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離世為今年再添上一抹悲傷。

一開始我也打算寫一些東西悼念一下金庸先生的,可是真當我坐下來想寫一些東西的時候,我不知道應該寫些什麼。該寫的大家都已經寫了,已知的和未知的我也通過各種途徑知道了。


...

我無法洋洋灑灑地去談金庸的作品怎樣,也沒有資格去評判他的成就,因為我真的沒有看過金庸的小說,我對他作品的了解基本是來自電影和電視劇。但這并不妨礙我實實在在地感到一些悲傷和失落。因為,我覺得現在沒有哪個小說家能像他一樣成就了很多人,也影響了幾代人。

在我小的時候,電視基本上是我獲得消息和娛樂的主要方式,我看過很多電視劇,除了四大名著,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作品改編的版本比其他小說家的多,而是因為他寫的故事是“大格局”,更經得起推敲回味。而且當年那些演員也的确将這些故事變成了經典。

這些經典已經給我提供足夠的話題讓我認識了很多人,也消磨了很多無聊的時光。

相比于《還珠格格》,我看了很多遍黃日華版《天龍八部》,以及号稱射雕三部曲的朱茵版《射雕英雄傳》古天樂版《射雕俠侶》和賈靜雯版《倚天屠龍記》。


...

——我以前很怕我的一位舅舅,總覺得他很兇,我也沒什麼話跟他聊。以至于我最怕寒暑假去他家那種相對無言又很尴尬的場面,但一部《天龍八部》緩解了那種坐立不安的冷場。我們喜歡坐在一起看“帶頭大哥”,看喬峰召喚神龍,一起猜測到底誰是幕後大boss。

即使看第二遍也不會覺得厭煩,因為我們還可以在一起讨論為什麼慕容複執着于複國,大燕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沒有了喬峰的契丹最後怎麼樣了,六脈神劍跟後面的南帝一陽指有沒有什麼關系?那個時候我們有很多理由去霸占電視,把《天龍八部》再看一遍。


...

現在回頭看《天龍八部》,你會發現真的很少有作者在一部小說中把國仇家恨,生死情誼說得這麼淋漓盡緻、酣暢痛快。先生雖然沒有直接寫家國大道理,卻也讓我們明白慕容複和喬峰之間的差距,個人得失與曆史責任的沖突應當如何抉擇。江湖的恩怨情仇隐藏更深不僅是一代大俠的風骨氣概,還有人生無常求而不得和到頭一場空的悲哀。

另外,他不僅寫家國也寫愛情,大俠的愛情,儒者的愛情,愚者的愛情。這些愛情中有無可奈何、有求而不得、有将就、有錯過、有執着,蹉跎失去中訴說的不過是憐取眼前人而已。


...

——當年李若彤和古天樂的《神雕俠侶》出來以後,讓我不僅對“冷若冰霜”有了具體的概念,也驚豔于“平平無奇”的古天樂。我讨厭郭芙,讨厭黃蓉,不喜歡李莫愁,對那個觊觎小龍女的尹志平更是恨地牙癢癢。那時候,我和小夥伴們最多的話題就是“《神雕俠侶》裡面你最喜歡誰”,并以此拉幫結派、兩看相厭。

後來再看《神雕》的時候,我大概知道愛情是什麼的時候,便開始和身邊的小夥伴想象,林朝英跟王重陽之間的故事,我們會争論楊過到底喜不喜歡小龍女,《倚天屠龍記》中的黃衫女子是不是楊過和小龍女的後人。為了争赢,我還曾花費很長時間去知乎、豆瓣尋找我的論據。


...

其中,我在知乎上看到不少新奇的論點。比如王語嫣與慕容複生了個兒子叫獨孤求敗,比如楊過最終續弦郭芙,楊逍是楊過和郭芙的後人······

我突然發現,原來真的有很多人癡迷于金庸先生的作品研究分析。長篇大論的背後,是許許多多普通人的好奇心,這些好奇足以慰廖一大段孤獨的時光。

因為好奇,所有投入,因為癡迷,所以快樂。無論是自己埋頭苦尋還是與人争論,先生用嚴謹的布局,巧妙的設計,隐晦的暗線給了我們許許多多的課題和話題,也讓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豐富了自己,也遇到了“知己”。


...

——朱茵版《射雕英雄傳》讓我對黃蓉改觀。那個玲珑聰慧的綠衫少女直率卻不那麼單純,而郭靖的憨厚愚鈍也沒有《神雕》中的大俠風範。這裡的故事讓我看到一代代傳奇人物曾經犯下的錯,經曆的失敗和路過的坎。這裡的人物性格豐滿,讓你無法去讨厭誰。黃藥師看似灑脫卻不忘亡妻,周伯通玩世不恭卻與瑛姑牽絆一生,慈悲為懷的段王爺也曾見死不救,手段陰毒的歐陽鋒卻對歐陽克愛護有加,心狠手辣的梅超風對黃藥師的尊重順從,楊康對養父的矛盾感情·····

這部裡面沒有《射雕》的宏大曆史背景,卻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人的掙紮。


...

——《倚天屠龍記》,關于這部最多的問題應該就是“張無忌到底喜歡誰?”而這個問題,我直到上大學,還在與人讨論。寝室的“卧談會”,課間的“座談會”我們都曾經就這個問題問過很多女生和男生。“張無忌為什麼選擇趙敏放棄周芷若?”


...

後來我再看其他版本的《倚天屠龍記》,我發現張無忌雖然老實忠厚,但也有自己的手段心機和打算。與其他金庸筆下的主角不同,張無忌的遭遇讓他明明有理由去報仇卻不執着于自己的恩怨,對于家國大義也沒有那麼多的原則束縛。對于感情也沒有像其他的主角一樣從一而終,看起來他更加“見異思遷”。不過現在回頭想來,與其把家國大恨背負在身上,顧忌太多辜負太多,不如像張無忌一樣學會放下,忠于自己的内心選擇。


...

對于金庸先生,也許我們沒來得及了解他,甚至沒有深讀他的作品。但是我們因他的作品而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時光,也遇到了很多相似的人。

童年,我們也曾身披被單,幻想自己是大俠,打坐盤腿妄想自己是逍遙派的弟子。

少年,我們沉迷江湖的快意恩仇,拉幫結派講究人與人之間的恩義,我們會拜把子,會義結金蘭。

成年,我們漸漸看懂作品中的人生,也明白了《天龍八部》說的無常到底是怎樣的悲哀。

經典的作品不就是這樣嗎?讓你乍見歡喜,再看沉迷,日久之後,你又會有新的感悟。

這些年下來,如若沒有先生的作品,我們應該會少了很多童年的樂趣,鬥嘴争論的回憶。當然也不會有自己愛戀的“神仙姐姐”,也不知道什麼叫作“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這許許多多的偶像,許許多多的故事,許許多多的道理,都是先生給予我們的,遺留給我們的。


...

江湖,先生留給我們了,剩下的隻能我們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