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 life didn't please me, so I created my life.--Coco Chanel

我的生活不曾取悅于我,所以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可可.香奈兒


她将黑色帶入時尚圈,小黑裙的問世風靡了一個時代。

她是“CHANEL No.5”香水的締造者、當人們問夢露夜裡穿什麼入睡的時候,夢露用性感的聲音說,夜裡我隻穿香奈兒5号。

她所設計的服裝和珠寶,同時兼顧舒适、華麗與流行。

她厭惡陳腐和傳統,簡約和優雅是她對時尚和奢華的诠釋。

她一生的崛起、名利、成就、遭遇都與男人有着不解之緣,她總是執着追求愛情,卻終生未嫁。

這位來自浪漫法蘭西的卓越的女性時尚領袖,指尖永遠夾着一支香煙,下巴永遠高傲地擡起。她被世人稱為“冷酷的女商人”、“天才設計師”、“難相處”、“自私”、“獨來獨往”、“工作狂”、“貴婦人之最”、“鐘愛高盧煙”。

她是創新,勇氣和女性解放的代言人。她的人生傳奇一直鼓勵每一個女性解放自己的身心,獨立和自信地尋找生活的樂趣,做一個無畏而快樂的人。


...

電影《可可香奈兒前傳》,以可可香奈兒年青時代的故事為背景,重點講述了年青的可可與鮑伊.卡佩爾之間的愛情,創造出癡情的白馬王子鮑伊卡佩爾的形象,Barbora Bobulova 飾演的可可機智妩媚,特立獨行,劇中卡佩爾在可可的男友巴桑家中第一次遇到可可,就愛上了她,他以為巴桑會娶可可,所以選擇黯然離開。但當可可離開巴桑去巴黎的時候,卡佩爾又一路找了過來,從此為可可出錢出人脈,為她的帽子生意保駕護航。在卡佩爾的大力支持下,香奈兒逐步在時尚界站穩了腳跟。雖然卡佩爾對可可情深義重,但在一戰結束後,興趣從商業轉型到政治,并娶了家境優越的朋友遺孀為妻,對于愛情,香奈兒有着異于常人的潇灑,她選擇退出,但依舊稱卡佩爾是自己的“一生摯愛”。


看完片子總覺得有那麼點兒不對勁兒,王子公主般的唯美故事,這真的是可可香奈兒的人生傳奇嗎?


于是去網上查閱可可香奈兒的資料,才發現關于可可香奈兒其實有兩部影片,一部是我看的《可可香奈兒前傳》還有一部叫《時尚先鋒:可可香奈兒》,兩部在豆瓣的評分都不算高,大家都是沖着女主的高顔值打分,美女+時尚總是養眼的。但故事情節都選擇大幅度地美化可可香奈兒,比如兩部片子對于可可香奈兒在二戰期間與納粹軍官同居,并涉嫌成為納粹間諜這樣的醜聞直接忽略無視,這自然讓人們對影片中塑造的可可香奈兒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

電影美化可可香奈兒并不奇怪,畢竟CHANEL的品牌依舊如日中天,公司為了維系品牌的商業價值和口碑,無論如何也不能對創始人口無遮攔,所以如今在影片中看到的是符合主流觀念的勵志女性形象,更加強調可可香奈兒的創新和變革的一面。而曆史上真正存在過的香奈兒顯然要複雜的多,紀錄片中屈指可數的幾段視頻,那時的香奈兒已經老邁,性格倔強古怪,常年獨自居住在酒店裡,1971年,1月10日,88歲那年香奈兒死在客居的酒店中,身邊沒有親人和沒有朋友,大名鼎鼎的時尚巨星可可香奈兒的悲涼晚景讓人感慨。


...


Dress shabbily and they remember the dress; dress impeccably and they remember the woman. --Coco Chanel

穿得醜,人們會記得那條難看的裙子﹔穿得美,人們就會記得那個女人。--可可·香奈兒


如果說電影中的可可香奈兒的人生美麗得像一個童話故事,現實中可可香奈兒從修道院裡長大,卻搶占了二十世紀巴黎時尚圈的頭把交椅,靠的絕不僅僅是好運氣。縱觀可可香奈兒的一生,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要素讓她成為時尚界的逆襲女王--韌性,眼界和時代機遇。


韌性


關于香奈兒的童年和少女時代,香奈兒本人就有三個版本,而且據說她把每個版本都講述得頗為“詩意”。電影中選擇了比較被大衆認同的版本,香奈兒的母親和父親從未結婚,母親去世的時候,香奈兒隻有12歲,父親是個四處遊蕩的商人,父親将香奈兒和妹妹送去了修道院後從此銷聲斂迹,在嚴肅清冷的修道院裡,香奈兒一直生活到18歲,并學會了縫紉技藝。


無父無母,無人痛愛,在修道院清苦的環境中長大的香奈兒有着強烈的求生欲,她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徹底無援。沒有援兵,沒有後路,她要活下去--隻能靠自己,隻有自己能救自己。有了這樣的堅毅,在今後一生的挫敗和打壓面前,這種韌性将不斷為她後來的成功補充着能量。


...

In order to be irreplaceable,  one must always be different。

如果你想要無可取代, 就必須時刻與衆不同 -- 可可香奈兒


眼界

對于大多數女人來說,改變命運的捷徑不外乎是嫁個有錢人,相夫教子,衣食無憂,如果運氣好,有幾個争氣的好孩子,母憑子貴,也能實現人生的大洗牌。


香奈兒曾經也是這樣想的,在離開修道院後,白天在一家服裝店當女工,晚上在咖啡廳賣唱,果然她遇到了花花公子巴桑,并如願成為了他的情人。年青的香奈兒的想法很簡單,隻要牢牢抓住巴桑,她就可以山雞變鳳凰。


雖然美貌是武器,但是擁有美貌的女人實在太多。而遇到有錢的花花公子,美貌這個武器常常失靈。除了美貌還需要一些靈巧和聰慧,才能對付那些膽敢進犯的新老情人。相比起一些隻會塗脂抹粉的美女,香奈兒有着無窮多的奇思妙想,她設計的衣服帽子在巴桑的朋友中大受歡迎,自然也能增進與巴桑的感情。


巴桑與香奈兒在一起差不多有十年,對香奈兒寵愛有加,但巴桑唯一不能給香奈兒的是婚姻,因為他的母親是不會接受一個家境貧寒的孤女做媳婦,等香奈兒認清現實,已經青春過半,差不多快30歲了。


女人的青春是易耗品,時間不等人,年過三十就是一道門檻,要麼換人,要麼死磕,認命的女人死守住一個男人,不靠功勞靠苦勞,如果男人有良心,就算是編外的家室,即便不能被最終認可,但依舊可以有口飯吃。也有的女人選擇在男人們之間輾轉,期望能找到願意接納自己的人,但最可怕的是丢了芝麻也丢了西瓜,落得個從情人到情人,最後終究抵不過年老色衰草草收場。也許中年後的她們藏身偏僻巷子裡,如同王安憶筆下的王琦瑤靠着回憶渡過餘生。


30歲的香奈兒認清了現實後,開始思索自己的未來,她需要一個比嫁人更加安全穩固的未來---走出去,為自己在這個世界謀得一份生存之地。依靠男人不過是希望他們能帶給自己衣食無憂,但真正聰明的女人卻知道比衣食無憂更好的禮物是眼界。有個賺錢本領的女人就如同有了脊梁。後來香奈兒談起巴桑,從未有過抱怨,相反她總是感謝巴桑為她打開了眼界,看到一個新世界。


離開巴桑香奈兒勇敢邁出了一大步,她獨自前往巴黎開帽子店,從此與時尚結盟。


...

Beauty begins the moment you decide to be yourself.

開始做自己就開始變美麗。--可可.香奈兒


時代機遇

香奈兒生活的年代,正是一個世界風雲變化的大時代,香奈兒的眼光和格局,使她有勇氣打破固有的習俗和階層,敢于創新。她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善于利用資源,順應了時代的變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女人們對于時尚和時裝的需求都大幅下降。男人們走上戰場,女人們需要工作養家,她們對于服裝的式樣材質都有了與過去不一樣的需求。香奈兒善于做各式各樣的舒适簡潔的衣服,輕薄的材質,方便簡潔的款式,将女人們從傳統的繁複刻闆的裙裝中解放出來。


可可香奈兒将男裝中的元素用到女裝中,此時大量的女性從家庭走向社會,她們不再喜歡複雜難受的裙裝,希望穿上舒服便捷的衣服,香奈兒的很多女裝都參考了男裝的式樣,比如褲裝,比如短套裝,都是女性地位改變後,不再将取悅男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标,她們有了工作,有了經濟來源,也有了獨立的人格和生活,香奈兒的服裝就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逐步占據了法國時尚界的重要地位。


好萊塢的崛起,要求香奈兒為明星們設計服飾,讓香奈兒品牌更加聲名遠揚。


...

Fashion passes, style remains. 時尚會過去,但風格永存。 --可可·香奈兒


香奈兒的一生有過無數的戀情和绯聞,卻終生未嫁,晚年她接受采訪時說,一個女人沒有家庭,是虛度了一生,并不知道這個采訪的真實性如何,驕傲如香奈兒應該是打碎牙齒往肚裡咽的,


沒有家庭,沒有孩子,孤獨的老死在旅店裡,這是香奈兒的命運,但無獨有偶,張愛玲也有着同樣凄涼的晚景。


女人需要家庭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植于女人們的母性,除了工作和自我,女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自我完善,沒有人會歧視家庭婦女,如果她是一位稱職的母親和妻子,她為家庭提供了溫馨溫暖的大後方。


能夠成為女王的人,思維方式已經不是尋常女人能夠理解的,欲戴王冠必承受其重,香奈兒曾開玩笑說,男人嘛,找年輕的太丢人,找年老的又太讨厭。


...


她自己已經走不出女王的人設,隻能将自己固定在一個高高在上的寶座上。能夠逆襲成為女王畢竟是少數人,人們用傳奇記錄下她們的足迹,她們是踩着荊棘舞蹈的鳳凰,給人間留下了罕見的梵音。


也許她曾羨慕過那些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女,羨慕她們可以單純善良地度過一生,哪怕世間沒有她們的名聲和傳說。這個世界上很少有絕對的平等,人從一出生就不得不面對等級的差異,地域,财富,性别,都能造成人與人的階層地位的不同。出生貧寒的人想要爬上社會階層的頂峰,在沒有資源人脈和背景的情況下需要付出的心力和精力都是超乎想象的。


香奈可可兒也許同樣經曆了世人無法想象的困境和磨難才到達了時尚業的頂峰,但我們甯可相信可可香奈兒穿着優雅華貴的時裝,一手端着香槟,一手抽着煙,款款有緻地完成了寒門到女王的逆襲。無論你是否相信,至少香奈兒品牌甯可塑造這樣的人設--她生來如此,她本該就是時尚傳奇,我們常常說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相對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就看你是選擇童話版本還是挖掘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