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簡介:如果說戛納、奧斯卡等電影節大獎一直以來與諾蘭隔着一步之差,那麼這部片子将會使他離電影節大獎更加遙遠,但值得慶幸的是,他必定會與觀衆的距離越來越近。

...
...

距離今日,于今年9月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的諾蘭新片《信條》已有十多日。片子由華納出品,而這也是諾蘭導演的第11部長片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這仍然是諾蘭自編自導純原創的長片,并且耗資達到2.05億美元,可謂大制作,而在大陸第一天上映時也有了5660萬人民币且不斷上漲的成績,所以整體反響呈現大好趨勢。

基于導演前作、慣用商業類型套路、對工的劇作、情感漏洞、哲學動作戲、人物動機模糊且呆闆上給予6.5分評價。這一切源于導演對于觀衆的消費和影片所展示出的所謂燒腦但卻無用的線索呈現,甚至是老套且不清晰的特工諜戰主題。

畢竟諾蘭作為中國知網搜索最多的國外導演,廣大觀衆完全是可以值得一看的,尤其是推薦給諾蘭粉和“諾學家”們去看。

基于諾蘭優秀的前作《記憶碎片》、《星際穿越》《盜夢空間》《敦刻爾克》等,所以在看到這個電影時,我是非常期待的,而看完《信條》時,我的第一反應認為這是一部基于前作多方面的緻敬和整理出來的片子,其實就是在說——《信條》并不如他的前作。

單從這部來看,諾蘭很愛他的觀衆,也開始迎合奧斯卡主流的政治口味,表面他心裡對獲獎是有一定渴望的,所以最終他既保留了觀衆喜愛的原有屬性(錯覺想象),也向影視圈層表現了妥協(白左、自由意志至上、平等主義等)。

在這個基礎下,影片仍然對于觀衆給予了很大的觀影愉悅和期待,而關于影片可圈可點的地方其實是不少的。

例如他慣用的影片序幕呈現,利用強烈的視覺體驗+主題的直接表達,展現這個影片中的規則包括信條的兩層诠釋:“Tenet”和堅守信條的黑人特工(被選召的男人)。

甚至還有一如既往對時間、空間的認知和想象力,在序幕之後,正片總是會讓觀衆思考并懷疑每一個點,懷疑人物的行動,對應片中所給的真假畫像和印度軍火商的真實身份設定。簡單來說導演就是讓觀衆時刻思考:這個人是這個時空的嗎?這一切是真是假?他們現在的行為是否倒放出來的?

這也是導演一貫的風格,為觀衆制造了一種特殊的觀影情緒。

但在這部片子的最後他不但推翻了所有錯覺,還給予了唯一的答案。這雷同于諾蘭早期成名作《記憶碎片》,也區别于《盜夢空間》結尾所給出的旋轉陀螺。

那我們再來看《信條》 ,其實就是《記憶碎片》 “倒放式”的叙事手法加上《盜夢空間》科幻時空概念的整合體。

不僅如此片中還給予了很多前作彩蛋,例如同來辨認陣營、時空的警徽和紅藍标志,對應《盜夢空間》裡辨認現實與夢境所需的标志;例如男主被綁在椅子上向後倒下,并吃下藥丸再度醒來則對應了小李子倒入浴缸從夢境醒來的情形;而結尾争分奪秒讓過去和現在嚴絲合縫則對應了《星際穿越》裡的飛船對準卡口……

可是,到了這部片子我想會讓電影節評審和非粉絲向的觀衆越來越不買賬。

這主要源于四點:快而重複的信息堆疊、開始出現裂痕的世界觀、越來越立不住的人物情感、老套且死闆的人物行動邏輯。

在150分鐘的篇幅中,影評本能充實地展現出一個清晰的主題,但在整個正片中,堆積了過多無用的叙事線條,你追我趕的叙事節奏往往讓觀衆還沒反應過來“這件事你要講什麼”就已經開始講下一件事,到最後我們能看到的隻有男主cp一隊、女主的選擇、印度大佬。

其餘信條團體、三戰、負責研究的女博士、烏克蘭英國中間人、女主感情線、家暴的具體細節和緣由統統不再提及。

這明顯有些欲蓋彌彰的味道。

在《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中我們能夠明确地知道這個世界的規則,一旦背離其後果是什麼。那麼在這個團體和人物行動時會交代得非常清楚,你要麼再也醒不過來,要麼就是永遠在平行宇宙的裂縫中遊離徘徊。而最終主角一定會觸碰這個明确規定的禁忌,觸碰後産生的後果讓觀衆對結尾産生一個足夠大的想象空間和憧憬。

而在這個片子中,對于結尾的想象我們已能從開頭得知,并且結尾的反轉也都是可以猜測的,但是反派毀滅世界的行動動機既然是因為絕症+死于話多這點真的很無語,對于輕松得到改變世界的物質的BOSS來說真的過于輕松簡單,不禁讓人懷疑到底是誰的智商受到了碾壓,這一點比起滅霸來說真的差了不止一截。

而這個裂痕也有一部分就牽扯到片中所呈現出單薄人物情感和想當然的人物關系。

影片中男主為了接近最終BOSS,先是接近了女主,坐下來也不是很熟,突然男主的一句“你一定過得不幸福吧”,女主就開始從“我和我丈夫的感情産生了很大矛盾”這句話讓女主回憶,閃回了結尾出現的遊艇場面。

男主、BOSS、女主的是典型的三角劇作關系,但整個片中我既感受不到男主對女主的相互暧昧關系,也感受不到BOSS和女主的相愛相殺到底是為什麼,這一切的出現得都顯得十分刻闆。

并且我們幾乎看不到一家人的情感互動和男主對女主的行動邏輯。你說男主是喜歡女主這好像太牽強;你要說男主認為女主對于任務的存在是有重要意義的,但導演似乎也沒想展現得如此理性,畢竟結尾疑似被家暴的女主随着自己的自由意志提前崩了丈夫,可這一切因果是如此想當然的合理。

而反派死後這個世界并沒有被毀滅,不過這也恰好印證了“祖父悖論”——發生過的事情就是發生了,它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說到人物行動邏輯,這片其實就是一個堅守信條的黑人特工帶着高級時間概念承擔起拯救世界并一直前行的片子。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并不能看到如此堅不可摧的信念來源,在這個任務團體人人都堅守信條,與最後的女主的選擇形成鮮明對比,可除了硬設定的堅定以外,兩種意志的對比也完全不夠,并且真的都是硬設定。

而除去所有觀衆Buff和前作思考,不禁讓我們産生諸多疑問:動作戲全都是抱在一起前後摔是不是像極了WWE選手假摔對抗大賽?

仿佛知道一切的印度軍火商為什麼不知道自己被殺的事?

既然有“祖父悖論”的存在,那保護男主的那個人其實是舍命違背規則拯救了男主的,也就是說在這個片子裡的設定未來是可以去改變的,那男主有沒有可能利用此去改變這一切?

人物的反抗動機是不是可以在掙紮一下後做出選擇?開頭提到 “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女博士是不是都是噱頭?

一切的“天機不可洩露”是否大多為故弄玄虛?

即使是PG13的大衆電影分類,但在類似于《盜夢空間》最激烈的結尾,雖同樣采用了平行剪輯的叙事手法,但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很大的落差。不但讓人看得有些困倦,片子還失去了他前作所涉及的少許幽默元素,在二刷的同時也否定了更多的優點。

當導演過于想消費粉絲和追求自己的野心時,這種中和是難以平衡的。這就好像片子在兩個半小時快節奏還使人反應不過來的大量信息下,産生了所謂的燒腦一樣,因為有太多信息是無法服務與主題的。

而我本以為會在《信條》 看到一個時空高概念所展現出的明确的主題,最後讓人撕心裂肺并引發深思。但其實并沒有,在觀衆反響中第一反應不但和我一樣被弄得雲裡霧裡,仔細想來其實導演能展現出出的核心的确不夠統一。

它的主題本該像《降臨》一般:“如果你預見了注定會發生的未來,你是否還會繼續前往?”

又或者不同于《告白》裡,松隆子的女兒被殺已然不可逆轉,但故事通過不同人的視角還原整個事件過程,讓結果變得非常合理。雖然是講了一個母親複仇的故事,但這一切使得故事有了足夠的張力。

但最終看來,兩者不但都沒有,還會讓部分觀衆覺得認為:“你看不起我,你是不是覺得我連這點事都搞不明白。”

綜上所述,這就是諾蘭即使有渴望也沒法獲獎的原因。因為在觀衆和藝術兩者之間一旦無法截取平衡,那最終必然會産生一個雙雙落空的失衡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