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們賦予食物文化,

而是食物本身就自帶文化,

人們的許多生活印記,

都可以從食物中得到答案。

——陳曉卿

...

文丨舊故麻袋

因為生在杭州,飲食習慣上偏鮮甜,難得碰上幾道重口味的菜色,也統統望而卻步,别說吃辣了,即便是紅油湯底都不敢碰,所以一直都不敢往重慶、成都那邊跑,因飲食習慣不同,享受不了當地地道美食,倒是往南,廣州、福州這些地方比較适口。


但說起東莞美食,卻是一無所知。好在人類最擅長記錄和記憶,美食也不例外,我們有讓全世界都垂涎三尺的《舌尖上的中國》;有用美食喚醒味覺的《風味人間》;有地道鄉愁的《人生一串》、《早餐中國》、《尋味》系列······其中就有《尋味東莞》。

...

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将東莞美食作為城市名片,帶領觀衆探訪東莞的地道美味,尋找傳奇鮮活的美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美食的意義不止于果腹,更在于情感的連接、習俗的傳承,而東莞的美味是東莞人生活的智慧。

...

認識東莞,就不得不提深刻在東莞血液裡的制造業。東莞是中國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具有“世界工廠”的身份,相信大家都聽過東莞“制造名城”的美譽。貿易的發展帶動美食的發展,因其豐富獨特的地理環境,融彙造就了獨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可以說東莞是“嶺南風味交彙地”也不為過。


常言道:中國美食講究的是時令得當、适時而食。好食材都來自大地與時節的孕育,四季有時,韻律生息,春溫夏涼,秋陰冬蘊。在《尋味東莞》的第一集“得天獨厚”裡,講述的就是東莞人因循時節、順應天時的美食邏輯。春夏秋冬,四食不同。

...

春天,是“鼠曲草”生長的季節,或許你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但是不要緊,還有一個名字你比較熟悉,當地人又把它叫做“艾草”,總之隻要記住這是一種值得嘗鮮的野菜。

...

鼠曲草既能混合雞蛋煎制,做成一道具有濃烈芳香的親民小菜;也能和鲫魚同煮,起到去腥提鮮的效果;還有一種複雜的做法,将鼠尾草和花生碎、芝麻、椰蓉等攪勻,做成“艾粄”的餡料。多種做法,各有特色。

...

夏天,東莞雨水豐沛,利于荔枝生長。我們大多數人隻是把荔枝當做水果的一種,但在東莞,荔枝也可以是一道道美食。

...

荔枝和切薄的雞肉片、黃瓜片等組合,就成了“荔枝片皮雞”。

...

荔枝和蘆筍、核桃仁同炒,就成了“荔枝琥珀核桃蘆筍丁”。

...

除了做成菜肴,它還是不可多得的甜食必備,用荔枝做成的荔枝果凍,Q彈爽滑。

...

過了夏天,或許你會納悶,東莞哪來的秋冬,别急,雖然沒有溫度上的秋冬,但季節的變遷還是有迹可尋。


當地人能夠敏銳判斷季節流轉,晝夜之間,細微轉變,就能有區分。東莞地處海水與淡水交彙的珠江入海口,所以在東莞一年四季都能品嘗到青蟹。但青蟹的肉質和風味,在不同季節各有千秋。


冬春季節,未成年的雌性青蟹,适宜做淡雅清甜的清蒸奄仔蟹。

...

夏秋季節,雌性青蟹已成年,最适宜做清蒸膏蟹。這是一年中青蟹最具風味的時節,橙黃色蟹膏更加緻密緊實,黃油蟹通體呈現油潤的金黃色,蒸好之後,金黃色汁液與蟹肉渾然一體,可以達到普通膏蟹的十幾倍。

...

...

對于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對于東莞當地人來說也是他們美食的節日,東莞有20多種粽子,有一個特别有趣的名字“林旁粽”,形态萬千,造型“賣萌”,味道多樣,寓意深遠,有着百年曆史,還是東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

《尋味東莞》紀錄片共分為三集,分别是“得天獨厚”、“山水相逢”、“歡宴流轉”,從順應天時、依山傍海和遷徙交融三個角度來展現東莞的美食風貌。從美食入手,講述東莞人品味的不同和文化的差異。

...

東莞有着山地、丘陵、水鄉、海洋等多樣的地貌,這為東莞帶來了更豐富的味道,加上貿易往來的人流交會,讓東莞的美食更具多樣化。食物是載體,美食是分享,拍攝地方美食紀錄片是記錄這個城市的絕佳機會,也是帶領其他人認識這座城市最好的機會。

...

巧的是,這次《尋味東莞》紀錄片是東莞政府攜手稻來紀錄片實驗室拍攝制作。也就是說它不是一個商業行為而是政府行為。


稻來紀錄片實驗室就不多介紹了,大家都特别熟,團隊成員拍攝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算得上是國内頂尖的美食紀錄片團隊了。所以在紀錄片的質量上,盡管放一百個心,精良的制作水準,深度與廣度兼具的題材選擇,滿足你對美食的所有想象。

...

希望《尋味》系列多去尋找一些地方美食,讓中國的美食記憶在時間的長河裡延續下去······

...