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悄悄組成了“複仇者聯盟”。
重新清算7年前“黑公交”的《德裡罪案》,化上濃妝引誘罪犯、為孫女雪恨的《外婆》,還有為了讨回正義化身超級英雄的《一個母親的複仇》……



這樣的題材,國内難得一見。
但你以為印度電影有的僅僅是“尺度”?
呵呵。
這部新片又給我們上了一課——
《無所不能》
Kaabil

看這部電影的第一眼,絕對會被女主的顔值驚豔。
不誇張地說。
靓絕今年暑期檔。



然而這樣的面容,男主卻——
看。不。到。
他們的相識,始于朋友為同是盲人的兩人安排的相親。
這怎麼能是複仇大戲呢?
先天不足,連兇手的樣子都沒見過,如何指認兇手?
即使面對面,連對方的衣服都碰不着,又如何抓住兇手?
片名給了你答案。
《無所不能》是一部非常具有印度特色的“三幕劇”。
分别是三種類型風格。
解釋了三種“無所不能”。
電影第一幕,是愛情片。
盲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戀愛?
能。
之前口碑大熱的印度電影《調音師》的主人公,帶上墨鏡,裝作盲人。
而真正看不見的人,其實不想搞特殊化。
《無所不能》中的主角看上去,不戴墨鏡,甚至拒絕使用導盲棍,和普通人無異,仔細辨别才能發現他是怎麼做到的——
下樓梯時用腳後跟輕輕夠到邊緣,找準位置再邁出腳步。

因為看不到。
他反而訓練出強大的聽覺和嗅覺。
幫鄰居小孩修自行車,一聽就知道毛病在哪;憑借氣味和口音,辨别鄰居并打招呼。


在電影的前三十分鐘,堪稱是大型的撒狗糧現場。
還是正常人一樣。
逛廟會,逛商場,逛遊樂園,“看”表演。



在衆目睽睽之下,跳舞。

在風景明媚的海邊,求婚。

買下視野絕佳的高層住宅,一起憧憬未來的生活。

即使他們,看不到。
但就像最開始,妻子疑慮的——
現實中,負負怎麼能得正呢?

如果第一幕還是甜美的浪漫喜劇。
那麼從第二幕開始,《無所不能》就急速墜入現實。
羅漢和蘇的美夢,被撕成碎片。

趁男主不在,議員的弟弟侵犯了女主。
而這,隻是另一種“無所不能”的開始。
一開始,男主選擇報警。
可是,在采集證據最關鍵的有利時間裡,兩人卻被離奇綁架囚禁。
等到了警局,沒有證據,男主被懷疑是誣告。

他們等到的不是公道。
更是更多的侮辱和威脅。
甚至,反派的議員哥哥,親自登門。

不堪忍受的妻子,懸梁自盡。
留下的,是破滅的婚姻、是冰冷的屍體,是二人還沒有過完的蜜月。
作為一個男人,無法保護自己的家人。
因為是盲人,又無法指認兇手。
當警察與議員沆瀣一氣。

身為盲人的男女主角,或許可以通過努力過上平常人的生活。
但也抵擋不住權力對普通人為所欲為的碾壓。
仇恨,比海還深。
但複仇,卻比登天還難。
這時,電影為男主帶來第三種“無所不能”。
渺小的個體如何挑戰龐大的權力系統?
Sir不想劇透。
僅僅是Sir觀影的現場——
急促的呼吸聲,短暫的驚呼聲,隐隐的抽泣聲,不絕于耳。
複仇之路波折不斷,但拳拳到肉,大快人心。
可能又是一部開挂的印度神作?
必須承認,《無所不能》的确有許多高于現實的成分。
但它勝在用巧妙的情節,化不可能為可能。
幾處前後呼應的劇本設計,在漫長的電影時長裡成為埋設的暗線。
就像男主出門相親的第一幕。

盲人後腳跟着地走台階,路過街面消毒的工人,在一旁為自行車壞掉而苦惱的小孩。
台階,消毒,自行車。
這些不起眼的細節,成為日後故事的重要情節。
比如,男女主進入裝修中的新公寓,一片歡聲笑語中,提到了兩個重要的信息。
一個是電梯。

服務電梯往前十六步,就是為裝修新電梯空出的大洞。
一個是繩索。
要是掉下去,安全繩,才能救你的命。

而這兩個細節,在最後的決戰,成為男主的制勝法寶。
這種前後的鋪設,讓沉浸在複仇快感中的觀衆,在結束之後突然想到,會瞬間明白這種良苦用心。
比如,結尾的絕戰裡,有一段持槍的第一人稱視角戲。
但男主又何來“視角”?

比起抓不住敵人更無力的是——
敵人在你的槍口下,你卻找不着他。

想到這一點,這種盲人複仇的無力感,才是真的如潮水一般。
不論印度電影如何地反饋現實,如何在題材的禁區摸索。
印度,依舊是全世界女性權益受侵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從《摔爸》,到《護墊俠》,到《廁所英雄》,到《德裡罪案》《一個母親的複仇》。
再到如今的《無所不能》。
電影想改變的呼聲,恰恰戳中的,是難以改變的現實。
當社會上層的貪婪醜惡嘴臉暴露無遺,當國家的暴力機關腐化堕落,當權錢勾結成為一道永遠無法觸碰的天花闆。

普通人為了發聲,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更可憐的是,受到傷害的弱勢群體,可能根本無法發聲。
但《無所不能》沒有回避這一點。
電影裡的羅漢,為什麼能夠戰無不勝?
其實,在一開始就告訴了你。

自信,自強,自力更生。
男主演赫裡尼克·羅斯漢在面對采訪時說到——
……他(主人公)遇到了一些不公的待遇,才體會到了自己的無助與弱小。而在此之前,他一直認為自己與正常人沒有區别……把弱勢轉化為優勢,他才能做到别人無法想像的事,完成複仇。
正是這種草根的力量,讓每一個觀衆都能感受到那一股茁壯的生命力。
畢竟,面對階層的不公,社會的壓力,每一個普通人,都是同盟。
同樣,在采訪中,男主演赫裡尼克·羅斯漢一遍又一遍地表達對中國觀衆的感謝。
……中國觀衆的包容心很強,能夠接受不同國家的不同類型電影,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這會使我們感覺到被尊重……
為什麼?
Sir覺得不僅僅是包容與尊重。
應該是,每一個觀衆都能從這個故事身上,找到自己情感的落點。
就像我們為什麼羨慕喜歡這些鄰國的現實題材電影?
原因很簡單。
我們總想在别人的故事裡,看到自己。
用别人的故事,說自己的情。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