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和題材元素的混搭與嫁接

并在這過程中提煉出主題和情感内核,

很值得類型片創作者學習。

——網絡

...

文丨舊故麻袋

Netflix又一次讓我大開眼界了,這次不是電影,不是迷你劇,也不是類型劇,而是讓人驚喜的成人向動畫集合。

...

這部名叫《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動畫涵蓋了18個不同畫風的動畫篇章,最長的不過17/18分鐘,最短的隻有5/6分鐘,制作上2D、3D、CGI、中國風......一應俱全,你想要的R級、科幻、驚悚、懸疑、迷幻、情色、暴力美學......它都有,18禁香豔鏡頭、濃郁的賽博朋克、迷離的肆無忌憚,隻有你想象不到的,沒有你看不到的。

...

目前,該動畫集合在美國大衆評分網站IMDb上,分值高達9.1,位列IMDb最佳電視劇集250榜單實時第24名。在國内還算具有評分價值的豆瓣上,這部動畫集合也收獲了9.4的高分,短短幾天3萬人标記,已成為2019年年度神作。

...

但在國内網絡上,網友對《愛,死亡和機器人》的評價趨于兩極分化:有大愛、盛贊的;也有覺得動畫隻是實現了技術上的飽滿,實際内容隻是瞎扯淡的。

...

但無論外界口碑如何,我看完前7集的感覺是:每一篇章的迷你動畫明明都能豐富成一部不錯的動畫電影,為何浪費拍迷你短片呢?技術上的成熟可以說已經是頂尖級别,内容上,由于篇幅長短限制,某些篇章在劇情上的确不占有時,但不乏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對人類的現世的反省。

...

而且我大愛這部動畫集合的片頭部分,每集進入正片前固定出現“愛,死亡和機器人”這三個詞語組成的符号,之後還會出現高度概括本集劇情的另外三種完全不同的新符号,突出動畫細節,有的隐晦暗示了短片所要表達的想法。

...

這讓我無端想起了《黑鏡》模式化片頭,每一篇章開始前都會出現鏡子碎裂般的固定畫面。我想,這或許就是奈飛常用的片頭方式吧,但的确簡介明了又帶感。特别是這一點在《愛,死亡和機器人》中得到了進階和優化,更加突出了片頭的特别表現手法和優勢。

...

不過今天的主題不探讨單集作品,因為我還沒來得及全部看完,待我看完所有動畫劇集,在對裡面讓我眼前一亮的篇章做詳細介紹。但我敢說雖然2019年才剛剛開始進入春天,但奈飛的這部動畫短劇完全有資格問鼎年度最佳。

...

...

其實在《愛,死亡和機器人》出預告時,我就燃起了對它的興趣,在短短一分鐘的預告混剪裡,充斥着各種畫風光怪陸離的動畫演繹,其中不乏斷肢、裸露、血爆等元素,讓人看完預告就能感覺這是一部惹不起的動畫集合。

...

而且該劇集由大衛·芬奇監制,他的電影,你一定耳熟能詳,即便是沒看過,你也一定聽聞過這些電影的名字,比如《七宗罪》、《搏擊俱樂部》,比如《社交網絡》、《十二宮》,再比如後來的話題之作《消失的愛人》,大衛·芬奇在電影的制作上可謂是傳奇般的存在。

...

奈飛最早和大衛·芬奇合作的劇集是《紙牌屋》,該劇一出,便被冠上了“最有權謀思想”的美劇,為奈飛網羅了一大批“紙牌粉”,去年《紙牌屋》全六季已完結,但屬于“紙牌屋”的話題卻從未中斷。

...

現在看來,《愛,死亡和機器人》每一篇章都極度風格化,兼容了不同的視覺風格、類型、地域文化以及主題核心,有反轉,有思考,也非常過瘾,的确有大衛·芬奇的影子。

當然在一篇叫好聲中,也有不少批判的聲音,主要批評的重點在于動畫特效的精湛掩蓋不了情節上瑕疵,劇本的深度不足,也就是我前面說的,視覺效果絕對沒話說,畢竟砸了大價錢,但在劇情上,打磨的比較粗糙,有些篇章比較抖機靈,有些篇章卻比較零散。

...

有人把《愛,死亡和機器人》歸檔為2019年的“瘋子”,我覺得這一歸檔正是符合了它的設定,在突破刻闆化的電視制作模式後,它用近于電影思維的制作方式去試新,結果也較為優秀的完成了它最初想要傳達的效果:尺度很大、沖擊很強、視效很絢。

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新模式制作更多這類劇集,把話題和尺度放一邊,有太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

最後,由于《愛,死亡和機器人》資源實在是太難找了,我好不容易找到了完整版,但也不知什麼時候會被“和諧”,大家在後台回複“愛,死亡和機器人”,就會有百度網盤的分享鍊接出現,趕緊下載,機不可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