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部9集醫療紀錄片《中國醫生》在愛奇藝悄然上線,豆瓣評分9.3。導演張建珍呈現了當今國内醫療的一些真實現狀,她将鏡頭對準全國各地6家三甲醫院,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各科醫生作為整個中國醫生的縮影,他們有的經驗豐富,有的年輕有為,有的救死扶傷,有的整形美容,共同恪守着“醫病醫人醫心”的原則。

...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第一緻死率的疾病,作為河南省人民醫院腦卒中中心的主任醫師,朱良付每天連做幾台手術,其餘時間忙于和病人家屬溝通,撫慰病人,他會從家屬角度考慮,詳細地為他們講解病因,取得充分地信任,在巡查病房的時候,他以輕松幽默的态度對待病人,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

在朱良付身上,有強烈的醫療責任感,将心比心,他覺得醫生一般都會盡心盡力,因為隻有醫生清楚地明白怎樣做對患者有利,如果失敗,首先自己的良心過不去。工作壓力太大,朱良付忍不住戲言自己不敢死,“如果我死了,那是浪費國家資源,大概25年才能培養出一個主任醫師。”但當大家把太多光環給他的時候,他認為,手術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不在個别醫生身上,關鍵是成熟的科技團隊力量。

...

他同樣肩負着家庭責任,結束了一天的疲累工作,朱良付趁着夜色回家吃晚飯,短暫的相聚,一家人其樂融融,可他來不及關心女兒最近的學習情況,就接到一個急診電話,匆忙打車回去醫院。

...

經常加班,高強度的工作讓南京鼓樓醫院的主任醫師王東進落下了頸椎病、靜脈曲張等職業病,下班後必須做頸部放松,最艱難的時候他戴着脖套上手術台。“絕對不讓自己的孩子當醫生,因為生活不規律,沒有樂趣。”一個護師這樣說。

...

鼓樓醫院内,徐晔是燒傷科住院醫生,25歲博士畢業後參加工作,他年輕帥氣有醫學夢想,很受病人歡迎。魏嘉是腫瘤内科副主任醫師,35歲已是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專業能力讓人佩服。在和病患的溝通過程中,他們兩個遭遇了截然不同的狀況。

...

...

徐晔的病人是一個重度燒傷的老父親,在廚房煤氣洩漏的情況下誤打了開關,造成全身皮膚95%的燒傷,他老伴皮膚有70%的燒傷,因為經濟原因,兒子已将老母親轉移到普通醫院,而燒傷程度更嚴重的父親則累計需要100萬左右的費用才能完全恢複。他已經被燒得面目模糊,醫生需要每天撕開粘身的繃帶換藥護理,切膚之痛,父親疼得隻皺眉毛,不時還抱歉地說:“麻煩你們了。”

...

徐晔向患者兒子介紹手術植皮的過程,但兒子一直非常猶豫,不停地詢問治療費用,他說:“得好多次就是好多錢!你也知道,我們農村家庭,哪有錢!”在治療期間,兒子拿出了十來萬,在網絡平台上籌措了幾萬,如今想要放棄治療。徐晔想不通,勸說家屬,暴露在外的皮膚萬一被細菌感染,後果很嚴重。兒子告訴徐晔,他把錢全投入新建的工廠去了,加上又買了房子,手頭上确實沒閑錢,最終,兒子将父親強行接出院。這讓年輕的徐晔感歎:“人性這個東西是最複雜的。人們說醫生冷酷,其實他們是見得多了冷靜。”

...

而另一邊,魏嘉的病人李燕,28歲,胃癌晚期,丈夫得知病情後撇下兒子走了,李燕卻非常樂觀,臉上不見一點愁容,經常寬慰媽媽,和來探病的醫生護士聊天,對着鏡頭笑呵呵的,她說:“人啊,總有一死,早死晚死都是死,隻要不痛死就好,我這人怕疼。”媽媽望着女兒心疼得暗自抹眼淚,說:“她還那麼年輕,我們賣心,賣血,賣肝,都一定要把她治好。”

...

這一切被魏嘉主任看在眼裡,李燕的樂觀感染着她,她不僅邀請專家聯合會診,而且還主動為李燕申請醫院基金,盡心盡力地幫助着這個家庭。

...

當然不是每個科室都充滿了緊張的氣氛,治療唇腭裂患者的整形美容科在和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中,就形成了較為活潑的工作氛圍,充滿了歡聲笑語。看着被治愈兒童的微笑,整形名醫舒茂國說,醫容醫心,這項工作的意義是通過改善患者的外表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

...

有人說,如果你喜歡抱怨,那就去醫院看看,因為在這裡最有機會看到世态萬象,悲歡離合,啼哭、痛哭、欲哭無淚在同時上演。看完《中國醫生》,對醫療工作者多了一份理解、感恩和敬佩,也會反思,如果自己置身于紀錄片中的家屬位置,會如何解決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