時生活的大街上,小巷裡,當你對它習以為常的時候……
才是一級恐慌。
《血疫》
The Hot Zone
今年是現實題材集體爆發的一年。
《切爾諾貝利》創造了IMDb曆史最高分。
《血疫》緊随其後。
前者,人們對抗的,是人造物——核能洩露。
後者,我們面對的,是大自然的反噬——
埃博拉病毒。
恐慌再次升級。
我們對它,毫無了解。
這是絲狀病毒的一種。
生物危害等級為最高的4級(艾滋病和SRAS為3級),緻死率可達90%。
目前,人類仍未找到有效的治愈方法。
它對我們,毫不留情。
字面上難以直觀理解埃博拉的恐怖。
《血疫》的開場,讓你直面它的威力——
感染病毒前後七天。
起初,隻是頭疼,後來蔓延到眼珠、太陽穴。
你以為隻是普通的發燒。
因為緻死的病毒,懂得用這些小病小痛作掩護。
後來症狀迅速失控。
惡心、高燒和嘔吐,臉上布滿疹子。
一個鏡頭,預示病症已經超出常規——
空姐反複到廁所傾倒着病人的嘔吐物。
明明已經吐過N次,可暈機袋裡的“分量”完全沒有減少。
從粘稠物,到純液體……
再然後,是血液凝固,腦組織液化,器官嚴重衰竭。
可以說,此時,病患已是一具行屍。
病毒極速增殖,引發嚴重出血熱。
生命最後,血液從身體的每一處孔洞噴射而出,血液裡,甚至混有腸壁組織。
高能預警——
3。
2。
1。
死亡報告常以此句作結:
“崩潰并流血至死。”
再無任何描述、分析、結論。
這,馬爾堡病毒的完整發病過程。
而它的近親,埃博拉的破壞力和緻死率,還要更上一層。
而且,這還隻是病毒入侵的第一步。
病毒把宿主身體吞噬殆盡後,在空氣中四散,開始尋找它的下一任宿主。
它在人類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開始瘋狂繁衍。
《血疫》由國家地理頻道聯合FOX制作,是改編自同名紀實文學原著的6集迷你劇。
分級:tv-14(14歲以下兒童不适宜觀看)。
講述分别發生在非洲和美國,人們發現、對抗埃博拉病毒的故事。
每一幀都驚心動魄,每一秒都危機四伏。
看不見、摸不着的生命捕食者,随時就在你身邊埋伏。
1976年,剛果共和國,紮伊爾。
埃博拉病毒首次爆發。
為探尋病毒源頭的卡特來到這,看到的,是醫療條件的落後。
看似祥和的景象,其實每個動作都藏着緻命危險。
比如,兼任護士的修女為居民打疫苗。
可仔細看——
她反複使用着同一支針頭。
資源匮乏。
而政局動蕩,内戰頻繁,加大了國際醫療援助的難度。
落後的觀念和習俗,更是加速了病毒的傳播。
當卡特趕到埃博拉爆發的村落,眼前隻剩一片死寂。
什麼是絕望?
不是無力對抗,而是放棄頑抗——
這不是戰争
這些人燒了自己和他們的村莊
防止病毒傳染
瀕死的村長,請求卡特提前殺死他,并把他的遺體火化。
因為按照傳統,再過不久,附近的人就會趕來這裡,觸碰他的遺體。到時病毒擴散,結果不堪設想。
落後,比任何痼疾都難根治。
本是來救助的卡特,此刻能幫上的忙……
隻能是點燃火焰,滿足村長最後心願。
埃博拉在非洲的肆虐,是貧窮、落後和戰亂所緻。
那麼,當它出現在美國,會被第一時間控制并撲滅嗎?
未必。
1989年,美國,馬裡蘭州。
黑澤爾頓公司進口了一批猴子,打算用于供應醫學研究。
但這群猴子突然出現厭食、脾髒腫大、皮下出血、出血性腹瀉等症狀,接近1/3的猴子死亡。
南希和她的助手,穿上了與外界完全隔離的防護服,“沐浴”着足以殺死絕大部分病菌的紫外線,步入4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作為美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的獸醫病理學家,她正要做的,是檢驗一塊病猴的脾髒,确認其中是否有絲狀病毒,盡管“中獎”幾率隻有萬分之一。
常識是,在可能存在的緻命病毒面前,怎麼謹慎、細緻都不為過。
但,我們看到的,是南希的疏漏——
解剖過程中不小心劃破防護服。
是眼鏡男的不以為然——
堅稱根據經驗,那隻是普通的猿猴出血熱。
他甚至還和同事一起聞了聞裝有樣本的瓶子,确認“有沒有韋爾奇葡萄汁的味道”。
南希來到猴舍,打算帶走幾具猴屍,用新鮮的肌肉組織做進一步研究确認。
在她面前,是可能攜帶高危病毒的屍體,卻被随意包裹在袋子裡,開始逐漸解凍,再過不久,可能就會融化成肉湯,導緻病株在空氣中擴散。
坐擁先進醫學技術的國家,似乎更加缺少對自然的敬畏和必要的恐懼。
而檢測結果表明,埃博拉病毒,确實進入了美國。
當卡特發現猴舍裡還存在另一隻病猴時,所有人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埃博拉病毒可能會在華盛頓擴散。
美國坐擁先進的醫療體系,成熟的科技。
面對埃博拉,他們為自己的驕傲付出了慘重代價。
對付病毒,常有三闆斧:疫苗,藥物,生物隔離。
但當時,埃博拉既沒有疫苗也沒有藥物,隻能采取最後一種手段:
處死病猴,清理猴舍。
可面對南希和卡特的提案,黑澤爾頓公司表現出的,是遲疑。
殺死病猴,安全。
但也狠狠賠了一把。
疾控中心最關心的,卻是這次疫情處理行動的領導權,和對輿情的嚴格管控。
為了避免驚動民衆,官員選擇把疑似感染的人安置在普通醫院,而不是隔離在研究所内。
起初,和病猴接觸過的員工,甚至仍可以自由出入公共場所。
華盛頓郵報的記者,早已被各種蛛絲馬迹吸引過來,日夜在猴舍附近盤桓。
更難解的是,出于人道主義,衆人一緻贊成對病猴逐隻實施安樂死,而不是直接釋放毒氣。
這無疑将極大地增加了行動人員感染上病毒的幾率。
千鈞一發的局勢,似乎正逐漸朝向失控的态勢發展。
戲劇性的是,事後,專家驗明,此次爆發的雷斯頓埃博拉病毒,隻會作用于猴子,對人類幾無緻命性。
但,這并不會讓這次驚險的除疫行動,變得毫無意義。
正如劇中所說,埃博拉病毒,一定會回來。
自1976年首次出現後,埃博拉病毒已經在世界範圍内爆發了28次。
去年,新一輪疫情爆發。根據剛果(金)衛生部的數據,截至2019年6月5日,埃博拉病毒共造成1357人死亡。
這無疑是針對所謂人類中心主義一次次敲響的警鐘。
大自然,并不是無條件被我們糟蹋。
你也應該懼怕它
面對瘟疫,人類總是要在付出慘重代價過後,才漸漸明白如何應對。
雷斯頓埃博拉病毒,是一次警醒,同樣是一次演練,帶來的經驗和收獲,都會成為今後的助力。
2014年,《時代》雜志評選出的年度人物,是“埃博拉鬥士”。
時代雜志主編Nancy Gibbs在闡述年度人物的選擇時說:
埃博拉疫情是一場戰争,也是一次警告,全球衛生系統還不夠完善,還不夠保證我們每個人都免受疫情困擾。有那些醫護人員奮戰在一線,其他人才能在夜晚安然入睡。出于敬佩他們的勇氣和憐憫之心,出于他們為世界建起防線争取了時間,出于他們冒險、堅持,以及犧牲和拯救……
劇中,Sir印象最深刻的也是這些直面病毒的一線人員。
為了撲滅疫情,南希傑瑞夫婦不得不把家庭放在第二位,打破了“不同時出現在第一線”的約定。
南希更是連自己父親去世時都沒能陪伴在他身邊,而是選擇堅守在崗位上。
甚至,連普通伴侶的親密舉動,對于他們來說,也因為顧慮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而變得奢侈。
他們犧牲家庭、生活,甚至生命,隔在未知的病毒面前,把我們死死攔在身後。
你知道誰會第一個得病嗎?是看護者
護士把它沖一個病人傳播給下一個病人
但她生病時,她的丈夫或女兒會照顧她
當我們互相展現愛、善良和感情的時候
埃博拉病毒就會傳播
《血疫》的出現,不僅告訴我們病毒有多可怕。
更是一則警醒。
不要總在事後,歌頌犧牲者的偉大。
對自然的敬畏,對疾病的重視,才是對他們最有意義的回報。
在生命結束前最後一秒真情告白。
不如在病毒開始的第一秒,嚴陣以待。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