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光陰記載生命中的逆行者!

——《中國醫生戰疫版》

...

文丨舊故麻袋

2019年,一部名為《中國醫生》的紀錄片,将鏡頭對準了國内六家大型三甲醫院,與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來了一場近距離的面對面,用溫情、責任、矛盾和希望,講述了一個個令人動容的醫患故事。

...

人們對醫生這一角色其實并不陌生,生活中的我們總有感冒咳嗽、小傷小痛去醫院看病的時刻,但對醫生這一職業卻充滿了不理解。

...

《中國醫生》恰到好處的切入中國醫患關系的“痛點”,多視角呈現醫生這一職業的多面性,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醫生”的存在。

...

于醫生而言,要拯救的不僅僅是生命,還有生命背後的家庭。

...

最近,《中國醫生》紀錄片的導演團隊又帶來了新作《中國醫生戰疫版》,深度記錄從新冠疫情爆發到四月底醫療隊凱旋期間在醫護群體的抗疫溫情故事。

《中國醫生戰疫版》

...

《戰疫版》是當下對疫情記錄最詳細、最全面的紀錄片,驚訝于紀錄片背後導演攝制組的勇敢,原來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不僅有不顧生命安危奮戰在一線的醫生,還有不顧生命安危深入疫情一線的媒體人。

...

是他們的勇敢和無畏,讓我們看到了武漢4家醫院、8個醫療隊、30多名醫護、20餘名病人的深度記錄。是他們60天連續不斷的堅持,讓世人看到了武漢抗擊疫情的“縮影”,全景式呈現中國特色的超級醫療救治體系在抗擊疫情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

《戰疫版》用鏡頭将我們帶回到4個月前的抗疫一線,急駛的救護車、空蕩的街道、穿梭的消毒人員、防護齊全的醫務工作者······“魔幻”已不足以形容當時的生活狀态。

...

不在湖北或許感觸不會那麼深,而我當時被困在和武漢接壤的漢川,氣氛也是相當緊張,每天都會有巡邏車在小區附近播報“不能出門”的廣播;街道被層層鐵皮包裹,阻隔了道路;小店、菜場大門緊閉,吃不到鮮肉和鮮魚,隻能靠年前囤下的香腸和臘魚度日;手機上滿是新增數據和新聞;等待着新增數據的下降,等待着解封的通告;心态從一開始的緊張、焦慮、憤懑,到最後陷入麻木······


但鏡頭裡的醫生來不及焦慮,隻有時刻保持冷靜才能拯救更多的人。他們真實,有血有肉,也會害怕,也有喜怒哀樂。

...

有被病患感染,在隔離期間鍛煉身體、樂觀善良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科醫生餘昌平;有年近60歲做了心髒支架還堅持在抗疫一線的發熱門診的楊主任;有長住醫院50天沒回家的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區副院長餘開煥;有疫情期間無法與母親擁抱隻能隔着鐵栅欄握手的感染科副主任醫師陳曉蓓;有支援工作不間斷寫日記給天堂的奶奶分享感受的西交大一附院援鄂護士荔緣······

...

...

脫去白大褂,他們也是普通人,是别人的孩子、父母、親人。正如主題曲唱得那樣:“是誰的子女,是誰的父母,又是誰的家人,年夜飯上告别爸媽,是戰士拿起了槍,走上了戰火無聲的邊疆······”


危重病房裡,醫務工作者們争分奪秒,與死神賽跑,在病房内他們要時刻掌握病人的情況,在病房外他們要緊急開會讨論診治方案,休息對他們來說是奢侈的,片刻也不能懈怠,隻有24小時的神經緊繃,才能從死神的手中奪回這些生命。

...

酒店、公交、病區、手術室,醫務工作者的身影是疲憊又忙碌的,如果沒有這些鏡頭的記錄,我們雖然也能想象醫生的救治工作有多難,但有了這些鏡頭,通過鏡頭我們就能看到要打勝這場戰疫的艱辛,我們才會真切感受到“逆行者們”的了不起。

...

紀錄片中,鏡頭是克制的,大多數是對這場疫情客觀的記錄,并未一直焦聚在醫生身上,也并未從媒體的角度去歌頌、神化醫務工作者,這一點,難能可貴。這個“度”是很難把握的,既要讓觀衆感同身受,又要讓觀衆對醫務人員充滿敬意,但這一些都僅僅又隻是點到為止。

...

...

醫生是平凡的英雄,用“醫者仁心”做注腳,與“疾病”搏鬥,給“患者”信心,讓“生命”延續,将“希望”點燃。

...

經過這一戰,大家未來或許能更好的相信醫生、尊敬醫生,少一些“醫鬧”,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患者與醫生共同的敵人是“疾病”,隻有與醫生統一戰線、相互扶持,才能戰勝“疾病”,幸福生活。

...

紀錄片平平淡淡,卻總能在細節中讓你感動,眼淚不值錢,這段時光,是灰暗的,但這些英雄,值得被銘記,值得被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